||
以前只听说过羿射九日,刚刚知道了还有“三日同辉”。
李竞老师贴出来的照片真是漂亮(李竞:三日同辉)。田云川博主说这是冰晶导致的折射,网上(例如百度百科)也是这么说的,但是都没有详谈。
其实这跟彩虹是一个道理。很简单,也很有趣。下面就谈谈这件事吧。
棱镜可以折射光,折射角度取决于棱镜的折射率$n$和顶角$2\alpha$。经过棱镜以后,光的偏折方向大约是
$2\beta-2\alpha=2\arcsin [n\sin \alpha]- 2\alpha$
如果由于特殊的天气原因,形成了冰晶柱,就有可能出现“三日同辉”的奇妙景观。冰晶柱的截面通常是正六边形,但也可能还有其他形状,例如正五边形或正八边形。这些多边形的一些侧面就组合成了棱镜,比如说,正五边形棱镜的顶角是36度。注意:这是非相邻两边的夹角,而相邻两边的夹角是108度,角度太大了,会发生“全反射”,对折射不利,所以就不考虑了。显然,这些折射效应并不要求冰晶一定是正多边形,只要是正多角形就可以了(多边形的各角都相等)。
冰的折射率大约是1.3。对于正五边形棱镜,带入上述公式,就可以得到光的偏折角度为5.7度。同样,正六边形(60度)的偏折角度是21.1度,而正八边形(45度)的偏折角度为14.7度。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图片中的半圆了。
图片中有三个白色半圆,由外而内地对应于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冰晶柱子的折射效果。图片中的三个蓝色半圆对应于和或差:正六边形加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减去正五形(碰巧很接近于正八边形的结果),正八边形减去正五形(碰巧很接近于正五边形的结果)。这些和或差对应于太阳光被折射了两次。原则上可以用太阳的大小来检验这个简单理论的结果。但是因为太阳光太强了,照片上的太阳远大于它的视直径0.5度(这是因为曝光过度了),这个方法就不合适了。只能去问摄像师,或者自己去量一量照片中电线杆的具体尺寸了。
因为大部分冰晶是六角形的(跟“雪花六出”的道理相仿),所以中间的那个圆环最明亮。因为冰晶是柱子形状的,它们容易被上下气流拉直(沿着地面垂线方向),所以左右两端最亮,就像太阳一样。因为总是有一些冰晶的方向是乱七八糟的,所以可以看到整个圆环(这就是雨后彩虹的道理),但是会比两端弱很多,这也是其它圆环看不太清楚的原因。因为出现的时间是清晨或者傍晚,所以主要是红色光。
这就是“三日同辉”的道理。如果气象条件有利的话,应该也可以看到“五日同辉”甚至“十日并出”的现象。其实,在题头照片里,就有几个很弱的太阳。
PS:
正七边形棱镜夹角对应于77.1度(间隔1条边)和25.7度(间隔2条边),相应的偏折角度分别是31.1度和4.0度。能够确定的是正六边形的偏折角度。其他偏折角度不是很明显,更别说和与差了。但是,水平轴上明显有多个亮点,这是我引入其他多边形的原因。
三日同辉已经很奇妙了,但是,更奇妙的是李老师提供的另一张照片。大家注意看,这里不仅有三日同辉,还有一个倒着的彩虹。如果这个照片确实反映了真实的景象,那么我认为它可能是彩虹的海市蜃楼图像。我是这么猜的:阳光照射冰晶、产生了彩虹,然后再在上方的轻热空气处发生全反射(形成冰晶的区域,应该是又冷又重的空气,所以折射率也就大),从而形成彩虹的海市蜃楼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