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中秋夜北京不见明月

已有 2693 次阅读 2014-4-29 10:33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国, 北京, 黄河, 天问, 体味


中秋佳节见不到月光,多少有些令人遗憾,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好参加户外赏月活动的人们就更是如此了。

 

其实见不到明月的地方又何止是北京,沿着黄河流域有一条雨带,华南西部也在下雨,估计这些区域的人都会阴雨中度过中秋。中国地域辽阔,难以处处星空闪烁,共享皎月,阴晴各异应属常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据说苏轼就是在中秋夜酒后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绝句。不知那晚是阴还是情,从诗句中体味,似也是个云遮月的夜晚,不然怎会发出明月几时有的天问呢?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明月似乎只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寄托了,嫦娥、玉兔、美酒,任凭人们去想象。而从实用性角度看,有无明月,已不重要了。相信古时的人们对月亮的依赖要强得多,月光照夜路,方位看时辰,圆缺当日历,晕环断阴晴。记得当年下乡插队时,也曾对月光格外期盼,在乡村山路上走夜路,有无无皎洁的月光相伴,则是两重天了。

 

上中学时,读过贺敬之的长诗《雷锋之歌》,其中一句:“那些没有明月的中秋;那些没有人影的茅棚。”将中秋无明月象征着人间社会的黑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或许因此,每到中秋,还是盼着有个晴朗的夜空。

 

不谈人们心理上的寄托,即便仅是对自然界而言,民间也有这样的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语出何处,无从查询,对这种属于长时间的遥相关事件,也没听说过是否有人做过检验。仅就缺雪的北京而言,若正月十五能下场大雪,也可算是幸运吧!


(原文写于2011-09-12 21:28:49 新浪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789685.html

上一篇:气候因素引发社会冲突?
下一篇:韩国杂记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