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对话(续)——在可真、New先生、高磊、郝炘之间

已有 5795 次阅读 2007-10-1 11:31 |个人分类:中西之间

 

New先生

我给文化一个定义: 文化是人对自我, 对自然, 对社会的认识的一种总结. 它不是cultural, 也就是说不是一种生活习惯和风俗.

 

如果依照我的这个定义,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和差异也就好讨论了.

 

在一个封闭的时代,每个人由于所看到的事,见到的人不同,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也就不同,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很大。但是,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对自我的认识却能找到很多的相同点。随着社会的开放,交流的频繁,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也就趋于相同.中西文化的不同也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如果文化是一种认识,它一定是变化的,同与不同也就是相对而言了。

 

可真:

NEW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颇有创意,值得重视。

 

文化既涉及认识,也涉及价值。认识与价值,又具有内在联系。价值与人的利益直接相关,认识也与人的利益有关系。这些关系,都值得认真研究。

 

高磊

随着世界的融合,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减小;但减到一定程度,文化的差异就基本不会在缩小,也就是说,在人们可预见的时间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会消除,这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文化的历史不同,诸多的不同会导致文化差异的延续存在。

 

其实,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可以去学习哪种文化来减小差异,而应该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客观性,让求同存异的意识深入人心。

可真: 

高磊先生关于文化发展过程"求同存异"的看法,是有道理的,这是一种对待异质文化的宽容态度,是合理的。

 

郝炘

东西差异是对东方或西方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的人看到的表面现象。

 

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发现“民族”在基因水平上是没有定义,每个民族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单核苷酸多态性来看),比不同民族的平均值的差异大得多。个体之间的思想差别也比社会的平均值(如果这个平均值存在的话)大得多。笼统地把文化看成一个几句话能概括的东西实在是意义不大。

 

把重视生态与环境说成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自我安慰,现代社会之前没办法抗拒自然,只能听天由命。

 

现代的保护环境运动是从1960年代美国人Rachel Carson的书《寂静的春天》开始的(那时候我们还在“战天斗地”),这个运动至少可以追溯到美国19世纪的自然主义者Henry Thoreau,他在《Walden》一书中提倡与自然融洽的简单生活方式。有关介绍见。

 

可真:

先生:您的观点似乎混淆了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基因不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也不属于基因的范畴.把二者混在一起,是难以把"东西差异"说清楚的。

 

您说"东西差异是对东方或西方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的人看到的表面现象",这意味着如果对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就必会发现它们之间事实上是不存在差异的,而您就是对它们有深入了解的人,所以您认为它们是没有差异的,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

 

您的深入了解之所以是深入的,就因为您所根据的是“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发现”?这种发现是文化上的发现吗?这种发现是属于对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的了解吗?

 

您说"笼统地把文化看成一个几句话能概括的东西实在是意义不大",那末,在您看来,对文化的把握如果不是用"几句话"来加以概括,究竟应该用多少话来表达才恰当,才有大的意义呢?

 

其实,用多少话来概括对文化问题的认识,并不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关键是这种认识本身在多大程度上与事实相一致,如果是一致的,即使是用一二句话来进行高度的概括也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我的概括是基于我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具体内容是可以写成至少一二本书的,但在这个场合不宜也不允许写得太多。

 

您说“把重视生态与环境说成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自我安慰”,对此,我的看法是:

 

传统中国文化事实上对生态与环境有自觉的关注,但更主要的是不自觉的,但这种文化在内在价值取向上确实有有利于保护生态与环境的积极意义,然而这种积极意义必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具有现实性,我认为这个条件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一步的对话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达到互补。

 

中国文化的缺陷是明显的,因其缺陷才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以至于至今仍有如何深入的学习西方的问题;

 

但西方文化也确实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某些众所周知的全球性问题,并引起整个人类对于文明的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发展、环境保护运动的发生与发展等等,都是其反思的表现形式——它不能被理解为是传统西方文化没有缺陷的证明。

 

事实上,正是基于这类思潮、这类运动,才使我们中国人更自觉、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时候,也要有所选择,不要以为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西方文化中也有人类需要舍弃的因素;同时认识到,传统中国文化也不是一无是处,其中也有值得现代人去认真地反思和吸取的因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8127.html

上一篇: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对话——在可真、鸿飞、杨玲之间
下一篇:楼观道——读道教史笔记(九)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