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两句维特根斯坦
马耀基
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的传奇哲学家,因为他的家庭背景,他的个人经历,更由于他在哲学上的成就。他的研究导致了哲学的语言转向,其中《逻辑哲学论》导致哲学上理想语言学派的诞生,《哲学研究》则促成了日常语言学派。
不过就我个人来说,没觉得他有多么的厉害,因为哲学家在我心中的地位低于科学家。但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还是给我带来了两点启发,虽然这些启发不一定完全符合他的原意。
第一点,哲学就是澄清概念的活动。
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太阳离地球有多远?这些问题是科学问题,是由科学解决的。那哲学做什么呢?
先看一个问题。“假定有一只松鼠攀着树干的一面,一个人站在树干的另一面,这个人绕着树跑想看到那松鼠,可无论他跑得多快,松鼠总是以同样的速度跑到反面去,松鼠和那个人之间始终隔着那棵树。最后,问题来了:这个人是否在绕着松鼠跑?”这个例子出自美国哲学家詹姆斯的著作。
詹姆斯认为这问题的答案取决于“绕着松鼠跑”这个词的意义。如果它是指从松鼠的北面跑到东面,再到南面和西面,然后再回到北面,那么这个人显然是绕着它跑的。相反的,要是它的意思是说先在松鼠的前面,再到它的右面,再到它的后面,然后回到前面,那么这个人显然并没有绕着这个松鼠跑,因为,由于松鼠也相对活动,它的肚子总是朝着这个人,背朝着外面。
哲学问题和这个松鼠问题一样,概念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按维特根斯坦的看法,我们不要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是要问“世界”是什么意思,“本质”是什么意思。不要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是要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意思。这些词的意义清楚了,问题就消解了。概念清楚了,就会发现许多哲学术语哲学命题根本没什么深刻的意思,都是一些语言之争。
哲学不是发现真理,不提供解释世界的理论,哲学只是澄清概念。后来,维也纳学派和柏林学派把这个观点进一步发扬光大。我基本上赞同这个观点,澄清概念虽然不能说是哲学活动的全部,但确实是它的大部分。
第二点,概念的家族相似性。
美是什么?公正是什么?善良是什么?这些是典型的哲学问题。
有一些概念,我们能找到它的定义特征,比如三角形是三条线段首尾连接组成的图形,叔叔是父亲的弟弟。定义特征既是概念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即一物体如果具备这特征则它属于这概念,不具备这特征则不是。比如,一个人如果是你父亲的弟弟,那他就是你的叔叔,否则不是。
但更多的概念我们找不到定义特征。比如上面说的“美”、“公正”、“善良”等概念,我们就很难找到定义特征。下面的这段对话也说明了这一点。
苏格拉底:偷盗、欺骗是善行还是恶行 ?
青年: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
青年: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偷盗对朋友是恶行。可是假若你的朋友打算自杀,你偷了他准备用来的自杀工具,这算是恶行吗?
青年: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但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而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可实际上并没有援军,你说这种行为是不是恶行呢?
青年:这是善行。
维特根斯坦认为属于同一个概念的对象,它们具有很多相似性,但没有定义特征。就如同下面这个家族一样,他们都很相似,但没有一个特征是家族成员共有,而非家族成员没有的。这就是著名的家族相似性。
哲学家喜欢寻找事物的本质,比如美学家研究美的本质。根据家族相似性,我们不要寻找本质,如果本质是指定义特征的话,美的事物是家族相似的,这样的本质是不存在的。我们要研究“美”这个词是如何使用的,明白了它的用法就明白了它的意义。
后来家族相似性理论得到了心理学研究的确认和发展。比如,心理学实验发现,没法找到一组条件来判断一个体是不是水果。心理学家还发现,不同的水果的典型性不同,比如人们认为苹果是比西红柿更典型的水果,因此他们提出了原型这个概念。原型就是概念中具有典型性的个体,比如苹果是水果的原型。
科学花果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