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人与“红包”:基于治病真像的分析
周 健
医疗行业的“红包”问题由来已久,国家卫生计生委还在今年颁布了从5月1日起,医生要与病人(住院治疗者)签订拒收“红包”协议书。可见“红包”问题涉及面之宽、影响之深。中国目前这种恶劣的医患关系状况,“红包”也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因此,对该问题做一些分析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红包”
广义的“红包”是指病人及其家属为其疾病治疗赠送给医生的钱物(或其它有经济价值的物品,比如有价证券、权利让渡等等);狭义的“红包”是指病人及其家属赠送给医生的、用红纸包封装的一定数量的货币现钞。
2、病人
(1)病人内心自愿给医生送“红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已经认同市场的规则和重视价值交换的原则。病人治病,已经给医方支付了医疗费用,再支付“红包”显然是额外的经济负担,也是不合理的负担。所以,病人和家属内心不是自愿给医生赠送“红包”是毋容置疑的。当然,个别土豪金钱多到找不到开销之处,将送医生“红包”作为一种花钱的方式,则是特例。
(2)病人为什么要送“红包”?第一,从众心理的驱使。听亲朋好友的唠叨,找医生治病,一般都要送“红包”,否则无法得到良好的服务。第二,病人或家属觉得自己能花得起这点钱,送“红包”买个保险(这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理念:因为任何高明的医学专家、也不论该专家在“红包”的鼓励下如何尽心尽力的服务,但是却无法保证能治好每一个病人);所以,这个保险仅仅是一个心理安慰。第三,病人和家属在与医生的接触中,通过对医生言语的深入分析、推论理解或揣测估计,明确了医生在明示或暗示索要“红包”。第四,病人和家属在与医生的交流中,通过对医生的服务态度、言语表情、诊治安排的猜测分析,发现与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目标有差距时,得出了需要赠送“红包”来激励医生的诊治服务达到自己期望的水平。对这一种情形,有两种可能:一是医生可能在变着戏法提醒病人和家属送“红包”,另一种可能是医生没有暗示或提醒病人和家属送“红包”的意思,仅仅是病人和家属的误判。
(3)病人将“红包”送给谁?这个问题有两个类型:一是送给一位主管医生,二是送给几个关键岗位的医生。前一类,一般是非手术治疗的疾病,只要主管医生(当然最好该医生已经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尽心尽力诊治,病人就放心了。后一类,一般都是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因为手术治疗需要几个岗位的医生配合,所以病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会出现给主刀医生、麻醉医生等送“红包”的现象。当然,也有病人只给主刀医生一人送“红包”的。
(4)病人在什么时候送“红包”?一般来说是在病人住院治疗之后不久,病人和家属就会依据多方面的信息(比如“红包”的起价、赠送对象的选定等),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将“红包”送出,以换取良好的诊疗服务。如果是手术治疗的疾病,那么这个时间可能会有所延后,因为医生一方需要多种术前准备(比如相应的检查)、还需要确定手术的主刀医生和参加医生等,因此病人一方会选择在手术开展的前一天(或者是病人进手术室之前)将“红包”送出。
(5)病人送“红包”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治愈病人的疾病。
3、医生
(1)对于名言索要“红包”的、暗示索要“红包”的医生而言,愉快的将“红包”收下是自然而然的。
(2)对于家属“误判”(详情见上文)的,而且医生的内心确实存在足够强大的拒收“红包”信念,并付诸于行为,那么医生会拒绝收取病人的“红包”。如果医生的内心拒收“红包”信念不够坚定,那么在金钱的诱惑下,也可能将“红包”收下。不过值得声明的是:不是中国所有的医生都要收“红包”,有许多医生确实不收“红包”!
4、效果
(1)主管医生脸上的笑容更多了。(2)主管医生了解病人的情况的频率更快了、内容也可能更多了。(3)接受病人和家属的咨询的态度更好了、时间也可能更长了。(4)医生可能会对病人的诊疗方案做更多的说明了。(5)也许医生还会介绍治疗该疾病的更多新药或新技术了。(6)病人一方可能找到了、条件许可情况下的最好的手术主刀医生了。(7)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病人得到手术治疗的时间可能有限的提前了。
5、结果
所有病人的治疗结果,不外下列结果之一。
非手术病人:(1)万幸,病人的疾病顺利治愈了。(2)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回家修养。(3)病人的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可以回家继续治疗与休养,等待慢慢痊愈。(4)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可以回家继续治疗与修养。如果病情恶化,再入院治疗。(5)病人的病情得到了部分控制,还需要继续治疗。(6)病人的病情不断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病危或死亡。
手术病人:(1)手术成功,疾病治愈。(2)手术成功,疾病被控制,但有可能复发。(3)手术相对成功,病情部分得到改善。(4)手术不成功,病情未能改善。(5)手术不成功,病人死亡。
6、规则
(1)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其患病的几率不一样。
(2)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比如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社会关系状况等),其患病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3)每个家庭或个人对保健、健康检查等的态度不同,对其患病与治疗有直接的影响。
(4)对于病人而言,发现疾病的早晚对治疗预后的影响尤其重要。
(5)医生不是神仙,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
(6)医生不得不承认的治病准则是:“有时是治愈,时常去照顾,总是去安慰”。这不是国际卫生组织、也不是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准则,而是一位美国的医生在其自己的墓碑上刻下的、穷其一生治疗疾病的真实感悟。
(7)对于同一个疾病,因为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生理心理状况的不同、个人耐受性的不一致以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医生无法保证每个病人的治疗结果都是最好。
(8)一个疾病预后的好坏,首先确定于其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其次是该疾病目前是否存在有效治愈的方法,再其次是疾病被发现的早迟,最后才是病人是否能够及时得到具有相应医疗技术资源的医院的正规服务(其中还包括病人及其家属对就诊治疗的配合情况)。
7、分析
(1)病人给医生送“红包”,仅仅有可能改善的是医生的服务态度及其医患信息交流状况。
(2)病人给医生送“红包”,病人一方可能会得到一些心理安慰。
(3)病人给医生送“红包”,病人一方可能会较大地提升对疾病治疗预后的、不切实际的过高企盼。这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4)在排除医生故意违法犯罪及过失伤害的情况下,病人给医生送“红包”的实际效果不能对疾病的治疗及其予后产生直接的、可检测的、决定性的影响。
8、建议
(1)每个人都值得在降低患病几率方面多做努力。
(2)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体检。
(3)每个人都要重视和防范意外伤害。
(4)发现任何疾病征兆,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或确诊。
(5)在确诊疾病之后,应及时、正规治疗。
二0一四年五月三十日
作者联络:Email:zhou6789@21cn.co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