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37):弗洛伊德和批评其学说是“伪科学”的那些人

已有 4187 次阅读 2015-5-3 11:2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伪科学”吗?

   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大学心理学课堂上,常有老师开这样的玩笑:“弗洛伊德眼中人类只想做两件事:1.性交,2. 杀人之后性交。”

   按弗洛伊德的理论,那就可以把所有的梦都看成春梦,或是带“颜色”的梦了,别的心理学家自然要反对。事实上,自打弗洛伊德作为始祖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其他流派的心理学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他的批判。

   也有人说,弗洛伊德确实是心理学的开山鼻祖一般的人物,但与其说是先辈,不如说是先烈。在他根据个人推断、个人经历和周围朋友(甚至很多理论的模板是它自己)的情况下,弗洛伊德得出来的理论并不具备普遍意义,虽然给人以启发,但却不是科学地了解心理、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

   不光心理学家,甚至身为哲学家的波普尔,都专门针对精神分析不能被证伪的特点,提出著名的“不能被证伪的就是伪科学”理论而名垂青史——踏在精神分析身上大大发了一笔,也让精神分析从此留下了“伪科学”的恶名。

   按理说,科学技术发展了,怎么还会有人信“伪科学”。可事实就是这样,虽然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讲究实证研究和物理治疗的科学主义心理学已经逐渐占据了主流,但在法国和阿根廷,精神分析疗法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针对这种现状,由法国资深出版人卡特琳•梅耶尔牵头,40名专家专门撰写了一本《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以科学主义心理学作为阵地,从精神分析的说明模型、方法和结论上对其特点进行了详尽的批判,探讨了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甚至对当年弗洛伊德所用案例的真实性都提出了有力的质疑。这本书是2005年度法国第八大畅销书,由欧美10个国家的40位专家学者所撰写,是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进行全面评价的批判文集。该书作者根据当代科学哲学的观点和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指出,精神分析不是科学的理论,也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有伪造资料以欺世盗名,贻误患者而不正当牟利之嫌。当然,本书作者也充分肯定了弗洛伊德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巨大贡献。此外,本书还认真地介绍了弗洛伊德之后所发生的当代神经科学的革命、精神药物的发展和诸多新的心理治疗方法。2008,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一书的中译本。

   其实在这本书之前,西方就有多本批判乃至全盘否定弗洛伊德理论的书籍出版。

   我国著名的科学哲学专家江晓原、刘兵在2008年4月4日的《文汇读书周报》发表对话体文章《关于<弗洛伊德批判>》。文章指出,《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一书提出的“没有精神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思考、生活和发展”的观点,并没有多少道理。江晓原认为,“弗洛伊德的学说之所以在全世界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那自然也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价值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对于这样的学说,是有其需求的,而它也恰恰满足这些人类需求。……如果没有弗洛伊德,人类恐怕未必能生活得更好。如果用肯定句来讲,那就是,因为有了弗洛伊德,人类会生活得更好些。江晓原教授说:“我觉得本书基本上是‘主题先行’的产物——已预先定好弗洛伊德的罪,然后去寻找罪证。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人类的自尊心总共遭受过三次最严重的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代替了地心说,让人类明白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让人类知道了自己的祖先是猿猴;第三次是弗洛伊德提出了本能说,让人类知道了自己也有和其它动物一样的本能。

   这个说法也证明,弗洛伊德的理论对人类精神领域产生的影响的确深广。

   美国心理学家T. H. 黧黑说:如果一个人的伟大程度可以用他对后世的影响来衡量,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几乎没有一项探讨人性的问题没有被他触及过。他的学说影响了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流行心理学……弗洛伊德、达尔文和马克思可算是20世纪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他公开宣称和哥白尼、达尔文站在同一线上,向人们幼稚的自我中心挑战,希望唤醒人类,使之迈向成熟的自知之明。他对人类的本性和必然的灾难充满了悲观的结论,但在这种悲观的宿命论中却存在着一丝的希望,希望人们能以理智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和黑暗的本性,唯有如此才能扭转人类的命运。

    美国心理史学家E. G. 波林说:“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具有伟大品质的人。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了解人性……他忠于自己的基本信念而辛勤劳动工作了五十年,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不惮修改,以使其趋于成熟,为人类的知识做出贡献。他是一个领袖,在自己的周围集结起一群有力的支持者,其中有一些人毕生效忠于他,另一些人则不再以他为‘父’,批评他的学说,并各自建立敌对的派别。……他的观念日益扩展,直至他的有关人类动机的全部思想普及于心理学家们和普通人之间。在他们看来,弗洛伊德主义几乎和达尔文主义同样耳熟了。他已使潜意识心灵这个概念变成了常识……如果谁想在今后三百年里写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

   伟大的理论之所以是伟大的, 并不是因为它都是对的(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的那么多哲学家的理论,没有一个是被学术界一致认为都是“对”的), 而是因为它们是后来者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伟大的理论中引入的概念(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会一直存在, 后世的理论家想要另辟天地,无不从支持或批判这些理论入手,你可能支持它或者批判它, 但无论如何, 你没有办法无视它。比如马克思主义, 比如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影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2014年,中华书局出版美国学者迈克尔·S.特鲁普撰写、北大张世英教授翻译的传记《最伟大的思想家:弗洛伊德》一书。中华书局“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总共45册,只选了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45人,入选者如下:

《奥古斯丁》

《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

《德里达》

《阿伦特》

《伊壁鸠鲁》

《阿奎那》

《柏拉图》

《休谟》

《杜威》

《黑格尔》

《海德格尔》

《哈贝马斯》

《弗洛伊德》

《贝克莱》

《霍布斯》

《伽达默尔》

《福柯》

《加缪》

《胡塞尔》

《帕斯卡尔》

《波伏娃》

《波普》

《荣格》

《怀特海》

《苏格拉底》

《康德》

《皮尔士》

《萨特》

《尼采》

《莱布尼茨》

《克尔恺廓尔》

《洛克》

《马克思》

《梅洛-庞蒂》

《密尔》

《蒯因》

《罗蒂》

《卢梭》

《罗素》

《叔本华》

《斯宾诺莎》

《梭罗》

《陀思妥耶夫斯基》

《维特根斯坦》

     1999年,西方各大媒体都评选出千年中的十大人物。各媒体评选的人物只在很少的地方有所不同,这十位对人类具有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得到了相当一致的认同。BBC评选的十位是: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牛顿、康德、黑格尔、达尔文、马克思、麦克斯韦、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据此出版了《西方媒体推出的千年伟人——延展的思想(全十册)》丛书。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有一个题目为《何谓经典?》的演讲,库切在这个演讲中说:

 “历经过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因为一代一代的人们都无法舍弃它,因而不惜一切代价紧紧地拽住它,从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那就是经典。

  “经典通过顽强存活而给自己挣得经典之名。因此,拷问质疑经典,无论以一种多么敌对的态度,都是经典之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很受欢迎的一部分。因为,只要经典娇弱到自己不能抵挡攻击,它就永远不可能证明自己是经典。

  “在此意义上,批评也许是历史的狡黠手段之一。”

   心理学理论发展史和人类学术发展史都有力地印证了库切的观点:对一个理论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也是不怕被少数人称之为“伪科学”的。

  心理学理论发展史和人类学术发展史也证明:那些指责精神分析为“伪科学”的人物,没有哪一个能赶得上弗洛伊德的伟大。 

   最后想介绍我在一篇文献中读到的一段文字与读后的感想:

  “梦是被压抑的或者说被抑制着的愿望乔装打扮之实现”——这是弗洛伊德对梦的定义,也是对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最重大贡献。梦是指向过往的,也就是人们早期生活经验的挫折;梦是指向未来的,也是这被成功压抑的愿望乔装打扮地要求自我实现。围绕梦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被压抑的生活愿望顽强地自我表现,而这一切处于无意识之中,心理分析可以将其意识化。从《歇斯底里研究》、《梦的解析》、《性欲三论》、《论无意识》、《自我与本我》到《焦虑问题》、《自我和防御机制》等等,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及群众理论等,无不以此为基础。

   读完这段文字我忽然想起,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弗洛伊德,其伟大理论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思想,不就是中国民间几千年来流传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谚语的内涵吗?由此可见,人文科学领域的伟大理论其实并不神秘,它们也许的确来源于常识,或来源于常识的启迪。

2015/5/3


(作者说明:本文撰写过程中,通过百度参阅了网上不少相关主题的文章,特此鸣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887026.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36):你以母校为荣,母校是否以你为荣?
下一篇:少堂志林(138):研究杰出教师是成长为一流名师的“快速通道”
收藏 IP: 116.76.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