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重返吉隆 2008-08-23 16:35 精选

已有 5004 次阅读 2014-2-7 13:24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原, 西藏, 野外, 化石, 科考


重返吉隆

   在一夜高原反应的似睡非睡中醒来,拉开窗帘,天空乌云密布,白雾笼罩着四周的群山,但空气格外清新透明。拉萨的天气就是这样,早上总在下雨,到日出的时间就晴了,晚上太阳落山后又下起雨来。尽管是星期一的工作日,但8点过后到处依然很安静。很不顺利,我们的考察队中有一个人临时取消了行程,这样与批件上的人数不符,一切需要重新办理。不得不在拉萨多等待几天,也好调整一下身体的反应。还真是,在等待的时间里有一个人扛不过高原反应,决定打道回府,这样我们又减少了一名队员。

   终于可以出发,两辆越野车,先走青藏公路向北到羊八井,再绕道到日喀则。与上次来相比,青藏公路已变成一条非常好的坦途,而青藏铁路也一直如影随形。把这样的路称为天路,那是完全应该,也最恰当不过。由于以前走过这条路,所以两旁的村庄、农田、山脉都非常熟悉。油菜花开得正盛,不时可以看见一步一叩的长途朝圣者。

   车到羊八井,就可以眺望念青唐古拉山雄伟壮丽的雪峰,也能够看见羊八井地热田直冲云霄的白色蒸汽。羊八井早已闻名,上初中时就看见过地热田的照片。实际上,它应该在上个世纪70年代青藏高原考察期间就已经被认识并准备进行开发。开车到地热发电厂跟前,确实非常壮观。

   离开羊八井,开始翻越念青唐古拉山。海拔不断升高,很快就接近了雪线。我们下车来取了一些样品,包括植物和水样。路非常难走,是崎岖不平的土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这一带水流淙淙,显然是雪山在阳光下融化的结果。翻过最高的山口,可以看见海拔7048米的穷日岗峰,然后一路下山。我们在路上一个简陋的饭馆吃了午饭,味道不错。下山的路依然险象环生,可以看见翻卧在沟底的大卡车。不时有宽阔的草地,那里有一座座帐篷,四周散放着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越往山下走,绿色逐渐多起来,看得见道班周围有了树林,说明海拔已下降很多。山谷中的水流越来越汹涌。最后,公路和水流一起冲出谷口,直赴雅鲁藏布江边。

   这里有一座跨江大桥,代替了以前的轮渡。过了大江,这一段到日喀则的路面相当好,很快赶到城里。我们在这里加满油,时间还早,就不在日喀则停留,继续赶路。到拉孜还有145公里,一路的景物相当熟悉。我很喜欢藏式的民居,虽然没有宏伟壮丽的工艺,但它们质朴而传统,不受外界的干扰。特别是在旷野之中,在高大雄伟的山体的映衬下,那一幢幢白色的小屋,让人觉得堪入图画。路面依然很差,到达拉孜已是晚上7点,不过由于时差的关系,太阳还挂在天上,我们决定继续西行。峰峦在夕阳之下愈显壮丽,湖泊也波光鳞鳞地静卧在群山的怀抱。别看这里的海拔已是四、五千米,可阳光照着车厢热得人想赤膊,那是顶着西晒前进,但一片云过来,没有阳光马上变得寒意凛然。到达昂仁县,这时天色已完全黑下来。我们的司机还有劲,他们想到前面的一个村庄去住,那里有温泉。终于在漆黑时分赶到这个村庄,一个简陋饭馆的老板忙着给我们做饭,倒是很快,但吃完饭已经没有精神去泡温泉。我也不敢去,还是怕感冒。我们随后到一个藏式老院子改成的旅店,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楚,也就是大车店。已不能管这么多,抱来两床被子,倒头便睡了,睡得比在宾馆还香。

   早上起来才看清楚昨夜的归宿,还算好,比上次在吉隆住的店干净。店主已做好早饭,师傅们也洗完温泉。店主说他从内地来西藏已经17年,最近6年里呆在这个小店终日忙碌,哪里也没有去过。我们在朝阳中向西进发,太阳照在车后,感受不到温暖,把毛衣也穿上了。路上的车越来越少,这里干燥少雨,雪峰也很少见到,一路上尘土飞扬,四周是一望无涯的荒凉世界。旅途静穆,仿佛无生命的月球表面。这里确实非常缺水,昨夜饭馆的老板说,他的亲戚在西面100多公里的地方也开着一个小店,就不得不从他这里运水去。

   中午时分到达这个小店,更加破旧。我们的车快没油了,看到一个加油站,加油机的外壳都掉了,上前一问,无油可加,只能向前寻找下一个加油站。我们就在这里的小店吃了午饭,好像大家的胃口都不太好,没点几个菜,但总是剩下。继续在万古洪荒的高原戈壁上前进,太阳又开始酷热无比地射过来。每次实际跑的路总是比问路的里程要远得多。在干热的土地上,只有路旁粉红色的藏波罗花伴着我们前进。它的花朵很大,形状与喇叭花一样,一个植株可以开出两、三朵,而叶子很小,贴着地长,所以不仔细看还以为没有叶子。我开始看见路两旁一片一片的粉红跳动,误认为是藏民抛撒的印有经文和风马的龙达。

   又跑了快60公里,终于看见远处有一个加油站,萨嘎到了。进县城之前很顺利地通过边防检查站,两辆车都加满油,可以放心地前进了。没想到萨嘎也有手机信号,一切都在突飞猛进地迅速变化。离开萨嘎,我们转而向南,首先要经过雅鲁藏布江上的渡口。到了江边,看到两岸已排起了汽车的长龙,南岸的车尤其多,主要是来冈仁波齐峰朝圣的印度教徒,长长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轮渡是由两岸的拖拉机牵引钢缆拉动的驳船,船也不大,北京吉普可以放四辆,像我们的越野车就只能装两辆。等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渡江,而南岸的车队到下午7点封渡以前肯定过不完,许多印度人已开始准备安营扎寨度过夜晚了。

   从萨嘎到樟木是印度教徒朝圣的必经之路,所以尽管道路艰险,但车辆不断,沿途还有帐篷旅馆提供服务。由于车太多,特别是有拉行李的大卡车,许多路段根本无法错车。在一个地方,两辆卡车在会车时真正上演了生死交错,靠山谷一侧的竟然是重车,车轮几乎要滑出崖边,简直是命悬一线。向南的路时好时坏,不时被堵在半途。有一次我们的司机想从一条陡峭的小径绕过堵车处,但实在是太陡,像挂在壁上一样,拼命冲到一半,却不得不惊险万分地调头返回。有些地段看起来乱石满地,还以为走错了路,准备迷途知返,谁知却是正道。

   快到马拉山下有一个漂亮的盐湖,湖水蓝得发黑,而湖岸完全是白色的盐晶结成的滩,美丽极了。又经过佩枯错,湖面萎缩得很厉害,只有浅浅的水,但愿这是季节性的萎缩。很高兴在湖岸上看见一只黄羊,虽然只是孤独的一只,已经能为我们的旅途增添生气了。

   又走到熟悉的路上,翻越马拉山。日落时分到达山口,斜阳刺眼的光线在好几个转弯的地方让司机什么也看不见,差点开出路基,下面可是万丈深渊。在这么高的山顶还看见两只野兔,不知是否是雪兔?三年后重新回到吉隆,宗嘎镇已经变得几乎不能相认。盖了许多新房子,原有的一条街道已铺上水泥,又增加了几条街道,在电信局里还建起了一个招待所。从整体上来说,宗嘎已经变得像一个镇子,而不是上次的那个村子。

   公路条件也有改善,令我们前去沃马的行程相当轻松。这条路的改建是吉隆口岸将要开通的结果,很多地段是完全重修的,路面宽阔平整。在原来所有要涉水的地方都建起了桥梁,弯道的两旁加装了护栏,在这样的地方,算得上一条“高等级公路”了。沃马村却没有什么变化,而亘古不变的是那一座座巍峨的雪峰。吉隆河上的半渡桥依旧,我们仍然需要蹦蹦跳跳才能到得了对岸。这次比上次来的季节要早,青稞才刚刚萌出秧苗,而野草还没有长出。

   我们顺利地找到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剖面的底界,即与侏罗系的不整合面。这次主要是采集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岩石和化石样品。采样层位也准确标定,特别是两层褐煤。没有发现古土壤,至少没有结核层。在化石层我们有很大的收获,发现了三趾马的颊齿和肢骨,还有很多釉质碎片,有些风化得特别干净,一点齿质和白垩质都不带,简直可以直接拿回实验室研磨成粉末样品了。我们到沃马村里去收集了一些牦牛牙,村民们很惊异我们要这些材料干什么。当然,我们是分析它们的稳定同位素,以便与化石对比。

   在吉隆,早上的温度很低,要穿羽绒服才行,可到了中午又热得想赤膊,温差真是大得吓人。不过去吉隆镇就可以感受到宜人的气候。到吉隆口岸的公路仅是在沃马这一段已经完工,向下的路段还在施工中,所以很多地方需要走便道,时而涉水而过,时而穿行乱石,非常难走。但一路的风景绝佳,到处野花锦簇,最多的是杜鹃,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有好多个不同的种,还有各色野菊。看见好大的松果,新鲜得似乎要滴出紫色。在一片开阔地上,蓝色的鸢尾点缀在烂漫的白花之中,背景是浓绿的针叶林和闪耀的雪峰。这鲜花铺成的装饰一直在公路两旁延伸,直到吉隆镇。

   但鲜花掩盖不住路途的危险,路上有好几处塌方,其中两处的巨石完全阻断了公路。我都以为根本没有通过的希望,但两位师傅具有高超的技术。那简直不叫开车,跟真正的魔术一般,实际上,准确的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两处石堆有三、四米高,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摇摇欲坠的悬崖,石堆上当然没有路,而师傅硬是将车陡立地爬到石堆顶,又几乎是倒立着爬下石堆,车在石堆上的每一刻都险象环生、千钧一发,在我们看来随时都有车毁人亡的可能。像这般走钢丝一样的经历,车过去后还必须回来,也就是说,我们在这条路上要来回经历四次这样的生死关头。还有非常危险的英雄关,上次就体会过光溜湿滑的路面,现在正在改建中,道路更加险峻。长长的险段两边都有醒目的红色警告,告诉行人和车辆最好不要通过,因为随时有塌方的可能。我们不得不在这段路上走了一个来回,确实是紧紧地悬着一颗心,但以后绝对不要冒这样的险。

   不过,绿水青山让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每一条清流、每一道瀑布、每一片花丛、每一山绿林、每一座寺庙、每一群村民……,都会令人激动。每个地方我都想拍下来,但我不敢让司机停车,因为一路都想停,那将严重耽误行程,无法完成任务。所以,就抓紧一切必须停车的时间下来拍照。吉隆镇的变化很大,可能已经在开展边境贸易,因为可以发现当地的藏民中有人能讲不错的英语。这里的小店里有很多泊来品,特别是印度和尼泊尔的货物。回程时看见当地人开着卡车过那两处塌方的石堆,他们先卸掉货物冒险把车开过来,然后人工搬运货物,再重新装车。经过沃马村下的古塔,到处散落着许多精巧的“擦擦”,里面竟然没有一个是重样的。还有不少雕刻精美的玛尼石,布满经文和佛像,看起来是久远年代的遗物。回到宗嘎,另一支考察队从聂拉木赶到这里,我们快乐地在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会合。

   离开吉隆的日子很有些留念,这是曾经艰苦工作过的地方。现在正是这里的旱季,翻越马拉山时山顶也没有积雪。一天都在茫茫尘土中度过,又不想关上车窗隔绝外面的空气,结果每个人最后都变成了泥塑一样的“兵马俑”。佩枯错湖岸上的野葱已经萌芽,有不少鼠兔在跑来跑去。又遇上印度来的朝圣车队,铺天盖地而来,就像宏大的战车阵。天气虽然晴朗,但依然在高处有厚重的云,再一次遮住了我们向往的希夏邦马峰和珠穆朗玛峰。能看得见的最清晰的高峰就是卓奥友峰,我们很不甘心,特意在老定日的一家藏餐馆停下来吃午饭,希望饭后再去看看珠峰是否露出真颜,可惜还是没能看见。

   从嘉措拉山口下来,我们在拉孜住了一夜。拉孜的宾馆是藏式的,很干净,可以好好地休息。屋子的中间有一根立柱,四周的墙壁和天花板上是繁复的装饰,让人喜欢。感叹于藏族的艺术风格能够很好地保持,随便经过一个小村寨,那些石砌碉楼和木雕门窗,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我们在拉孜县城还没有醒来时就出发了,夜里下过一场雨,正好压住了飞扬的尘土。路上不时有满载乘客的卡车,还有拉着堆积如山货物的拖拉机,货物上再坐上十来个人,真替他们担心。倒是看着路上的马车牛车,还有骑马骑驴的都更安全。从日喀则到江孜是难得的全柏油路面,车行很快。公路沿年楚河溯流而上,这正是油菜花绽放的季节,处处河滩都是美丽的镜头。江孜的宗山古堡是典型的藏式宫殿建筑,宏伟的石头巨构耸立在山头,述说着当年抗击英军入侵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白居寺高塔上的佛像据说超过十万个,而我最想去看的是塔上那对尼泊尔风格的眼睛。

   从江孜出发依然起得很早,群山静悄悄的,黎明的油菜地闪现着耀眼的黄色。公路重新变成了土路,走势随山形逐渐升高,最后悬挂在下有惊涛的陡岩之上,很有些危险。路旁不时出现村落,孩子们该上学了,他们成群地在路边走着,一看见我们的车,全都立正行礼,是老师要求的礼貌吗?有些过了。在翻越最高的山口时,我们看见了壮观的卡诺冰川。厚重的万年积雪堆积在公路旁的悬崖之上,下面自然少不了佛塔和玛尼堆,更加令人景仰。然后一路下山,到达西藏三大神湖之一的羊卓雍错。从浪卡子出发沿着湖畔的公路向拉萨进发,羊湖不愧是神湖,景色壮美。清澈见底的幽深湖水映衬着蓝天白云和青山白雪,湖边不时能看到斑头雁等水鸟,让人心旷神怡。

   正赶藏族的烧香节,人人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背负着用彩色丝绸包裹的经文,前面有人扛着大旗,在喇叭的引导下,两个小伙子抬着煨桑的大桶,一路上有说有笑,绕着村庄和田野穿行。回到拉萨,布达拉宫周围摩肩接踵的转经人比平时多出许多,每个角落都升起浓浓的桑烟。我们就在这节日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艰苦和快乐的重返吉隆之旅。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765300.html

上一篇:满清归宿 2008-08-19 09:07
下一篇:岷峨秀色 2008-08-27 08:58
收藏 IP: 223.240.137.*| 热度|

21 李学宽 陈楷翰 王春艳 聂广 曹聪 武夷山 李土荣 杨远帆 张兴国 徐长庆 贺乐 强涛 姜虹 吕洪波 肖振亚 孙启高 蒋永华 郭宪光 孟津 罗汉江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