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峰前传
巍峨世界最高峰,亿万年前隐水中。
辽阔新洋游菊石,苍茫古海跃鱼龙。
奔来板块刚强撞,退去峡湾次第封。
伟岸深渊频变幻,麻姑再访想未通。
今天可以在正常的时间,也就是9点钟大家下楼来集合。谁知大堂里一个旅店的工作人员都看不到,早餐自然就没有安排了。我们要退房出发,打电话给经理,原来是藏历新年吧,他们的餐厅忙到很晚,所以要11点才上班。经理在电话里睡意朦胧地说,没关系,让我们直接走就行,真的好朴实!我们去外面找早餐的饭馆,这个时间开门营业的还真不好找。最后发现一个藏餐厅,我点了面条。四川人嘛,当然要加点辣椒,却没想到被辣得连喝三杯酥油茶才缓过来。本以为是个案,没想到中午的咖喱饭也是这样辣,再不敢说四川人能吃辣了。
我们将前往定日县岗嘎镇附近的工作地点,就在通往珠峰大本营的公路方向。离开萨嘎,立刻轻松地跨过雅鲁藏布大桥。不仅是过江的便捷,整个道路都非常好,又不禁想起20年前经过这里的险途。当时许多路段根本无法错车,翻越桑单林的道路上,两辆卡车在会车时真正上演了生死交错,靠山谷一侧的竟然是重车,车轮几乎要滑出崖边,简直是命悬一线。
在马拉山下公路分道,右边去吉隆,左边到定日。很快又看见了佩枯错,蔚蓝色的湖面上还有一些浮冰,而最让我们激动的是希夏邦马峰清晰地呈现在湖边。我们过去都是夏天来,喜马拉雅的雪峰经常被云层遮盖着。希夏邦马峰海拔8027米,在全世界14座8000米级的高峰中刚好排名第14位,1964年由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同时进行了大型的科考。正是在这次登山科考中,发现了著名的高山栎化石。
我们向东行驶,河谷中看见了成群的斑头雁,随着气温的回升,它们已从越冬地回来了。公路傍有着一座接一座的堡垒和烟墩废墟,有的碉楼还残存着好几层楼高,这是当年清朝政府派兵抵御廓尔喀人入侵留下的遗迹。更惊喜的画面出现了,珠穆朗玛峰以及它周围的每一座高峰都向我们展开了美丽的容颜。
而我们有更重要的工作,下午就前往珠峰下的三叠纪地层,寻找脊椎动物化石。前辈们在60、70年代已有重要发现和研究,刘东生先生和邱占祥先生发现了鱼龙化石,张弥曼先生研究了珠峰登山科考队发现的旋齿鲨化石。他们发现的鱼龙化石被命名为喜马拉雅鱼龙(Himalayasaurus tibetensis),体长可达16.5米,是一种大型的鱼龙,嘴长而突出,牙齿锋利,上颌或下颌齿每侧接近20个,生性凶猛,主要以海洋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旋齿鲨被命名为珠峰中国旋齿鲨(Sinohelicoprion qomolangma),其内卷的环状螺旋形齿到底于鲨鱼的哪个位置至今仍处在争论中,因为任何旋齿鲨都尚未发现过完整的骨架。
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间长期存在被称为特提斯(Tethys)的古海洋。随着板块的逐渐运动,特提斯洋也不断变幻,被分为古特提斯洋、中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等等。在中生代,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靠近并碰撞,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特提斯洋逐渐向西退缩闭合,现代地中海就是特提斯洋的最终残留海域。
在珠峰地区的三叠纪地层中已经发现了鱼龙、旋齿鲨、弓鲛、菊石、螺蚌以及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一来到剖面上,最容易找到的化石就是菊石。菊石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类群,它们虽然已经绝灭了,但至今还有近亲鹦鹉螺仍然游弋在大洋中。三叠纪是菊石最繁盛的时期,在白垩纪末期最终完全消失了。今天我们在曲龙贡巴组中还有比菊石更重要的发现,大家兴奋不已。虽然是在高海拔地区,但考察队员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丝毫不减。
在青藏高原上跋涉和探索,生活是艰苦的,工作是辛劳的,但考察成果是丰厚的,看着每天不断增加的标本和样品,大家心里都充满了喜悦。一系列的发现证明,青藏高原当时仍然是一片汪洋大海,而现在已经高耸为世界屋脊和地球之颠,这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体会了大自然的沧桑巨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