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门真正的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在我看来,绝不是指考试
拿了高分,学了很多知识的课。一个好课的标准在
我看来,是打开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的世界。当然,
一门课可以对学生A而言是垃圾课,对学生B 而言却是极
好的课。
我体会到这种感觉的第一门课应该是本科阶段在科大
修的实分析与泛函分析,顾新身老师上的。这门课直接
导致了我对数学的完全不同的看法。在这之前,我对
数学的兴趣基本是在图论,组合这种数学。虽然这门课
我当时拿了最高分,但是我的感觉是在沙地上耸起了
一座高楼。我体会到了这里面的妙处,但是我没有办法
形成直观让我可以俯视这门课,也就是说,还没有进入
我的血液进入我的骨髓。硕士阶段又重新上了一次,我依旧是
拿到了最高分。后来博士阶段又在数学系上了实分析I
与 II, 对应的内容其实依旧是国内的实分析与泛函分析,
我也都拿了A。这两门课的内容,在我的脑子里走过很多
很多遍。直到现在,遇到合适的契机,我依旧很有兴趣
地去体会这两门课里的定理。这两门课对我后来做应用
概率,优化理论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当年还上过一门数学思想史,王树禾老师上的。这个
老师讲课功夫极其了得,一门数学课被他上成了一门激动
人心的悬疑剧的感觉。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讲了数学史
上的三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无穷小量,罗素悖论),哥
德尔不完全定理,混沌,群论,非欧几何等等。现在
还记得每次这个结束了,从东区返回西区,骑着一个破自
行车,心情极其激动。
另外一门课是在科大统计金融系修的随机分析,我是
唯一的一个非本系的学生,这门课是张曙光老师上的,这
个人当时一边上课一边看股票行情。这门课当时上课完全
听不懂,当时的上课讲义直到最后期末考试我还是看
不懂。原因是这门课需要测度论作为先行课,但是我
没有这个基础。那个学期我是一边自修测度论一边学随机
分析,最后靠啃动了Klebaner 这本书过的这门课,最后
拿了 72 分。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意义是,让我看清楚了
随机过程与微积分的关系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我一直
觉得随机过程不是主流数学。
后来去TAMU念博士期间,我又在数学系修了一门类似
的课,用的教材是Oksendal 那本,这个课上我基本没有
学到新东西,只是又重新学了一下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
在TAMU 对我有价值的数学课其实是Daren 的高级随
机过程,这门课让我对处理martingale 有了底气。
Martingale 是我博士论文工作的最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
另外就是系统的学习了衍生品定价,随机分析那几个核心
定理(鞅表示,Feyman-Kac, Girsanov)在这个框架里有
非常标准的应用。
在TAMU 读博士期间,修了将近20门课。当时修微观
经济学 II 里的一般均衡,还有后面的机制设计,让我有
眼前一亮的感觉。另外也就是开始学习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这一个学科。除此之外,似乎没有给我太多
惊喜,更谈不上心灵的震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