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美国胃肠学会临床指南
给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定义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以最全面地定义为小肠内细菌过多(潜在阈值在下面讨论)引起的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这一定义意味着小肠内必须存在可测量的过度细菌负荷,这种微生物过度生长已导致特定的胃肠道症状和/或症状。例如,通常完全被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的病理发酵可能导致过量气体的产生和肿胀。
小肠细菌的客观测量最初是通过定量培养小肠近端的抽吸物来实现的,类似于尿路感染的尿液培养。然而,无论是在已发表的文献中,还是在该领域的专家中,对细菌培养定义的临界值一直存在争议。最新的北美共识发现,文献更准确地指出,十二指肠/空肠抽吸物中的菌落计数≥103菌落形成单位/毫升(CFU/mL)可作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诊断。这是基于对实验中正常受试者的文献整理。值得注意的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中的菌落计数是基于可培养细菌的生长。
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摄入固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底物(如葡萄糖或乳果糖)后测量呼出的氢气。虽然这种方法很流行,但它是一种间接评估小肠是否有过多细菌的方法。与小肠抽吸物的定量培养类似,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在呼气实验技术的细节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测试的定义方面有很大不同。考虑到这些限制,最近公布的呼气实验标准建议,口服75克葡萄糖或10克乳果糖后90分钟内,呼出的氢至少比基线水平高出百万分之20(ppm),作为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诊断。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体征和/或症状可由小肠内病理性细菌发酵引起的营养吸收不良、肠道通透性改变、炎症和/或免疫激活引起。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恶心、腹胀、气胀、涨肚、腹部痉挛、腹痛、腹泻和/或便秘。在极端情况下,症状包括脂肪热、体重减轻、贫血、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和/或小肠粘膜炎症。这些通常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特殊原因有关,如医源性(术后盲环)或硬皮病。
有证据表明,腹痛、腹胀、气胀、气胀、气胀和腹泻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中普遍存在。在严重的情况下,营养缺乏,包括维生素B12、维生素D和铁缺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是微妙的或不可检测的。一些病人也可能表现出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然而,没有一个症状可以具体归因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症状通常伪装成其他诊断,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肿胀。这部分是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不同表现以及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的数量。例如,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很难确定腹泻是由外分泌功能不全引起的,还是由共存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以及症状在多大程度上与胰腺功能不全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关。同样,在克罗恩病患者中,尤其是回肠瓣膜切除术后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导致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而不是炎症、胆汁酸吸收不良或术后狭窄。事实上,有几项研究试图系统地评估这一点。例如,Jacobs等人从接受胃窦十二指肠测压的受试者中获得有氧和无氧十二指肠培养物,并将38名培养阳性的受试者与74名培养阴性的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腹痛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或腹胀、饱胀、打嗝、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无差异腹泻和产气。因此,在对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气胀、腹泻和/或吸收不良症状的患者评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作为可能的诊断时,不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特征,还应密切关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危险因素和以往治疗其他潜在疾病的任何史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