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IAU大会参会总结(二)分子氢的示踪

已有 3658 次阅读 2012-8-21 19:18 |个人分类:总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分子氢, 示踪分子

        今天下午是IAU大会的开幕式,领导人也要来讲话,不过我对此类活动向来没有兴趣,所以今天的总结是半天的。报告依然非常多,我主要还是听星际介质、恒星形成方面的报告。
        今天讲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分子氢的观测。分子氢其实本身是有可能发射谱线的,不过条件是温度应达到较高(例如200K才能是J=2的能级有足够的布居数)。 而通常分子氢是冷的(10-50K),密度较大的(大于$10^4rm cm^{-3}$),密度较大也使得分子氢可以维持较低的温度。也就是说即使能直接观测到分子氢的辐射,也无法完整地得到分子氢的含量。实际上采用的方法 是用其他示踪物来间接观测,最常见的是CO和尘埃。原因在于CO的激发靠的是和分子氢的碰撞,因而CO谱线的强度反映了分子氢的多少。而分子氢需要在尘埃表面形成,因而二者也有关系。
       由CO或尘埃得到分子氢含量都需要用到转换因子。对于CO,这个因子叫做X因子。可以想象,这样的因子不会是常数,最近的观测表明,在尘埃消光较小的环境中,X因子可以很大,它和消光$A_V$的关系为$Xpropto A_V^{-2.8}$。而对于尘埃,需要当心椭圆星系,因为此类星系也有红外辐射,而实际的气体含量较少。
       另外还看了几张张贴报告,主要偏技术:NH$_3$谱线频率、强度的理论计算、CO谱线系的自动拟合。这些工作都很重要,都是杠杠的,不过我没有能力干这个,看看就得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604497.html

上一篇:IAU大会参会总结(一)恒星形成报告观感及其他
下一篇:旅行杂记(三)游滇西北
收藏 IP: 123.113.46.*| 热度|

1 陈小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