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读文献』(五)金牛座分子云形成的模型

已有 4911 次阅读 2012-6-15 10:08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形成, 金牛座分子云, 磁流体波

       金牛座分子云(Taurus Molecular Cloud)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形成区之一(140pc,参见例如Torres et al. 2009;Loinard et al. 2005; Kenyon et al. 1994),是一个典型的小质量恒星形成区。我们关于低密度恒星形成的图景大多来自对这块分子云的研究(Güdel et al. 2007)。
       关于分子云的形成有若干种模型。一种公认的模型是磁流体波的模型(Pudritz & Gomez de Castro 1991)。这个模型认为,分子云是星际介质向银盘运动过程中,由Parker-Jeans不稳定性产生的,在此过程中激发了磁流体波的振荡模式。磁流体 波在分子云中中传播时导致云核的聚集从而形成分子云中的大尺度结构,诸如条状结构(Filament)。一个推论就是处于这些结构中的云核年龄较老。此 外,在云核聚集、形成大尺度结果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影响恒星形成,所以另外一个推论是金牛座分子云中的恒星可能主要以成团的形式在年轻的结构中形成。
       有研究表明,金牛座中的主序前星——T Tauri星的分布有成团性(Gomez et al. 1993)。这些研究包括对金牛座中T Tauri星的两点相关函数的分析,使用了蒙特卡洛估计函数
begin{equation}
W(theta)=frac{N_p(theta)}{N_r(theta)}-1
end{equation}
其中,$N_p(\theta)$是处于$\theta-\Delta\theta/2$和$\theta+\Delta\theta/2$之间的星对 (star pair)的数目,$N_r(\theta)$是(蒙特卡洛)随机得到的星对总数相同情况下同一区域星对的数目。结果见下图文章截图。

此外文章还进行了最近邻分布(Nearest-naighbor distribution)分析。在挑选金牛座中的“T Tauri星团”时使用了简单网格化(simple Grid)和积分核方法(Kernel Method)。其中,积分核方法中的平滑参数为h的密度估计函数为
begin{equation}
D(alpha,delta)=frac{1}{h^2}sum^n_{i=1}K(alpha,alpha_i,delta,delta_i)
end{equation}
其中,积分核$K$可以取为高斯函数
begin{equation}
K(alpha,alpha_i,delta,delta_i)=frac{1}{2pi}e^{-r^2/2h^2}
end{equation}
其中
begin{equation}
r^2=(delta-delta_i)^2+(alpha-alpha_i)^2cos^2delta
end{equation}
结果见如下文章截图



Gomez, M., Hartmann, L., Kenyon, S. J., & Hewett, R. 1993, AJ, 105, 1927
Güdel, M., Padgett, D. L., & Dougados, C. 2007, Protostars and Planets V, 329
Kenyon, S. J., Dobrzycka, D., & Hartmann, L. 1994, AJ, 108, 1872
Loinard, L., Mioduszewski, A. J., Rodríguez, L. F., González, R. A., Rodríguez, M. I., & Torres, R. M. 2005,
      ApJ, 619, L179
Pudritz, R. E., & Gomez de Castro, A. I. 1991, in IAU Symposium, Vol. 147, Fragmentation
      of Molecular Clouds and Star Formation, ed. E. Falgarone, F. Boulanger, & G. Duvert, 317
Torres, R. M., Loinard, L., Mioduszewski, A. J., & Rodríguez, L. F. 2009, ApJ, 698, 24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582339.html

上一篇:借助公民科学家的力量做科研,借助公民科学家项目学科研
下一篇:『读文献』(六)估计云核的体密度
收藏 IP: 159.226.16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