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张九庆老师、李宁老师、刘立老师都在博客中讨论技术创新,我也跟一个。谈谈我对国内技术创新不成熟的想法。
创新在国内受到理论界、企业界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对技术创新活动投入的加大,这对国家产业升级与发展模式转型有深远意义。然而,以“运动”方式推进政策目标是我国一贯以来所频繁使用的公共政策工具。在对创新缺乏精准理解的条件下,人人说创新,人人求创新,集体行动的效率却很低。犹如男女老少,举国大办钢铁,有效的钢铁产量却很低。如果深究,导致原因主要有两个:
(1)目标未能整合。可能张三说的创新是一码事,实际指的是科技进步,它只是试管里的事;而李四说的创新又是另一码事,其实是价值链的延展,是柜台的事。实践主体的利益难以聚焦,缺乏真正合作的基础。你为了经费搞创新,我为了政策搞创新,你我从中都获益,但醉翁之意都不在酒,对创新都是“叶公”;
(2)评价标准不当。创新是创造性破坏,“运动”的方式有时搞成只有破坏而缺乏创造性。达标式创新的结果既容易搞成把芝麻画成西瓜,又易于弄成低水平重复。以前是以GDP为标准,重产出而不论投入。倡导“创新”,多投入就是重视,结果有时形成重创新投入,而忽视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