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德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utao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博文

【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91)

已有 2930 次阅读 2016-10-22 23:52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七三  修  公  路


1967年,我已经当了大半年农民。进入这年初冬的时候,上面给我们生产大队派来了抽调一批劳动力去修公路的任务。大队又把任务分派到各个生产小队,我们小队分到了十个名额。这项任务劳动强度大,每天工作时间长,所以要求各队派出年轻的男劳力,我们队决定派出九名男劳力,一名年轻的女性负责做饭。我有幸是被派出的十名之一。之所以有幸,是因为每天除了在队里记头等工分之外,另外还每天有两毛钱的补助,二毛钱相当于在队里出工干活四天的总收入。比现在城里节假日加班拿双倍工资还要高一倍。

我们背上行李,用车拖着粮食、柴禾、稻草和蔬菜,步行十多公里路程,到达修路工地旁的村子里,被安排在一家住瓦房的农户家里。九个男人在东家堂屋的地上铺上稻草,打开被窝,一溜儿地在统铺上席地而卧。炊事员银姑姑被安排在东家两口子的睡房里的单人铺上。做饭就借用东家的厨房,吃饭则是大家端着饭碗夹菜后,各自自谋出路,见缝插针,或站或坐或到室外去。因为室内除了留下一条走道外,其它的地方都开铺了,没有空地。

第二天,我们便正式开工,早上七点开工,晚上十点收工,中间除了吃饭外,其余时间都在干活。我们要修的是一条200多公里到省城去的公路,全路段各县、区、公社分段负责修筑。我们去之前,路基已由人修好,我们的任务是在路基上铺炒过的沥青石子和沥青沙子。

在公路旁的施工现场,早已堆满了粗石子、细石子、瓜米石和黄沙,紧挨旁便是一字儿排开的炒石锅。这种锅是用钢板焊成的小半圆柱球冠槽形,长约两米,宽一米,长方形锅台用砖砌成,烧锅的燃料是黑膏似的原油。原油大概由油田运来,倒放在炒锅现场公路对面的坑沟里。当时用原始沥青裹上石子铺路的工艺是比较原始的,基本上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沥青焦油味樟脑味和烟气大,不像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用改性沥青,不熏人。那时是把各类粗细大小石子按比例配好,倒入炒锅里炒热,再把已溶化的沥青倒入炒热的石子中,继续炒热拌匀,让每粒石子都沾裹上一层沥青。炒拌石子和沥青是一项力气活,也是一项技术活,倒入沥青后,不能炒过火,也不能不到火候。规定炒好后带沥青的石子温度在180℃,所以要掌握好时间,把握好火候。炒过火的沥青失去粘接性,炒差火的沥青在夏天会受热融化,使路面发软。

出锅后的沥青石子,装入翻斗手推车里,经过拿着长温度计的检验员检验后,推到几公里外倒在路基上,另有人立即用耙子扒开摊平,再由几个人推着圆柱形的大水泥碾子来回压平压实。

炒石子,运成品上路等各项活我都干过。炒石子时,在炒锅的两边各站两个人,每人拿着像划船浆似的长柄铁铲,同时用力对向翻铲石子。石子很重,翻铲很吃力,加上热锅的烘烤,所以,虽然是冬天在野外作业,仍是满头大汗,石子灰、原油烟、沥青气和汗水混合沾在脸上,钻进鼻孔,染黑鼻孔,一个个像黑包公样的。

沥青倒入锅内热炒时,其产出的青烟和煤焦油味随着呼吸进入鼻腔、体内,呛人。开初一段时间使喉咙发肿,像患了扁桃腺炎一样难受。过了一段时间,大概是适应了,感觉好一些,感觉烟焦油味也没有那么浓了,和人在臭环境里面呆久了感觉不到臭一样。适应环境大概是感觉迟纯的结果。感知器官失去了感知力,就会放松警觉,没有警觉性就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炒好的石料要用翻斗手推车送到一、二公里外的路基上铺设,一人拉一车,来回送。我喜欢拉车送料,一是脱离了熏人的环境,二是空车回来时轻松,可以喘口气。当然这种好事不能独享,我们只能定时轮换。

说实话,我从小就在读书,直到前一年从高中回家务农,从体力和耐力上要赶上从小干农活的人,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别人出八分力,我都要出十二分的力,所以干这些重体力的活还是感觉很吃力的。干了二个月以后,上面要求各大队要宣传、鼓动,要办宣传栏,这算是项技术活,带队的队长就选中了我来做这项文笔工作,体力上自然是轻松多了。我白天到现场了解情况,晚上就写稿。当然上宣传栏只能在白天进行。有时候我也去炒炒石子,推推车,不能脱离了一线,也不能让大家把你当脱产人员,那样可能就干不了几天。

我在最吃力劳累的时候,心情也不太好,味口也较差,银姑姑虽然年龄不比我大,但是论辈分她是长辈,她很关心我,有时候利用司厨的职务之便,在我到工地尚未回、或去队里开会、或去办宣传栏没有赶上正点开饭时间,她都给我留些饭菜。想起在队里干活时,她技术熟练,经常给我这外行学生伢一些帮助,我很感激她。这种感激只在心里,没有行动。因为我离开家乡不久,她也出嫁他乡,往后,我就一直未见到她,也未主动找去感谢。前几年听说,她早已在50岁左右的时候因病而故去了。唉!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分配给我们的那段公路都铺上了沥青和砂子,一条黑色的柏油大马路修成了。一年多后。我第一次乘车从这条路上到省城上大学,经过我们修的那段路时,回看周围的环境和当时的情况,立刻冒出:“这是我们修的路!”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自豪。后来这条路又进行了维修和拓宽,成了一条跨省的国道。我每次回家往返经过自己参与修的那段路,总是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总是把头伸出窗外使劲地看,搜寻我见过的一景一点、一草一木,回想当时我们的一人一事,一举一动,恨不得下车再走一趟这十多公里的沾着我汗水的公路。我几十年走几十次都是这样感觉,那种感觉还一次比一次浓厚。这是家乡的路,是我们在家乡留下的纪念碑式的产物,家乡的一切都变了,绝大多数原景、原貌、原人、原物都消失了,只有这条路躺在那里丝毫未移动,迎送着过往的客人和回乡的亲人。


                          (2016.10.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288-1010269.html

上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88)
下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92)
收藏 IP: 27.19.51.*| 热度|

4 张海权 董焱章 冯大诚 文克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