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中还提到“在中国,大学以前,我们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不管我们有意无意,我们的思维已深受其影响,一下也是不能改过来的。但是,现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很高的,信息太多,知识太复杂,一个人要想全部接受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比如我们学数学,要解决问题,应该是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此为基础,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处理。”“我得应付很多考试,我在接受知识的时候,老师大部分都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我。。。。。等等原因,我现在对新问题的处理能力是很不够的。”……“另一方面,我们现在要学的东西太多,以我目前的水平,还去讨论其原理,是不现实的”……
对于这位新生同学提出的问题和表达出的困惑,我很遗憾未能立刻回答。因为这些问题很重要也很深刻,而且我也并未深思熟虑过,头脑中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我只能先回信告诉他,容我进行若干思考,然后做出答复。当然,鉴于此问题可能在新生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还是征求该同学的意见,希望在一篇公开发布的博文方式进行阐述,这样受众可以更多些。
培养研究型思维和学好现代知识,无疑是目前在理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要达到的两个重要目标。不过对于身在不同专业、处于不同状态和设定了不同人生目标的大学生,这两个目标的重要性可能会有所差异。对于以从事具有较强创新性的研究型工作为目标的理科专业大学生而言,学好现代知识固然是必须的,但仅仅学好了知识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出研究型思维习惯,并且最终应该具备相当的研究能力。
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无论是在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方面,对近现代知识的进行学习(甚至灌输)的机会很多,内容也相当丰富,信息量更是与日俱增;然而在研究型思维的培养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方面,却明显让人感觉还不够“给力”,能再讲授知识的时候讲清楚来龙去脉、再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或者对一些问题做点儿具有研究色彩的问题探索性工作,就算不错了。在课程门数越来越多、其中的新知识新概念也越来越多,但在“减负”大旗的指引下学时(学分)却反而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大量的背景来历更为复杂的现代知识很难再通过详尽而又逻辑严密的数学推导或复杂而精准的实验演示进行传授,只能通过灌输的方式交待给学生,这样导致原本并行不悖的研究思维的训练和知识学习逐渐变得对立起来,竟而成了一对矛盾,让老师和同学都为此问题纠结不已。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1) 现代知识难以抗拒,“学好”固然是必须的,但不意味着无限制地“学多”,切忌“贪多嚼不烂”。最近一些年的教学改革和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有一种倾向是把大量更高层次的现代科学知识做了一定简化后就直接下放给层次和年级较低的学生中去学习,这样固然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传授大量的知识给学生,但却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适应,而被这种突如其来的“信息爆炸”轰得晕头转向,反而不一定产生预想的效果。为此,似乎需要考虑适当调控一下老师们对现代知识的供给量和学生们的主动接受量,把它们限定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以“学好”为目标,而不是面面俱到却驳杂不纯。
(2) 与学习知识的具体内容并不断进行积累相比,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更为重要。学习知识本身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应对海量现代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要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思维习惯,积极主动地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和教材的结构,要先做到跟得上节拍和进度;然后根据知识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层次分出轻重缓急来,先把基本架构搞清楚并掌握好,然后再逐次去掌握具体的枝节。其中那些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知识,必须要牢牢地掌握住,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3) 研究型思维的培养要做,但必须循序渐进。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种思维模式的养成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研究型思维的培养更是如此。这个过程应该是由浅入深的,逐次递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生们通常是从不知“研究”为何物,对其充满了憧憬和向往的状态开始的研究征程,他们往往在研究顺风顺水取得些许成功时可能感觉“飘飘然”而盲目乐观,也会在受到重大挫折时失去信心而灰心失望乃至于中途放弃,只有能坚持走完全程的人,才会自己体会到研究的苦辣酸甜咸,甚至从一个生手变成圣手。研究型思维的培养过程会比一个具体项目研究过程更复杂,甚至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晰的目标、路线和判据。研究型思维的训练过程除了可以嵌入到具体的项目学习中去进行以外,本来也可以通过常规的知识学习来进行。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抓住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例如同学提到的原理问题)不断地深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数学推导或实验验证(包括动脑不动手的大脑实验)和学术讨论,一步步地深化对难点的认知和理解,最终再把所思所想和所得结论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即可完成一次“研究”的过程。在心存培养训练自己研究型思维的念头的情况下,研究型思维的培养几乎随时可以进行。不过,也要注意不要在一开始就被那些自己无从下手或无法解决的难题彻底挡死前进的道路,那样只会迅速失去信心和兴趣。相反,在最初阶段,应该先拿比较简单的问题练习一下,试试自己的身手,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
(4) 总的来说,在各个阶段都应该量力而行,并适可而止,做到“拿得起来放得下”和“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对所有问题都深度钻研,在目前阶段的大学学习中很难做到,只能先找自己在有限的时段里能够弄清楚的去做,从中形成研究问题的能力,并保持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状态,但千万不要乐此不疲地深陷于钻研每一个经过充分论证完全可靠的原理和概念的苦思冥想之中,那样可能会耽误其他知识的学习。
我写这么长的一篇东西,似乎除了严重“跑偏”以外并没给这位同学最初提出的问题一个“标准答案”,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标准答案”。在学现代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培养研究型思维,和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去学习更多现代知识,本来就是看似对立的二者得以统一的关键所在。知识的学习是一点一滴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也是渗透在具体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的,没有必要也没有多大可能去分出哪个更重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