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磁铁关系 精选

已有 7797 次阅读 2012-2-9 19:33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导师, 磁铁, 排斥, 吸引

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磁铁关系

吕  喆

若有人来问: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啥关系?

俺回答:是磁铁关系!

如果简单地回答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磁铁关系”,未免显得有些暧昧,不留神会被想到歪道上去。为了避免误导大家,俺在做出芥末一个(很刺激的)简短回答之后,必须要讲出一番大道理来论证一下,才能服众。

磁铁关系,往细了说可以是磁石和铁块的关系,或者是磁铁和磁铁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个话头儿并不是我今天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源自大概一年前在科学网博客上看到的一篇指导学弟学妹们如何找导师“套磁”的博文。草草地看完那篇之后,我曾经动手写了点儿我对“套磁”现象的看法,只是因为当时时间仓促没有完成,所以并没贴上来。时过境迁,“套磁”的旺季一过,我就彻底把它放下了,这种“大杀器”平时写大概没啥效果,一定要等到今年研究面试季节才好抛出来。这几天看了蒋继平老师写了一个系列的关于导师vs.研究生的辞退/离开的博文,忽然觉得有必要再就导师与研究生关系这个很老生常谈的话题说几句,就提前论证一下磁铁关系。

从我上段“不打自招”地交待的本文选题依据,相信大家不难理解为啥我把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式磁铁关系了。道理很简单,无论是研究生选择、报考导师,还是导师选择研究生,其实都有一个吸引和被吸引的关系。“好导师”就如同磁力强劲的磁块,不但力道强大,而且作用距离很远,会吸引很大的铁块、很多的铁皮和铁屑们(铁磁性的物质)过来。倘若这些“铁磁质”在本质上是容易被“磁化”的,则在大磁铁的旁边就可以被“磁化”,然后便具有了磁性(剩磁),这便是导师对学生的教诲和影响。

事实上,许多普通的学生,更像是此前还没有被磁化的磁介质,他们可谓是“一张白纸好做文章”,是块磁铁可能都可以吸引他们,最后被哪块“磁铁”吸走,就看谁先出现以及谁的劲儿大了。毫无疑问,正常情况下他们都可以被导师那块磁铁给“磁化”,但是,在离开导师的磁化后,“剩磁”(知识、技能和科研习惯等)却未必保留得很多。对于那些“矫顽力”不大的学生,受点儿环境的扰动,可能就“退磁”了。

有些学生,在读研之前已经有了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传说中的“好学生”。他们一般会有好的课业成绩,有的可能已在科研能力方面崭露头角的,可能是手里拿着比较完美的成绩单和各种证书甚至发表的文章来找导师的。由于他们已经有了这些可以证明自己基础和背景的材料,所以在面试阶段往往可以与导师之间可以产生更大的相互吸引力,这就像是一个磁铁的N极与另一块磁铁的S极之间的相互吸引,会比普通磁介质被磁化后产生的吸引力大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单是导师在吸引学生,学生可能更能吸引导师。如果“好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基础、特点和能力,并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选导师是不会太盲目。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吸引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为何又要“套磁”呢?磁石和铁块之间会有吸引,但这种吸引力其实是很脆弱的,距离一旦拉远,就会迅速减小,为了在进入了引力范围、产生了一定吸引力后巩固这种吸引作用,就要设法继续拉近距离,甚至用磁力以外的作用“绑定”在一起,便是传说中的“套磁”(请注意,不是陶瓷)了。“套磁”的目的,是为了要一个更进一步的承诺和准信儿,有可能的话,最好签个协议甚至合同啥的。必须说,在N个磁铁与M个铁块发生多体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套磁”有时也未必绝对可靠,互相“放鸽子”的故事每年都在发生。

以上所说,还都是吸引相互作用,那么是否有排斥作用呢?本山大叔说——这个可以有!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排斥作用呢?通常有两种情况:(1)当磁铁遇到了抗磁物质,无论是神马磁极,对抗磁物质磁化的结果都是产生一个排斥力,这个力虽然很微弱,但绝对不是零。这就是对科研工作很认真很积极的导师遭遇对科研和学业毫无兴趣的研究生的情况,此时导师越积极指导学生,不断地给其安排工作任务,结果学生越反感越抵触越不想干。(2)当一块永磁铁体的一个磁极遭遇了另一块永磁铁相同的磁极,这时会产生巨大的排斥力,而且距离越近排斥力越强大。这就是导师和学生都非常有主见而且个性都很强悍,而他们却很多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看法的情况下发生的现象。既然靠近之后抵触是必然的,那就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吧。其实,如果一方适时地扭转一下,还是可以产生吸引作用的。

关于导师辞退研究生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辞退恐怕还没有“退磁”来得容易。只要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吸引力是存在的,靠其自身的力量很难辞退,多半要依靠外力的作用。这个外力,就是那个“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及其有关规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研究生的辞退(官方的说法好像是叫“分流”),而绝对不是一两句话斥退。消除磁化的“退磁”靠的是一个方向不断改变、大小不断减弱直至为零的磁场。这一般是要折腾一段时间的,很难一蹴而就。“退磁”尚且如此,“辞退”恐怕就更难了。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535804.html

上一篇:Fu——这个可以描绘出当今中国百态的声音
下一篇:“休假式治疗”与“美国放宽中国公民签证”
收藏 IP: 61.167.60.*| 热度|

27 时志强 边媛媛 陈龙珠 沈海军 李毅伟 武夷山 李刚 苏德辰 刘广明 李汝资 秦四清 蒋继平 张玉秀 许培扬 王浩人 徐长庆 张文增 方丽 王修慧 唐常杰 彭思龙 王中任 刘洋 李伟钢 wgq3867 dulizhi95 crossludo

发表评论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