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队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又掀起一阵中国孩子数学到底好不好的争论。不少人,尤其是普通民众仍然持正面的观点,且不遗余力地调侃西方世界对于在数学上“首次”战胜中国的兴奋。最有意思的是针对奥巴马总统接见美国队参赛选手的照片(事后证实为虚假照片)的调侃:看那些黄皮肤、黑头发的面孔,那不就是中国队嘛!实话实说,美国人真没有那么兴奋。
在出国读书之前,我对西方人数学水平的观点有同样的偏见。我听到过一位新东方的老师在课堂上揶揄说洋人和咱们中国人的智商比起来,简直是猪和人的区别。这种侮辱性的比方是否合理暂且不说,他言语间透着的,是大多数民众对于洋人数学水平的直观印象。
出国读书的第一个学期,有一次和两个加拿大人做大作业,我们测量到某个长度是12.5厘米,然后把它均分成四份儿。我和另一个香港人马上都心里都算出来答案是多少,然后对视一笑,有些幸灾乐祸地看着两个加拿大人手慢搅乱的去找计算器。这样的情景多么符合我之前的印象。还有一次和几个朋友闲聊,说到心算,我说,25的平方是多少我不用算,25之前的我也全部知道。一个加拿大朋友指着旁边一个印度同学说,“他也是。天哪,你们的数学教育好厉害啊!”然而这样就能得出结论,说洋人的数学水平差么?
后来开始做博士课题,我和两个加拿大同学一起写牵扯到应用数学方面的程序,要建立模型,转化为数学语言,并且用计算机实现算法。我发现我在思考编程的逻辑关系的时候,就要比那两个加拿大人慢了。我们分工做不同的部分,常常是我还在冥思苦想、在纸上写写画画时,他们已经在键盘上开始敲击代码了。这算不算他们数学好?
我记得杨振宁教授曾经谈到中国和美国大学生的差别。说你在校园里随便遇到一个大学生,问他某个理论方面的问题,中国学生会很好的把公式推导出来,但不一定能解释清楚理论的来龙去脉;美国学生也许推导公式差一些,但是能明明白白把解释清楚这个理论的背景,它是哪里来的,有什么意义。
究竟什么是数学?像小九九那样的运算?这是多数中国人的印象。然而这不是全部,数学是逻辑,是推理,是归纳,是演绎,是筛选,是枚举,是系统,是……,是一整套思维方式。据说中国传统数学又称“中国算学”,以运算为特色,代数即是中国数学的重要贡献。中文“数学”这个词的“数”,似乎就体现了对于运算的重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中国“数学”和“算学”两个词是并用的,比如我们既有《九章算术》(历代数学家修订增补)这样的书籍,又有《数学九章》(秦九韶)。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当时的中国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确认“数学”一词更合乎现代数学学科的特点。而现代西方数学的起源是古希腊数学,其以公理化体系,使数学成为一门严密系统的学问。英文的“数学”一词——Mathematics就来源于古希腊语,有“学习、学问”等含义,却没有运算的意思。据说现在的数学方法绝大多数直接来源于古希腊数学。
我对数学研究是外行,于是只能从指标管窥一些信息:查阅世界顶级数学大奖,中国人获奖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以被称作“数学诺贝尔奖”的顶级大奖菲尔兹奖为例,自上世界30年代设立以来,仅有丘成桐教授一人获奖。而众所周知,丘先生的所有教育经历,均始于香港。按照西方人的报道,这个奖的许多获奖者都有奥数竞赛获奖经历,而中国的奥数竞赛获奖者却没有人拿到此奖项。在中国境内接受数学启蒙教育的大师陈省身(1984)和学生丘成桐教授(2010)都获得过另一个大奖沃尔夫奖,但获该奖的华裔也仅此两位。当然,仅从几个奖项的获奖比例来评价一国某个学科的水平,肯定是不全面的。管中窥豹,往往失之偏颇。
查阅大众媒体,可见不论学界、教育学家,还是媒体,对于中国的数学教育都是有争论的。有些测评认为中国学生的数学教育很成功,而另外一些研究又认为表象的成功背后,是更多的学时以及机械的训练的结果。坦率地讲,读来这么多年书,我对于“数学恐惧症”,是出国之后才慢慢克服的。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数学素养依然很欠缺。如果数学训练好的话,做其研究来,会事半功倍。
读研究生的时候和一帮工科的朋友聚餐,大家聊起来做研究的不易。有人问了个有趣的问题:将来有了孩子,让他(她)学什么?“数学!”一个同学脱口而出,“数学学好了,做课题就省事儿多了!”顿时大家一阵欢笑。
不管何种文化,它的教育都有过人之处。那些旅居海外,但在国内接受过教育的学问家,多半对于中国的启蒙教育打下的扎实基础是认可的。但我倒觉得,如今不少家长在望子成龙的焦虑心态下,过早的让孩子接受填鸭式的教育是没有必要的。教给他们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远比传授给他们“技巧”和“知识”更重要。如果别的孩子7岁会乘法运算,你的孩子5岁就会了,这就能为孩子日后的事业成功带来质的飞跃?充其量这孩子将来买菜找零的的时候,算得清楚一点儿。看看有些亲戚的小孩子们周末、假期满满当当的补习日程,我真为这些孩子心疼。
回到中西数学教育的话题上,盲目地贬低别人是没有意义的,妄自菲薄更是要不得。冷静地分析中西数学教育文化的异同,对于改良人才培养的方法,将大有益处。
对于数学和教育学,我都是外行。以上文字,权当饭后谈资,欢迎数学家指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