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anb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hanb 教育工作者

博文

由MIT的“开放获取”想到了什么?

已有 3501 次阅读 2009-3-26 09:57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

早几年就看到消息说MIT率先在全球推出网上公开课,后来看到我们的许多高校相继推出了网上办学,然而两者的出发点却完全不同,前者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扩大MIT在世界名校中的影响,后者则多是以盈利为目的,这几年网上办学授课的情形笔者不是很了解。不知是否有完全开放免费的网络课程,笔者不得而知。但据《科学网》最新报道,日前MIT又率先推出了网上“开放获取”服务。

所谓“开放获取”是MIT全体教员新近全票通过的,一项新的学术论文交流决议——MIT教员的学术文章对公众免费开放并可在网络上获取。决议自通过之日起立即生效。

MIT是一所什么的大学想必大家都多少知道些,比如说她是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名校,MIT的大学生中间怪才、奇才很多,学生的恶作剧也是出了名,MIT的校训平实的像一句大白话: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还有特别亲密的师生关系等等。有一句话能准确地概括MIT的办学理念,这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众不同。相对于其它一些名校来说,MIT资格略显稚嫩些,不过没关系,虽然起步晚了点,但后发制人完全有可能。这就是MIT最明智的地方,事实证明也是她获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所在。这就是走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

MIT不是盲目地同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老牌名校攀比,而是坚定地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方向:不是全面赶超而是在为学生传授科技技能的同时,夯实学生的科学理论基础,并把“通过实验进行学习”作为学校的教育信条。工程科技专业优势独一无二,无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笔者清楚记得早在首轮高校改名潮来临之际,本人所在的学院想更名为理工大学,一时间校园里议论纷纷,当然绝大多数教职员工持积极态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过坊间也有人略带嘲讽意味地说,人家MIT不就是个学院吗。说道底校名跟人名一样,无非是个符号,办学水平怎样与校名毫无关系,但与学校是否有特色却直接相关。

这些年来我国高校发展一个通病就是你半斤我八两,你办研究生院我也办,你开办MBA我也开,你向综合化发现发展,我也跟进。总的来说大家彼此都很相象,不仅在专业设置上如此,即使在教学模式上,在生源选拔上、在科研管理乃至在办学理念都大体相当。

此次MIT率先推出“开放获取”又为她独特的办学特色增色不少。或许一时半会儿它的效果还难以显现,但笔者确信这一举措的推出无疑会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知识信息的最大特点是越开放、流动性越强,交流越广泛,影响也就越大,信息的价值就体现在及时的流动与沟通。资源共享涉及的范围越广、时效越强,信息知识的价值就越高。相反,学术上的故步自封,科研上的封闭保守只会降低知识的价值,只配称学术的小家子,科研的吝啬鬼。信息的交流、共享、互动实现了信息的增殖、叠加。一个思想加另一个思想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对信息的放大。思想越捂越陈旧,观点越碰撞越容易擦出新的火花。

MIT教员会主席指出,这一决议向外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们发出了一致的声音,我们重视思想的自由流动。这一举措也显示了MIT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其研究成果的决心。

这也正像MIT图书馆馆长所说得那样:“通过这一行动,MIT教员显示了他们在促进免费和开放学术交流方面的巨大领导力。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出版商已经忽略了学术的价值。这一新政策将使论文作者的研究成果更易被公众获取,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和教育。”

总之,通过MIT“开放获取”可以想到MIT多年一一贯的办学特色,开放式办学模式和注重学术自由交流与科研资源共享的办学思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0064-222562.html

上一篇:坚决砍掉所谓的学术会议与学术刊物
下一篇:好奇——科学的原动力
收藏 IP: .*| 热度|

2 刘进平 刘玉仙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