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转载]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已有 604 次阅读 2024-12-2 01:24 |个人分类:科技教育界资料|系统分类:海外观察|文章来源:转载

[转载]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9/1011/c35421-31393287.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107383699397810

         

  瑞典科学院9日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和日本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吉野彰成为第27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包括日本裔在内,日本自2001年以来已有18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虽然与美国超过60人获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已超越英法德等国,位居世界第二。

  【获奖丰收期】

  据《日本经济新闻》数据,自汤川秀树1949年获得日本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50年间仅有5名日本人获奖。进入21世纪,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白川英树为开端,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基础科学到应用工程,日本研究实力雄厚,获奖领域广泛。

  在基本粒子研究方面,日本研究人员获得的评价尤其高。2008年,探究宇宙诞生之谜的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共同获得物理学奖。2015年,发现基本粒子中微子有质量的梶田隆章同样获得物理学奖。

  有机合成是日本化学界强项。2001年,研究催化剂的野依良治获得化学奖;2002年,创制蛋白质分析手法的田中耕一获得化学奖;2010年,开发各种各样工业原料化学合成法的铃木章和根岸英联手收获化学奖。另外,多名日本研究人员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2012年以来,日本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四次获得诺贝尔奖。

  【后劲存隐忧】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日本借诺贝尔奖展现深厚研究实力,却不能忽视人口减少、研发投资乏力所致后劲不足问题。

  日本学界认为,日本研究水平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而提升,现在有不少尚未斩获诺贝尔奖的重要研究成果,意味着“诺奖热潮”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一热潮最终会“冷却”。

  以研究活动重要指标的科学论文数量衡量,日本研究努力显现乏力迹象。

  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日本1995年至1997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近年却下滑至第五位。一方面,中国从第11位上升至第二位。以中美为中心,众多国家为促进技术创新,正大力投入科学研究。另一方面,日本面临财政困难和人口减少问题,研发投入增长放缓。

  从过去情况看,获得诺奖的成果大多是研究人员25至45岁取得。在当前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20岁至39岁的年轻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聘用制。研究人员追求短期成果,难以作出大胆挑战和踏实从事基础研究。而且,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200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徐超)(新华社专特稿)

                  

2019-10-11 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62532.html

上一篇:[转载] 刘庆宽: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下一篇:《科学网》博克第 17 年开始!(俺在科学网开始第17年)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11 李毅伟 黄德民 宁利中 马鸣 杨学祥 钱大鹏 周少祥 刘跃 晏成和 王涛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8 1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