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小资料,科普] 胡焕庸线:与地震关系不明显

已有 1988 次阅读 2024-9-9 22:49 |个人分类:资料与科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小资料,科普] 胡焕庸线:与地震关系不明显

                                

胡焕庸线: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laws

Hu Line, Heihe-Tengchong Line, Aihui-Tengchong Line

大气环流: general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

地震: earthquake

                                           

                

   胡焕庸线与地貌、降水(气候)之间比较密切。与我国陆地地势三大阶梯,全球大气环流(我国的季风)之间关系比较明显。胡焕庸线与气候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果性)。

   胡焕庸线,与地震关系不明显。地震与三大阶梯分界线附近的地质活动有关,所以胡焕庸线与地震之间不是直接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没有明显的因果性。

   近似地粗略地说:

   第一、第二阶梯分界线 + 大气环流 → 胡焕庸线

   第一阶梯分界线 → 地震

                                             

   我国陆地地势自西向东可分为三大阶梯:最高一级阶梯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间一级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海拔在2000米到3000米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以及云贵高原以东属于第三阶梯,海拔降到500米以下。有趣的是,多年平均400毫米等降水线与这几大阶梯的分界线多有重合,说明它的形成与我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不无关系。

   地形因素对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来自海洋的湿润季风每越过一级阶梯都有很大损耗。

   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北段和南段分别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和第一、二阶梯分界线重合度较高。

http://www.qxkp.net/zxfw/tp/201803/t20180316_2982604.html  

中国气象科普网,2020-11-05,神奇的400毫米降水线

                                

图1  基础图件之一:中国及邻近地区地震构造图,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detail/50

                                 

图2  基础图件之二: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detail/51

                                 

图3  基础图件之三:中国及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detail/52

                                 

图4  基础图件之四:中国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detail/53

                                 

                                 

标准 2021-09 中国地势图 1比1600万 8开_副本.jpg

图5  中国地势图 1:1600万 8开,标准地图服务,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

http://bzdt.ch.mnr.gov.cn/download.html?superclassName=%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5%2585%25A8%25E5%259B%25BE

http://bzdt.ch.mnr.gov.cn/index.html

                                  

参考资料:

[1] 基础图件之一:中国及邻近地区地震构造图,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detail/50

[2] 基础图件之二: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detail/51

[3] 基础图件之三:中国及邻近地区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detail/52

[4] 基础图件之四:中国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detail/53

[5] 基础资料,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https://www.gb18306.net/method

[6] 中国地势图 1:1600万 8开,标准地图服务,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

http://bzdt.ch.mnr.gov.cn/download.html?superclassName=%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5%2585%25A8%25E5%259B%25BE

http://bzdt.ch.mnr.gov.cn/index.html

[7] 2023-07-27,因果性/causality/朱复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35393&Type=bkzyb&SubID=59860

   因果关系是形而上学的先验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因果与相关是两个不同的重要概念。因果关系描述事物之间的影响机制,具有外延性和可预测性;相关关系描述所看到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没有外延性和可预测性。即使这两个因素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仍可能会表现出虚假的相关关系;相反地,如果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也不一定表现出相关关系。

[8] 2023-05-06,大气环流/general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黄士松撰,张洋修订,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60544&Type=bkzyb&SubID=76761

   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大气环流运动的水平尺度通常在数千千米以上。就地理范围而言,有某大地区(如欧亚地区)、某半球(如北半球)或全球范围的大气环流;就铅直层次来说,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的大气环流;就时间尺度而言,有几天、一月、一季、半年、一年、几年直至几十年平均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既是地–气系统进行热量、水分、角动量的交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机制,又是这些物理量的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

[9] 中国气象科普网,2020-11-05,神奇的400毫米降水线

http://www.qxkp.net/zxfw/tp/201803/t20180316_2982604.html

   一边半湿润、一边半干旱;一边是森林、一边是草原;一边是农耕、一边是游牧;一边建围墙、一边任驰骋;一边人口密集、一边人烟稀少……在华夏大地上,400毫米等降水线横跨东北与西南,将两侧分成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千百年来,降水线的相对稳定,使得两侧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不时的气候变迁则使得降水线两侧的文明不断碰撞、交融,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关链接:

[1] 2024-08-04,[小资料,感慨,科普] 胡焕庸线:2024-08-03 全国降水量、最高气温实况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5085.html

[2] 2024-07-30,[小资料,感慨,科普] 看天气预报,又见“胡焕庸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4473.html

[3] 2021-02-22,[阅读心得] 胡焕庸线“Hu line”的成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3340.html

[4] 2020-06-13,“广义胡焕庸线”的 National Geographic 图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7712.html

[5] 2017-08-26,“广义胡焕庸线”的存在被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72822.html

[6] 2021-01-18,[讨论] 胡焕庸线,应该可以部分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67783.html

[7] 2021-01-18,[讨论] 胡焕庸线,应该可以部分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67783.html

[8] 2015-08-23,胡焕庸线:进一步的卫星夜光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15279.html

[9] 2015-10-01,胡焕庸线:尚未突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24668.html

[10] 2014-12-29,胡焕庸线:更多的卫星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4817.html

[11] 2014-12-24,胡焕庸线:清晰可见(美国极轨道碳观测者卫星2号OCO-2的荧光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354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0394.html

上一篇:[打听,视觉] 人类“听音辨物”、“回声定位”、“闪光声呐”及其实证研究进展
下一篇:[讨论,优先权] 从经典季风、现代季风(扩展季风),到大气遥相关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3 陈小开 高宏 王涛 郑永军 王从彦 杨卫东 钟炳 刘进平 许培扬 杜占池 孙颉 孙南屏 檀成龙 刘跃 蒋力 钱大鹏 宁利中 杨学祥 尤明庆 崔锦华 池德龙 朱林 李务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