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求证,讨论] 我国大学“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已有 2283 次阅读 2024-7-13 22:49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求证,讨论] 我国大学“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一、一位著名科学家说:我国大学“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1.1  讨论: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754054926701101&wfr=spider&for=pc

   我们的大学是因为有很多高新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呢,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高新技术?我认为是后者。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754054926701101&wfr=spider&for=pc

                    

以及

   我可以举个例子,Joseph Leonard Goldstein 因为发现了调控血液和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 LDL 受体,获得 1985年的诺贝尔奖。他是美国很多大企业的幕后控制者,包括辉瑞,现在非常富有,应该说是最强调转化的一个人。

   他两年之前在《科学》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抨击特别强调转化。他说转化是来自于基础研究,当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的时候,如何能转化。

   他说,当他意识到基础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时候,他就只是去做基础研究,转化是水到渠成的。当研究成果有了,自然转化是非常快的,不需要拔苗助长。

   他列举了他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正是九位学医的学生做基础研究,从而改变了美国医疗制药史的过程。

   我们一定要看看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史,也要去看科学发展史,看看各个国家强大的地方是如何起来的,而不是想当然地拔苗助长。

   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与我们的文化氛围有关。当一个人想创新的时候,同样有这个问题。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做少数,就是有争议。

                           

1.2  打听:Joseph Leonard Goldstein 在《科学》周刊的那篇文章,标题是什么?

Joseph Leonard Goldstei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5.jpg

图1  Joseph Leonard Goldstein, 1940-04-18 ~

Joseph Leonard Goldstei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5

https://www.nobelprize.org/images/goldstein-13373-portrait-mini-2x.jpg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85/goldstein/facts/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85/summary/

                           

二、从“基础研究”转化到“实际应用”:需要巨大的各种条件

2.1  抄袭自哲学家,请您自行核对出处

   联系具有条件性。由于任何一个事物都同周围事物有联系,所以周围的其他事物就成了它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世界上除了整体物质世界是无条件的以外,凡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他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故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也无法理解。

   进而言之,没有一定的条件,或者条件不充分,也构不成联系。可见,事物和条件不可分割,事物的联系和条件不可分割。

   条件具有多样性。一个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所需条件是多种多样的,是多种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条件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决定条件与非决定条件,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这些不同条件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在实践活动中必须把把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承认、尊重条件,客观、全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和创造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事物的发展。

                           

2.2  我们的电力“短期负荷预测”:具有提高预测准确率 0.3% 以上的潜力

   当然,这是十多年前的推断。

   传闻:当时仁慈的**做了程序,证明傻的判断是真的。不过,这个说法我有点拿不准。

        

   关键是一个“真正有效”的研究思路。其实也没什么“惊人”的新方法:大量的数据观察之后,筛选、构造出若干个可信具体方法。类似当代高科技发展的常见潮流,某产品整体性能的提高,是“一个一个具体技术进步构成的。并不是新发现一种革命性的新技术。

   正如前面几位科学家们提到的,我们短期预测方面的新看法,来自非线性动力系统、数理统计学等的理论性指导。是用有关基础研究的知识看待短期负荷预测的结果。

   真正开发“应用软件”,工作量实在太大了了。

                           

   再次留念一下吧。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可能我们的思路可以更多地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效果。不过得调用外部的******。一直以来,它们是构成短期负荷预测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前面所说的我们的预测误差,是“外部的******”误差之外的误差。外部的******”对电力短期负荷预测的影响过于复杂,似乎只能是针对某个具体地区(区域)的判断,似乎不能进行通用的判断。换言之,通用判断得出的误差,应当明显偏大,没有太多的实际应用价值。

                           

2.3  我近几年在忙什么?

   (1)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的实体物理实验再检验

   工作量:估计的20个(以上)诺贝尔奖金。

   显然,不可能我自己完成。

   目前处在真正的原初“0到1”,之前直接的前人基础,几乎为0。类似奥斯特的“电生磁”、法拉第的“磁生电”实验;又如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等。

   已经用实体物理实验初步否定了大明星费曼的“电容器充电”理论解释。证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库仑定律/Coulomb's law”里的说法“电磁场理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在一些电磁学实验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实验定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都难以言明”具有极高的价值。

                           

   正在发愁:

   第二个“必胜”的实体实验是什么?初步构造了一堆了。尚未决定哪个实验“简单、必胜”。

                             

   (2)新型电路、集成电路、信息处理的硬件

   “自然运算”的元器件级研究,是对“半电路、半电磁场”电路的进一步扩展。

   去年(2023)下半年,已经完成了“与非门”等的3种不同的物理学实现原理。都已经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的专家评审,分成3个帖子贴出来了。即,多栅极晶体管,光,压电计算。

                           

   没工夫吃饭,没工夫睡觉。

   近十多年一直长期严重过劳。

                           

   2024春节前想到改进*****硬件(器件级)。一直没时间,总是被打断。

   一直没有必要的时间,没有必要的精力。

                           

   2024春季学期一学期就这么眨眼之间过去了,

   只有2024年5月3、4、5日,这可怜的连续三天可以思考。

   确有进展,但不足以完成*****硬件(器件级)的设计。

                           

三、电力“短期负荷预测”的应用软件开发:等以后有空吧!

   2024年春节以来,我急于“改进*****”硬件(器件级)的具体设计。一直没时间,总是被打断。

                           

参考资料:

[1] 人民资讯,2021-12-10,施一公的呐喊: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754054926701101&wfr=spider&for=pc

[2] 搜狐,2017-08-19,施一公:研究型大学当推行“学不以致用”

https://www.sohu.com/a/165696401_607269

   我可以举个例子,Joseph Leonard Goldstein因为发现了调控血液和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LDL受体,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奖获。他是美国很多大企业的幕后控制者,包括辉瑞,现在非常富有,应该说是最强调转化的一个人。他两年之前在《科学》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抨击特别强调转化。他说转化是来自于基础研究,当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的时候,如何能转化。他说,当他意识到基础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时候,他就只是去做基础研究,转化是水到渠成的,当研究成果有了,自然转化是非常快的,不需要拔苗助长。他列举了他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九位学医的学生做基础研究从而改变了美国医疗制药史的过程,很有意思。

[3] 科学网,2018-11-16,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千克” 国际单位制迎来重要变革 [EB/O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1/420020.shtm

[4] 新华网,2017-03-03,西媒:手机市场现“反智能化”潮流 “傻瓜机”销量惊人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3/03/c_129500391.htm

   功能机还是儿童和老人不错的选择。从安全性来说,也是领导人和重要人物的不二选择。

   尽管诺基亚看上去准备在“反智能手机”世界重新书写历史,但该市场已经存在一些颇受好评的功能机,如只有信用卡大小的Card Phone和续航能力达到20天的Light Phone等。

[5] 中国经济网,2024-07-12,美国“傻瓜机”走俏,“数字排毒”何以成为新潮流?

http://views.ce.cn/view/ent/202407/12/t20240712_39067624.shtml

   近日,英媒发文称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在抛弃智能手机,转而选择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傻瓜机”。该现象不仅反映了现代人对于数字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更揭示了“数字排毒”这一新兴需求的崛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真的需要一场心灵的“排毒”,以找回生活的平静与真实。

   面对智能手机的“绑架”,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数字排毒”的重要性。所谓“数字排毒”,即主动减少使用数字产品和数码设备的时间,以降低其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在美国,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去年全美“傻瓜机”的销量高达280万台,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用户发现,使用傻瓜机后,自己变得更加平静,也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了现实生活中。

[6] 凤凰网,2024-07-12,美国人正在抛弃智能手机?我相信了一分钟

https://news.ifeng.com/c/8bA2bXoJVlp

https://mp.weixin.qq.com/s/ndbawXsSZqk0WBKZ4f-NXQ

   铺天盖地的智能手机禁令,背后的动因都是“救救孩子”。

   从这个角度而言,傻瓜机的春天的确来了,孩子将是他们的巨大潜在市场。

   至于成年人,就别挣扎了,我们这辈子算是毁在智能手机手里了。

[7] 科学网,2012-12-25,中国科学报:“钱学森之问”的“三重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310024.shtm

   “换言之,‘钱学森之问’不但在中国存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同样问题,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使人们根本没时间思考‘大问题’。没有思考,也就难成大家。”徐辉说。

[8] 陈省身:“大师”二字这样写,2011-10-25,中国青年报

张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25日   03 版)

http://zqb.cyol.com/html/2011-10/25/nw.D110000zgqnb_20111025_1-03.htm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361-1.shtm

http://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11/10/25/000042194.shtml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1/18392.htm

   中国人为什么在大陆工作还没有拿到沃尔夫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

   要做学问就要安静,甚至电话都不要接,不能打断思路。

[9] 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杨正瓴,2024-01-09 16:49,用“压电效应”做数学运算

https://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86456

[10] 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杨正瓴,2023-12-04 03:09,用光做“算术加法”和“逻辑与”运算

https://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86161

[11] 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杨正瓴,2023-08-11 23:52,多栅极场效应管可能简化“与非门”数字逻辑电路

https://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85332

                          

推荐阅读:

[1] 武夷山,2024-07-12 07:55,我说得比较隐晦,施一公院士说得很直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41968.html

   上文中的黑体字的意思,也是我的看法。我在“美国教授中的保守派为何很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41630.html)一文的最后,隐晦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这里是分析美国教授队伍中缺乏保守人士的现象。其实,我们如果认可这里的分析逻辑(认知影响着决策,即使认知不符合实际情况),则国内的某些现象亦可得到更圆满的解释。我觉得,“成果转化不足”这一认识就深刻地影响着相关决策。

[2] 孙南屏,2024-7-3 09:02,李渔改造书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40726.html

    李渔的《闲情偶寄》里有一段描述自己书房的话:“常有得句将书而阻于溺,及溺后觅之杳不可得者,予往往验之,故营此最急。当于书室之旁,穴墙为孔,嵌以小竹,使遗在内而流于外,秽气罔闻,有若未尝溺者,无论阴晴寒暑,可以不出户庭。此予自为计者,而亦举以示人,其无隐讳可知也。”

   大意:(文人)常有这种情况,想到一个妙句刚要把它写下来,却因尿急被打断,等撒完尿妙句却再也想不起了,这场景我常碰到。所以备好一个方便的方便地方最为要紧。在书房旁边的墙上挖一个小孔,孔中嵌一根小竹管,这样,在房内撒尿通过竹管流到墙外,室内不留秽气,跟没撒过尿一样。不论阴晴寒暑,都可不出房屋了。这是我为自己想出来的妙计,也给别人介绍过,没什么好隐讳的。

[3] 武夷山,2024-06-29 06:54,创意工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40188.html

   美国企鹅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了以书写自然著称的美国诗人、1984年普利策诗歌奖得主Mary Oliver (玛丽.奥利佛, 1935–2019)的散文选 Upstream: Selected Essays。 其中有一些关于创造心理的论述.

   她写道:某一天,她坐在书桌前工作。此时电话响了或有人敲门。“我很不情愿地起身,去接电话或开门。我拥有的想法,或几乎拥有的想法,就不见踪影了。创意工作需要独处。它需要精神集中,不被打扰。它需要整个天空作为翱翔之地,没有其他人的眼睛盯着,直到它实现了所希望的确定性,但未必是即刻能实现的。另外就是需要私密性。需要一个分离的场所——好在那里踱来踱去,咬一咬铅笔杆,草草写些东西,擦掉,再接着写”。

https://www.themarginalian.org/2016/10/12/mary-oliver-upstream-creativity-power-time/?mc_cid=bbabf4edfc&mc_eid=d7ec375253

   It is a silver morning like any other. I am at my desk. Then the phone rings, or someone raps at the door. I am deep in the machinery of my wits. Reluctantly I rise, I answer the phone or I open the door. And the thought which I had in hand, or almost in hand, is gone. Creative work needs solitude. It needs concentration, without interruptions. It needs the whole sky to fly in, and no eye watching until it comes to that certainty which it aspires to, but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at once. Privacy, then. A place apart — to pace, to chew pencils, to scribble and erase and scribble again.

                          

相关链接:

[1] 2021-09-30,往日(6):我们对电力负荷预测的一些看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6311.html

[2] 2023-09-18,[小资料] 电力负荷的“鸭子曲线”(关联:太阳能发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3043.html

[3] 2023-07-14,“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经典电磁学实验当代再检验的起因、意义要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5251.html

[4] 2024-06-24,[请教,讨论] 奥斯特、法拉第、密立根:实验之前能预估结果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9574.html

[5] 2024-06-26,[自然运算] 感谢《科学智慧火花》给贴出:用光做“算术加法”和“逻辑与”运算、用“压电效应”做数学运算 2 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9870.html

[6] 2024-01-08,[重复就是力量] 多栅极场效应管:献给全人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7141.html

[7] 2023-12-21,[打听,历史,晶体管] 先有“固体器件”目标,后有“半导体”材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4848.html

[8] 2024-06-18,[汇报,讨论] 傻,你为什么不亲自研制“半电路、半电磁场”电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8747.html

[9] 2017-03-12,“被”高科技绑架/控制了,生不如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38993.html

   活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时代,

   还不如

   去给周文王当奴隶!

[10] 2023-12-11,[感慨] 孤独:已经成为奢侈的幸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3450.html  

[11] 2023-10-26,[最主流,实体的物理实验波形] “费曼电容器充电”的电压波形观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736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热门)[求证,讨论] 我国大学“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 +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2175.html

上一篇:[小资料,科普,原创] 弗莱明1928年偶然发现点青霉菌(青霉素)——原始创新
下一篇:[汇报,讨论] 为什么2008年前后没有进行“电力负荷短期预测”的应用研发?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3 高宏 檀成龙 王涛 钟炳 王从彦 鲍博 刘进平 郑永军 周忠浩 杨卫东 曾杰 王成玉 宁利中 崔锦华 孙南屏 杨学祥 晏成和 孙颉 钱大鹏 武夷山 展婷变 黄河宁 陈小开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