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什么伟大谦虚,在原则性问题上,从来没有客气过。”
[笔记,请教,原创] “自然运算”信息设备的一般理论模式
我不愿意揭露别人的短处。但是出于对真理负责,也出于对人类科技进步的考虑,隐讳不是好主意。
下面主要用于自己整理研究思路。感谢您的指教!
您的指教,将使我今后少走弯路!!
钱学森 Qian Xuesen, 1911-12-11 ~ 2009-10-31
https://www.cast.cn/UploadFiles/2020-01/380/15784942082406492.jpg
一、权威相关资料
思维/thinking:
思维与语言
语言是正常人进行思维的工具。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元素,而概念是由词来表示的。
思维与言语
思维与言语不能等同,言语不是思维的必要因素。对于正常成人来说,思维是借助于内部言语的支持进行的。
2022-03-23,思维/thinking/王甦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6498&Type=bkzyb&SubID=4259
具体思维/concrete thinking:
例如,已学会用水桶里的水灭火的黑猩猩,当它发现岛上的东西着火时,并不从近旁湖里取水灭火,而是借助一根长杆子爬到搁有水桶的另一个小岛上去取水灭火。这说明黑猩猩并没有形成高度概括的水的概念。
2022-01-20,具体思维/concrete thinking/王甦撰、姚翔修订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6666&Type=bkzyb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identity of thinking and being: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普遍性问题,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基础也只能是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一方面存在可以转化为思维,即客观现实通过实践反映在人脑中成为观念形态;另一方面,思维也可以转化为存在,即思想、观念通过实践变为客观现实。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践产生关于存在的思维,检验关于存在的思维,发展关于存在的思维,使思维和存在不断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23-06-02,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identity of thinking and being/仲佰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727619&Type=bkzyb&SubID=137881
[科普中国]-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其中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基本概念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抽象思维深刻地反映着外部世界,使人能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趋势,预言“生动的直观”没有直接提供出来的、但存在于意识之外的自然现象及其特征。它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它不是以人们感觉到或想象到的事物为起点,而是以概念为起点去进行思维,进而再由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概念——只有到了这时,丰富多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才得到了再现,“温暖”取代了“冷冰冰”。可见,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是相对而言、相互转换的。只有穿透到事物的背后,暂时撇开偶然的、具体的、繁杂的、零散的事物的表象,在感觉所看不到的地方去抽取事物的本质和共性,形成概念,才具备了进一步推理、判断的条件。没有抽象思维,就没有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然而,抽象思维不能走向极端,而必须与具体思维相结合,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抽象思维本身已不是尽善尽美的思维方法,它和现实的本来面目已存在距离,在社会科学领域比比皆是的逻辑混乱的做法,更让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社会科学”远离了科学范畴。
科普中国,2021-12-31,抽象思维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334248
二、[请教,讨论] 超过“图灵机”
复习了上面的权威观点,“图灵机”的局限性就很明显了吧!
一个“词/概念”局限性的直观例子:
曾几何时,
“爱是love,爱是amour,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后来,后来,
“爱是amour”后面加注了“法语”。
因为,在英语里也有“amour”这个单词。在英语里 amour 的含义是“(尤指秘密的)恋情;风流韵事”,以及“恋情,私情(尤指偷情)”。
https://fanyi.baidu.com/#en/zh/amour
这和 amour 在法语里表示“光明正大”的“爱”含义不同啊!!
图灵机,遇到这事该怎么办?需要大量的“解释/反抽象”过程。人类是通过社会化实践来解决这类问题的。
三、[请教,讨论] 超过“图灵机”的理论一般模式
图1 “自然运算”的一个一般理论模式
图2 “自然运算”理论模式中的“解释/反抽象”
这里的“选择”,不仅仅是“编程序”,还有更一般“人工额外干预”的含义。我们人类有目的的,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一般性的“控制”作用。
这里的“解释(反抽象)”,是对客观存在所携带“信息”的一种有目的性的“客观化”。就是消除诸如“抽象思维本身已不是尽善尽美的思维方法,它和现实的本来面目已存在距离”的各种具体的技术手段。由于“自然运算”不限于“符号”运算,所以,“解释(反抽象)”是信息过程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类“具体化”的联系方法。
显然,图灵机的“解释(反抽象)”,一般由我们人类来完成的。例如,工业控制的建模、算法程序、硬件链接、……,都是“人工”完成的。现在的数字计算机不做这些事情。
类似地,还有模拟计算机,几何光学计算机,……。
胶片放映电影,我们人类直接接受“图像”。其“解释(反抽象)”,由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脑等完成。
数字计算机放映电影,首先进行的是“分辨率”对我们的“欺骗”,人眼将离散的图像“误读”为正常的“图像”,再进行其“解释(反抽象)”,由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脑等完成。
所以,看计算机屏幕,往往比看电影更累眼。
一个有助于说明上面文字的例子:
模糊控制里的“模糊化”,和“清晰化(反模糊化)”处理。
四、[讨论] 超过“图灵机”的稳妥之路
从人类研制计算机的历史看:
先有高性能的“专用计算机”,再到“可编程通用计算机”是稳妥之路。
先有“理论构想”,再有“技术实现”是常见过程。
但是,也有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ABC) 计算机这样差不多是“反例”的历史。还真有可能“条条大路通罗马”。
汽车比我们人类跑得快,飞机比人类会飞,数字计算机比人会做算数,……
小资料:
1971年,费德里科·法金(Federico Faggin)设计人类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 Intel 4004 也差不多是这个思路:专用电路的共性提炼。
五、小结
由于一般的“自然运算”超越了“抽象思维”,因此,从目前人类文明的角度看,“自然运算”的一般理论计算机模式,难以用“词/文字符号”来充分表示。一般地,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角度的解释,是目前找到的最好的解释。
“抽象思维不能走向极端,而必须与具体思维相结合,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消除“抽象思维方法用概念代表现实事物和用概念间的关系代表现实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所引起的误差和偏离。”是“自然运算”计算机的一个新特点。一般地,就是用各种具体的技术方法,来建立“客观信息过程”和外在客观世界充分的相互联系。
不仅“抽象思维本身已不是尽善尽美的思维方法,它和现实的本来面目已存在距离”,并且人脑的其它“思维”,也都会和“现实的本来面目”之间存在差异。“自然运算”里的“解释(反抽象)”,就是强调寻找具体的技术手段,来弥补“思维”和“现实的本来面目”之间的差异,强调用各种具体的技术手段,来建立“自然运算”中的信息过程与外在客观世界之间充分的相互联系。
仅仅去“寻找更大的油田”,而不去探索“质能关系 E = mc2 ”(以及未来的“聚变发电”),能真正解决人类能源的长远需求吗?
探索更高性能的计算机,不宜主动接受“丘奇-图灵假设,丘奇-图灵论题: Church-Turing thesis”的限制(局限性)。
参考资料:
[1] 2022-03-23,思维/thinking/王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6498&Type=bkzyb&SubID=42597
[2] 2023-06-02,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identity of thinking and being/仲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727619&Type=bkzyb&SubID=137881
[3] 2022-01-20,具体思维/concrete thinking/王甦撰、姚翔修订,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6666&Type=bkzyb
[4] Roger Sperry 著, 张尧官、方能御译. 分离大脑半球的一些结果(1981年12月8日)诺贝尔奖讲演[J]. 世界科学, 1982, (9): 1-4,64.
https://wwwv3.cqvip.com/doc/journal/99836657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E198209000.htm
[5] 科普中国,2021-12-31,抽象思维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334248
[6] history-computer, 2023-10-19, Discover the 10 Oldest Computers in History
https://history-computer.com/oldest-computers/
[7] The first computer,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technology/computer/The-first-computer
[8]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technology/Atanasoff-Berry-Computer
[9] The Church-Turing Thesis,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church-turing/
相关链接:
[1] 2024-01-04,[请教,讨论] 什么是超过“图灵机”能力的更强的计算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6691.html
[2] 2024-01-02,[汇报] 2023“大事”小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6360.html
[3] 2023-12-29,[打听,小资料] “选择公理”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5874.html
[4] 2023-12-28,[笔记,请教,原创] “自然运算”的抗干扰能力与“长途星际航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5711.html
[5] 2023-12-27,[笔记,请教,原创] “自然运算”有什么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5592.html
[6] 2023-12-26,[优先权?] “自然运算”原理示意图(草图,2023-12-20 绘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5467.html
[7] 2023-07-14,“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经典电磁学实验当代再检验的起因、意义要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5251.html
[8] 2022-10-08,[小科普] 我好奇地问数学家庞加莱:“您是哪个专业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8586.html
[9] 2023-12-21,[打听,历史,晶体管] 先有“固体器件”目标,后有“半导体”材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4848.html
[10] 2023-12-20,[打听,物理,自然] 比“场”更基础的物质是什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4699.html
[11] 2023-12-25,[原创有多难] 饺子汤 (关联"P对NP, P vs NP, P versus NP"的答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5335.html
[12] 2023-12-16,[讨论] 狭隘的“存在即被感知, esse est percipi,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410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