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 《三体》随笔:银河系、猎户旋臂、歌者;最新真的银河系图片

已有 6866 次阅读 2022-12-14 16:27 |个人分类:人类的宇宙环境|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 《三体》随笔:银河系、猎户旋臂、歌者;最新真的银河系图片

              

一、《三体3:死神永生》里的歌者位置

   掩体纪元 67 年,银河系猎户旋臂。歌者在这里翻阅坐标数据。

   

   杂录:

   (1)歌者文明的长老说:“在宇宙中,你再快都有比你更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更慢的 。”

   (2)白 Ice 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3)要记住伟大的探知可逆定律:如果你能看到一个低墒世界,那个低嫡世界迟早也能看到你,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什么事情都等别人做是危险的。

   (4)歌者喜欢二向箔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最硬的柔软,这种能把死亡唱成一首歌的唯美。

   (5)歌者的精神越过空间和时间的沟壑,与广播者的精神产生共振,感受它的恐惧和焦虑。还有一些母世界不太熟悉的感情,如仇恨、嫉妒和贪婪等,但主要还是恐惧,有了恐惧,坐标就有了诚意——对于所有低熵体,恐惧是生存的保证。

   【掩体纪元 66 年,太阳系外围】人们看到了这个从外太空射向太阳系的东西——一张小纸条。二向箔。

                   

二、银河系悬臂

   银河系的旋臂,似乎为斯必泽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 Infrared Space Telescope)2005年的结果?

                          

银河系-悬臂-22-银河系只有一张真正的360度全景图.jpg

图1  银河系的旋臂

https://new.qq.com/rain/a/20211112A05LL800

                                

银河系-悬臂-22-银河系只有一张真正的360度全景图-波浪.jpg

图2  银河系不平坦

https://new.qq.com/rain/a/20211112A05LL800

                                     

银河系-悬臂-11-生物灭绝周期为2700万年.jpg

图3  我们太阳所处的猎户臂只不过是英仙臂人马臂之间衍生出来的一个非常小的支臂,从太阳所处的旋臂上看,还有太阳距离银心距离(2.4万光年)上看,太阳至少在3环以外。

https://new.qq.com/rain/a/20210403a060wl00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次序 11 R-C.jpg

图4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次序 1

出处忘了。抱歉!感谢原作者和有关人员!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次序 22  c6c2-hryfqhk9277193.jpg

图5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次序 2

http://n.sinaimg.cn/sinacn20122/410/w1024h986/20190122/c6c2-hryfqhk9277193.jpg

                                

三、银河系最新图片,2020,马克·J·里德 Mark J. Reid、郑兴武 Xing-Wu Zheng

   这些大概是最新的银河系图片了。

                                     

New view of the Milky Way   Reid Zheng 2020 20200303190433964vryqqr 太阳_副本.jpg

图6  银河系,带太阳位置 With sun symbol

A New Map of the Milky Way, By Mark J. Reid and Xing-Wu Zheng

https://astronomy.nju.edu.cn/xtzl/EN/index.html

                                     

New view of the Milky Way   Reid Zheng 2020 20200303190211189hqtjqz 倾斜_副本.jpg

图7  银河系,倾斜一个角度 With from an oblique angle

https://astronomy.nju.edu.cn/xtzl/EN/index.html

                                     


图8  银河系悬臂,Mark J. Reid、郑兴武

图8-2  太阳和银河系中心之间的银河系悬臂,上图裁剪出

A New Map of the Milky Way, By Mark J. Reid and Xing-Wu Zheng

https://huanqiukexue.com/resources/image/20200529/1590720987294794.png

                                         

   可见:

   (1)太阳系和地球,几乎都是处在非常安全的区域。周围被充分地遮挡了。

   (2)太阳系在猎户臂,相对不显眼的地方。

   里面有:人马-船底臂、盾牌-半人马臂、矩尺-外臂;

   外侧有:英仙臂、矩尺-外臂、盾牌-半人马臂。

   太阳系所在的猎户臂,里外都受到至少三个臂的里外保护。正所谓“里三层,外三层”。

                          

参考资料:

[1] 紫金山天文台参与绘制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旋臂结构图。2020-04,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http://www.pmo.cas.cn/xwdt2019/kyjz2019/202004/t20200424_5563195.html

[2] New view of the Milky Way

https://astronomy.nju.edu.cn/xtzl/EN/index.html

[3] Mark J. Reid, Xing-Wu Zheng. A New Map of the Milky Way. High-resolution surveys chart the spiral structure of the galaxy and the location of our solar system [J]. Scientific american, 2020, 322(4): 28-35.

doi:  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420-28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a-new-map-of-the-milky-way/

[4] Mark J. Reid、郑兴武. 中美科学家绘制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J]. 环球科学,2020-05-29

https://huanqiukexue.com/a/qianyan/tianwen__wuli/2020/0529/29841.html

https://huanqiukexue.com/resources/image/20200529/1590720987294794.png

   矩尺-外臂(Norma-Outer)、盾牌-半人马臂(Scutum-Centaurus-Outer-Scutum-Centaurus)、人马-船底臂(Sagittarius-Carina)、英仙臂(Perseus)。

[5] 腾讯,2021-11-12,银河系只有一张真正的360度全景图,其余流传的没一张是真照片

https://new.qq.com/rain/a/20211112A05LL800

[6] 腾讯,2021-04-03,研究发现:生物灭绝周期为2700万年,和太阳在银河系位置有关

https://new.qq.com/rain/a/20210403a060wl00

[7] 新浪,2020-05-29,中美科学家绘制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986845461923411&wfr=spider&for=pc

[8] 百度,2021-10-02,宇宙到底有多大?“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大到你怀疑人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489123311439155

相关链接:

[1] 2022-12-07,[?] 《三体》随笔:章北海:有选择地忽略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6900.html

[2] 2022-11-21,[?] 《三体3:死神永生》:程心,终于毁灭了大宇宙,迎接到永恒的死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4681.html

[3] 2022-11-15,[?] 《三体3:死神永生》:新科技原理的重要性 【附:红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3860.html

[4] 2022-11-03,[?] 《三体3:死神永生》:被拍扁的地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2223.html

[5] 2022-11-02,[?] 《三体3:死神永生》:一副名为太阳系的二维巨画完成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2026.html

[6] 2022-11-01,[建议] 流浪地球:带上月球一起去流浪,再多几个开路的空间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187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热门)[?] 《三体》随笔:银河系、猎户旋臂、歌者;最新 +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7884.html

上一篇:[?糊涂了] 波动中能量守恒吗?(附:水面干涉条纹图片)
下一篇:[不知道对不对?] 搜集的几张宇宙大尺度图片
收藏 IP: 111.30.247.*| 热度|

10 王涛 尤明庆 范振英 孙颉 杨学祥 王安良 宁利中 郑永军 朱晓刚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IP: 111.27.42.*   回复 | 赞 +1 [4]王涛   2022-12-14 21:49
过多的巧合,意味着什么呢?
回复  我们在银河系里很安全!!
2022-12-14 23:30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1.30.247.*   回复 | 赞 +1 [3]杨正瓴   2022-12-14 18:23
[科普中国]-奥尔特云
原创2018-12-03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1&ar_id=209577
   
    奥尔特云(Oort Cloud)是一个假设包围着太阳系的球体云团,布满着不少不活跃的彗星,距离太阳约50000~100000个天文单位,最大半径差不多为1光年,即太阳与比邻星距离的四分之一。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奥尔特云是50亿年前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星云之残余物质,并包围着太阳系。
IP: 111.30.247.*   回复 | 赞 +1 [2]杨正瓴   2022-12-14 18:23
[科普中国]-什么是柯伊伯带?
原创2021-03-15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1&ar_id=175073
  
    而荷兰天文学家赫拉德·柯伊伯的名字与海王星外的这片区域联系最为紧密,现在我们仍把这片区域叫作“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到太阳的55倍。天文学家预测柯伊伯带中直径超过100千米的天体可能多达10万个,直径从几千米到2000多千米不等。柯伊伯带中最著名的天体有冥王星、妊神星和鸟神星。此外,天文学家认为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是一个被俘获的柯伊伯带天体。然而,它们的总质量还不到地球的1/10。天文学家还提出,这些天体就像行星一样,是由星子组成的,但是因为离太阳很远的地方的星子数量太少,所以它们的个头就比行星小得多。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边缘吗?并不是。根据目前的发现,太阳系最远处的奥尔特云,距离太阳有5万至10万天文单位,最远处超过了1光年。奥尔特云中存在很多彗星。可以说,这些物质是50亿年前太阳和行星形成之后残留下来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太阳系内行星间的引力作用,把许多柯伊伯带天体弹射到太阳系引力范围的最远端,形成了遥远的奥尔特云。
IP: 111.27.42.*   回复 | 赞 +1 [1]王涛   2022-12-14 17:50
如果我们认为人类很完美,那么就一定会有很特殊的理由和条件。
回复  (1)
太阳系在猎户臂,相对不显眼的地方。
里面有矩尺-外臂、英仙臂、盾牌-半人马臂;
外侧有英仙臂、矩尺-外臂、盾牌-半人马臂。
  
太阳系所在的猎户臂
里外都受到至少三个臂
的保护。
  
(2)
地球
里面有水星、金星;
外面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特别是木星对地球有巨大的保护作用,
  
   
(3)
中英文术语:

矩尺-外臂(Norma-Outer)、
盾牌-半人马臂(Scutum-Centaurus-Outer-Scutum-Centaurus)、
人马-船底臂(Sagittarius-Carina)、
英仙臂(Perseus)。
2022-12-14 18:4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4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8 0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