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guangh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guanghe1

博文

海南岛从哪里来?-北部湾石油勘探的新证据

已有 11800 次阅读 2015-1-17 16:12 |个人分类:海南岛|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海南岛

海南岛从哪里来?

Where Hainan island come from? - the new evidence from oil exploration in Beibuwan gulf

梁光河 lgh@mail.iggcas.ac.cn

本文为2015年1月15-16日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年会展板报告内容

PDF全文下载(1.9M):展板-梁光河-海南岛从哪里来?-2014.pdf


一 引言:

   关于海南岛很多科学家已经做了有益的基础性地质研究(刘光鼎,1992;李献华等,2000;张业明等,1997;侯威等,1992Metcalfe et al,1993 ,汪啸风等,1991,莫宴情等,1987)。由于海南岛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变, 再加之植被发育、基础地质研究中的不系统性和程度低等原因,海南岛若干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关于海南岛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构造体制仍存在不同的认识( 许德如等,2003)。目前对海南岛成因有两种观点:

(1)张业明等(1997)、侯威等(1992)、莫宴情(1987)认为海南岛陆壳是华南陆壳的组成部分。

(2)杨树锋等(1989)、Hsu K J et al(1990)、陈海泓等(1992)、殷鸿福等(1999)认为海南岛是亲东冈瓦纳( 澳大利亚) 的裂解块体。

本报告基于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海南岛的成因机制给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全新解释。

二 表观特征:

   海南岛应该是从北部湾左旋150度到达当前位置,证据:(1)地形地貌特征(图1);(2)地质特征吻合(地层、断裂和岩浆岩都吻合,图2)3)成矿带吻合(图3)


图1 海南岛地形地貌及复原图

图2 海南岛地质图及复原图

图2 海南岛成矿带复原图及对应关系

三 关键证据:

   如果海南岛真的是从北部湾左旋150度到达当前位置,应该在北部湾盆地有详细记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西部分公司在北部湾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做了大量人工反射地震勘探,并有数百口石油钻探资料控制,资料极为翔实可靠(图4),从地震勘探剖面的构造演化史恢复可以看出,从65Ma开始海南岛已经开始脱离华南,40Ma-24Ma期间大规模快速旋转,之后慢速运动。其周边的盆地演化都支持海南岛成因模式,证据还包括GPS、重力异常、古生物等等资料。动力机制是随着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出了印支地块的同时,像齿轮一样带动了海南岛的旋转(图5)。该结果也说明印度板块65Ma就开始与欧亚大陆碰撞,起始阶段是软碰撞,40Ma年之后发生硬碰撞。

图4 北部湾石油地震勘探典型剖面构造发育历史


图5 海南岛成因模式图

图6 GPS测量表明海南岛正在向东南漂移,南部速度快,北部速度慢,说明正在左旋。

   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汪啸风等,1991),从晚白垩世开始,海南地块与华南地块分离。(《海南岛地质 构造地质. 三》,P29)。这个结论与上述构造演化史恢复完全一致从65Ma开始海南岛已经脱离华南)

   海南三亚落笔洞存在华南虎和亚洲象遗迹(颜家安,2006),说明海南岛曾经和大陆相连。因为一个孤立的岛屿不可能进化出这些大型动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宣布,根据考古发现,两万年前海南岛就有古人类活动,再加上首次发现的巨猿、熊猫、犀牛、象等近20种哺乳动物化石,可以充分证明,4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相连。

   海南岛南部的琼东南盆地存在一个北东东向的古中央峡谷,峡谷中的沉积物来源研究表明主体来源于红河三角洲沉积(陈国俊,2013),部分来源于越南东海岸。而且中央峡谷东部物源沉积早于西部。这只能用海南岛左旋才能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海南岛的左旋带动其周边的沉积盆地同时发生旋转。

四 结论:

   海南岛65Ma北部湾分离左旋150度到达当前位置。海南岛在旋转漂移过程中边缘始终滚动在雷州半岛上,将该半岛压弯了,琼州海峡前身为地堑,8Ka前随火山爆发和全球海平面上升,最后一次充水。

五 讨论:

   从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中国人种分布图上(图7),可以看到如果将海南岛复原到原来位置,海南岛南部的黎族(傣族的一支)将与云南和广西的傣族分布范围完全连接,这是巧合吗?如果说人口分布具有迁徙和流动性,黎族是由大陆迁徙来的,那么为什么古黎族人不定居在距离大陆更近的海南岛北部?要知道古人类划小木船,走到海南岛南部要比在北部登陆是多么不容易,在海上需要多漂很多天才能到达。

   人类进化是现在人们普遍认识的那样吗?在人类祖先起源的问题上,有两个概念,人科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对于人科的共同祖先目前普遍认识是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对于现代人的起源存在两种假说,目前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非洲单源说)”,即非洲是现代人的故乡;少数科学家则支持“多地起源说”,即认为现代人是在欧亚非各自起源。那么我们要问“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来自非洲的人科的祖先”的祖先又是什么?法国科研中心的人类学家德卢瓦松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人类手的结构与现在活着的猩猩的手有很大的不同,相反却与7000多万年前的猿类动物接近,而且人类脚的解剖结构说明它是天生用来走路的。她由此推断,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在更久远的时代曾有共同祖先,这类动物原本就是会直立行走的。其后随着种群的分化,后出现的猩猩等动物的脚退化了,并不再直立行走,而人类这一种群仍然保留了与祖先最接近的特征,一直没有变化。

图7 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中国人种分布图


六、相关辅助证据





阅读下面链接中的文章也许会改变您很多看法:

探密地球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guanghe1




   事实上,这种旋转构造是板块运动过程中的常态。具体参见中国五大旋转构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4480-826176.html


相关报道: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5-03/19/content_296323.htm?div=-1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4/13/content_13_1.htm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5-03/20/content_19868253.htm


参考文献:

1.刘光鼎.深化南海大陆边缘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12,1-8
2.李献华,周汉文,丁式江等.海南岛洋中脊型变质基性岩: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片?[J]. 科学通报,2000,45(1):84-89.
3.张业明,张仁杰,姚华舟等.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壳构造演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4):395-400.
4.侯威,陈惠芳, 梁新权等.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层的确定及其大地构造演化[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2):133-143.
5.Metcalfe L,Sherggold H,Li Z X.IGCP 321 Gondwanadisperrison and Asian accretion:fieldwork on Hainan Island. Episodes.1993,(16):443-447.
6.汪啸风等.海南岛地质(.构造地质)[M].地质出版社,1991:1-120
7.许德如,陈广浩,夏斌,陈涛.海南岛几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评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3,(4):37-44
8.杨树锋,虞子冶,郭令智等.海南岛的地体划分、古地磁研究及其板块构造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89,1(1-2):38-46
9.Hsu K J,Li J,Chen H,etal.Tectonics of South China:Key to understanding West Pacificgeology[J].Tectonophysics,1990,183:9-39
10.陈海泓,孙枢,李继亮等.华南早三叠世的古地磁学与大地构造[J].地质科学,1994,29(1):1-9
11.殷鸿福,吴顺宝,杜远生等.华南是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24(1):1-11
12.李春荣,张功成,梁建设,赵志刚.徐建永北部湾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石油学报,2012,33(2):195-203
13.杨振宇,印度***地块第三纪构造滑移与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1998,Vol.72 No2112-125
14.陈国俊,琼东南盆地上新世中央峡谷的形成与演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年会,2013
15.李建生.海南岛地区断裂构造体系与区域稳定性[J].海洋科学 , MarineSciences, 1991,No.3:19-21
16.张虎男,张福来,吴泽龙.海南岛的地震活动与地震构造[J].中国地震, Earthquake Research InChina,1985,(3):59-63
17.胡久常.海南岛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华南地震,SOUTH CHINA JOURNAL OFSEISMOLOGY,1994(4):29-34
18.腾吉文,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M],地震出版社,2003  
19.许志琴,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物质侧向逃逸,第八届(2013)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2013
20.王振峰,深水重要油气储层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J].沉积学报,2012,Vol.30 No.4 646-656
21.嵇少丞,王茜,孙圣思等,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与现今中国地震活动[J].地质学报, 2008,82(12):1644-1667.
22.潘桂棠,王立全,李荣社,尹福光,朱弟成,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32(3):1-20
23.陈海泓,孙枢,李继亮等.华南早三叠世的古地磁与大地构造[J].地质科学,1994,29(1):1-9.
24.曲懿华,袁品泉,帅开业等.世界钾盐矿床[M].地质出版社,1998
25.许怀智,蔡东升,孙志鹏,黄安敏,陈嵘,李春雷,何丽娟.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沉积充填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2,86(4):641-650
26.付璐露,沈忠悦,贺丽,董传万,程晓敢,唐立梅,杨树锋.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0,84(2):183-194
27.魏喜,陈亦寒,胡礼国,武金云,姜建群,李振远.南海西北次海扩张时代和洋壳性质:沉积地层及重磁依据[J].地质学报,2012,6(3):1-10
28.赵焕庭,王丽荣,袁家义.琼州海峡成因与时代[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27(2):33-40
29.安慧婷,李三忠等.南海西部新生代控盆断裂及盆地群成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32(6):95-111
30.颜家安.海南岛第四纪古生物及生态环境演变[J].古地理学报,2006,8(1):103-114
31.朱伟林,张功成,高乐.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08,(1):1-9
32.雷超,南海北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格局及其演化过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3.付彦辉,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及其油气意义[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9
34.李伟,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地震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论文,2013
35.刘见宝,孙珍,刘彦宾等.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研究现状及展望[J].海洋地质前沿,2012,28(4):1-9
36.Tapponnier P, Pelt zer G, Armijo R. 1986. On the mechanics of the collisionbetween India and Asia. In: Coward M, RiesA,.eds. C ollosion Tectonics. Geological S ociety of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19:115-157.

37.Shepard F.P.1936.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submarine cany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22(8):496-502

38.莫宴情,施央申.海南岛地体及其毗邻陆缘晚中生代—新生代古地磁研究和构造演化[J].南京大学学报.1987,23(3):521-53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4480-860311.html

上一篇:南海和大西洋发现大量花岗岩说明海底扩张不存在
下一篇:从大陆漂移探讨南海演化及成矿规律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8 蔡小宁 吕洪波 董焱章 汪晓军 关法春 胡宝群 王成玉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