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guangh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guanghe1

博文

海南岛黎族和日本阿伊努人从哪里来?

已有 23945 次阅读 2016-11-3 12:05 |个人分类:大陆漂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 海南岛, 大陆漂移, 黎族

海南岛黎族和日本阿伊努人从哪里来?

梁光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lgh@mail.iggcas.ac.cn

一、海南岛黎族的来源

海南岛的黎族是原住民(图1),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他们从哪里来?众说纷纭。当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1 南迁说:秦朝末年,赵佗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对海南岛进行开发,居住在岭南的骆越人和中原人在南越国的主导下登上海南岛。

自唐朝开始,黎族和岭南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称为“里”、“蛮”、“俚”、“僚”等。“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下来。

2 北迁说:诸多专家从黎族的体貌特征和文化特点判断,黎族是从南洋诸岛北上迁移到海南岛的。

3 土著说:这种观点认为,早在黎族的远古祖先迁到海南岛之前,岛上可能已有小黑人居住着,后来与黎族接触、通婚,逐渐融合于黎族人之中。

图1 海南黎族照片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对中国人种的分布有详细的描述(图2),从该图我们惊奇地发现,如果海南岛左旋150度恢复到其原始位置,海南西南部的黎族与云南和广西的泰(傣)族分布范围正好能够连接。也就是说海南岛黎族可能来源于越南广西的泰(傣)族。在大英百科全书中,黎族被认为是泰(傣)族的分支。这难道是巧合吗?

图2 中国人种分布图(据大英百科全书)

二、海南岛的来源

作者数年前根据地形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等已经证明,海南岛自6500万年开始从北部湾旋转漂移分离出去,从原始位置逆时针旋转了约150度达到当前位置,当前仍然在向东南方向漂移。这些证据众多,以下列出几点。

将海南岛顺时针旋转150度并北移到北部湾,得到如图3的地形地貌复原图,特别注意图中红色箭头所指处越南北部沿海岛屿的地貌特征,这些岛屿好像被刷子刷过一样,它们是海南岛旋转漂移过程中所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海南岛五指山在在复原图中也与华南的云开大山走向完全一致,说明海南岛是从华南大陆分离旋转漂移到当前位置的。

图3 海南岛复原后的位置,特别注意红色箭头所指处的岛屿似被刷子刷过(据google earth地图修编)

海南岛最老的地层为中元古界,也存在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海南岛岩浆岩分布广泛,中南部主要发育中生代花岗岩,北部发育大量新生代玄武岩。其构造主要有北部的王五-文教大断裂和中南部主要呈北东方向分布的构造断裂带。

地质证据主要包括地层、断层、岩浆岩和成矿带,这些证据都支持海南岛是从北部湾分离漂移到当前位置的。

4是在区域地质图上将海南岛复原后的结果,从该图可以看出海南岛复原后,海南岛与华南的志留系地层对应良好,三条断裂也吻合很好。岩浆岩分布也吻合很好,其中绿色的是新生代玄武岩,红色和粉红色是中生代花岗岩。

图4 海南岛复原后的地质图,地层、断层、岩浆岩吻合良好(据中国1:500万地质图修编)。

如果海南岛真的是从北部湾分离旋转漂移到当前位置的,那么必然在北部湾留下确凿的证据。北部湾盆地石油地震勘探剖面的地质构造演化史恢复表明(图5):海南岛从北部湾的分离起始于6500万年前,早期发育伸展断裂并伴随微弱旋转,华南和海南岛在6500万年到5650万年之前刚刚分开很短的距离,它们之间的距离在4000万年和3700万年前逐渐加大并发生微弱旋转,开始产生负花状断层,负花状断层是旋转拉伸环境下的产物。2400万年左右发育大规模走滑伸展断裂伴随高强度旋转,这从该时期产生的大量负花状断裂系统得到证明,也就是说主要旋转发生在2400万年左右,2400万年以后旋转强度明显减弱,北部湾盆地主要表现为伸展下沉,沉积速率增大,断裂活动微弱。

图5 北部湾地震勘探剖面构造发育历史恢复(据李春荣等,2012修编)。(注:Ma表示百万年)

古地磁研究结果也说明从晚白垩世开始,海南地块与华南地块分离。这个结论与上述构造演化史恢复完全一致,即从6500万年开始海南岛已经脱离华南。诸多的古生物等诸多证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这个结论似乎和当前研究所得到的人类历史差异很大。但试想一下,即便6500万年前人科还不存在,只有类人猿(或猴子),大陆裂解把同一批类人猿分开成两组,一组在海南岛,另一组在中国大陆,他们同步进化演化到现在会有什么本质区别吗?难道一组会进化成人类,另外一组还处于类人猿或者演化成猴子?

海南岛的地质演化历史支持黎族的来源的土著说,并融合了南迁说。

三、日本的来源

基于新的大陆漂移模型,大陆漂移后会留下尾迹,我们可以很容易通过板块漂移过后的尾迹分析其来源及漂移方向。这与刑事侦探对指纹和足迹的分析类似,通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嫌疑人的去向。

日本列岛的漂移轨迹清晰可辨(图6),这个漂移模式得到了诸多证据的支持,这些证据包括地貌形态、山脊走向分布、地质地层、地球物理和岩石学、古生物及古气候、考古及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基因对比等方面的证据(梁光河,2013),这些证据说明日本分两个大的部分分别从不同的地方分离、漂移到当前位置。主体部分三个主岛(本州四国九州)是从中国浙江舟山市以南至福建广东沿海漂移到目前的位置的,另外一个主岛-北海道岛是从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关岛附近漂移过去的。钓鱼岛等岛屿是日本分离漂移过程中产生的岛屿(日本陆块的遗撒物)。

据日本长谷部言人等对数万名日本人头型和血型的分析研究后认定日本人种的源流主要来自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吴越系民族(李志伟,1998;应骥,2002)。古植物化石研究(AtsushiYabe,2008)表明:16Ma左右日本东北部处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气候。而其当前处于亚寒带、亚热带。说明从16Ma至今日本东北部发生了大规模向北漂移。日本北海道古孢粉研究(Akiko Obuse 1999)表明,中新世早期(16Ma)该区域存在常绿阔叶林,至今纬度逐渐增大。

图6 日本的来源(据美国NOAA地形图修编)

从日本列岛的漂移历史看,日本三个主岛(本州四国九州)的原住民(大和民族)应该是中国的古华夏人,而北海道和库页岛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应该来自赤道附近。

四、日本原住民的来源

阿伊努人(Ainu)是日本最初的居民(图7),主要分布在北海道和库页岛,阿伊努人是赤道人种的一支,属蒙古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其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他们的传说故事和流传的众多叙事诗歌,与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各土着居民的民间(口头)创作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总之,这种混合文化令人不可思议,现代人对此的描述是“至今对这一现象也未作出解释。他们是怎样来到日本的,无人知晓”。

如果按照新大陆漂移说,那么这些难题就迎刃而解,阿伊努人就是伴随着北海道和库页岛板块的漂移从遥远的正南方赤道附近漂移过来的,其漂移轨迹清晰可辨。人种的分布与上述结论完全吻合,难道是巧合吗?

图7 日本的阿伊努人(据百度图片)

五、关于人类进化的思考

人类进化是现在人们普遍认识的那样吗?在人类祖先起源的问题上,有两个概念,人科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对于人科的共同祖先目前普遍认识是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对于现代人的起源存在两种假说,目前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非洲单源说),即非洲是现代人的故乡;少数科学家则支持多地起源说,即认为现代人是在欧亚非各自起源。那么我们要问“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来自非洲的人科的祖先”的祖先又是什么?对于现代智人的起源普遍认识是20万年前起源于一个非洲妇女,请问这个非洲妇女是从哪里来?地球上最聪明的人类演化历史如此之短,符合进化论吗?

法国科研中心的人类学家德卢瓦松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人类手的结构与现在活着的猩猩的手有很大的不同,相反却与7000多万年前的猿类动物接近,而且人类脚的解剖结构说明它是天生用来走路的。她由此推断,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在更久远的时代曾有共同祖先,这类动物原本就是会直立行走的。其后随着种群的分化,后出现的猩猩等动物的脚退化了,并不再直立行走,而人类这一种群仍然保留了与祖先最接近的特征,一直没有变化。从上述大陆漂移与人种分布的吻合特征,作者支持这个观点。事实上,目前发现的腊玛古猿年龄可达1500万年前。

人类学基因研究中测年误差很大,主要受基因变异的丢失、转移、突变率不恒定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基本假设与事实不符,不同的学者有时候得出的年龄相差可达数十倍。另外对人科的出现历史也存在逻辑问题,当前挖到最古老的人骨是700万年,就认为人类历史是700万年。这个纪录更改多次了,从20万年到200万年,又到500万年,又到700万年。如果以后挖到4000万年的人骨,还要更改。建议研究古人类和古生物的同时要考虑到大陆漂移的演化历史。

六、结论

地球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要研究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和矿产资源,也应该和气候变化,古生物及古人类的演化历史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不能顾此失彼。大陆漂移的历史说明,海南的黎族是伴随着海南岛从北部湾的分离漂移同时迁移到海南岛的,黎族应该是从我国西南和东南亚的泰(傣)族演化而来。而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应该是伴随着北海道和库页岛的漂移从遥远的赤道附近漂移而来,大和民族应该是从中国的古华夏人演化而来。


部分参考文献

1 梁光河. 日本从中国分离出去的8大证据[J].地理科学研究,2013,2(2):15-29.

2 李志伟. "日本最早的居民源自华南"为何得以成说?[J]. 社会科学家,1998,(6):12-19

3 应骥. 日本大和民族探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2):31-37

4 AtsushiYabe.Early Miocene terrestrial climate inferredfrom plant megafossil assemblages of the Joban and Soma areas, Northeast Honshu, Japan. Bull.Geol.Surv. Japan,2008,vol.59(7/8), 397-413

5 Akiko Obuse.Latitudinal changes in Miocene pollen assemblages  related to  the Daijima type flora,from the Takinoue Formation andits coeval formations in Hokkaido.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PETROLEUM TECHNOLOGY 1999,64(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4480-1012507.html

上一篇:新大陆漂移模型-全球构造动力机制探索
下一篇:地震勘探揭示板块运动解耦机制
收藏 IP: 123.118.110.*| 热度|

17 李颖业 李土荣 陈楷翰 戴小华 吕洪波 白龙亮 章雨旭 王家冰 梁洪泽 杨学祥 晏成和 樊采薇 gaoshannankai uneyecat xlsd biofans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