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inderela

博文

是性格还是记忆的问题? 精选

已有 8926 次阅读 2016-11-21 06:53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小时候,常因丢东西被母亲责备,大了,在朋友间,简直以丢三落四出名。硕士时的同学,见了面,还不忘调侃我当年天天找钥匙的情景。掉得次数太多了,没有办法,在钥匙上贴上寝室的号码,希望捡到钥匙的人能做好事,帮我送回房间。当时完全没想到这样做的危险。不过事实证明,那个时代的风气真好,我完全没有陌生人闯进我们寝室的记忆,反而,满脑子都是每次对送钥匙来的同学千恩万谢的情景。

这样的性格令自己吃了不少苦头,反复思考,想各种办法改正,但一到关键时刻,照样该忘记的忘记,该丢的丢。出门之前,站在门口,像别人一样,想想东西带齐没有,纯粹是装模作样,因为我根本什么都想不起来。每次出差或旅游,一定会落下一、两样东西忘记带走,也会丢一、两样东西在外面。大部分状态,一个时候只能做一件事情,事情一多,就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办。经常的情形是像金耀基形容傅斯年那样的:“上穷碧落下黄泉,爬上爬下找东西“。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能归结于性格。性格有好坏,为这样的性格自己自卑了很久。

后来,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终于知道,这应该不是性格的问题,而是记忆,或者说是记忆导致的性格问题。

记忆通常被分为三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是那些过眼即忘,完全感觉不到的记忆。走在拥挤的街道,迎面而来一张一张陌生的脸,一过就忘。但是,只要有一张熟悉的脸出现,我们能立刻辨认出来。这个过程看似很快,实际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瞬时记忆参与的过程。所有我们看到的脸都在瞬时记忆中储存了一会,用于和长时记忆中的熟悉的脸做比较,一旦不能匹配,立刻被遗弃,这个储存时间非常短,只有 0.25~1秒。

长时记忆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记忆:童年的伙伴、妈妈的笑容,去年中秋的月亮,各种学习到的常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长时记忆可以保持一生的时间,其容量也无限,至少人类现在不知道自己长时记忆容量的极限。

但有些事情,类似我的问题,既不属于瞬时记忆,也不是长时记忆。显然,我瞬时记忆没问题,事实上,我的长时记忆能力也非常不错。从小到大,要背的东西,读几遍后,自然而然就会留在脑子里,很少需要使劲地去背诵。所以,就是短时记忆的问题了,但其实还不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头脑记住信息的能力。一般而言,这有限的时间以秒到分计。大约30秒到1分钟左右的时间。短时记忆不像长时记忆,可以无限地装载,其容量有限。1956年,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A.Miller)在《神奇数字7±2:我们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中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喜欢把很多东西以七来划分,如以七天为一个星期、七大洋、七宗罪、北斗七星、七声音阶等等,就是因为人类的短时记忆与7息息相关。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chunk),这些组块可以是任何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是别的什么单位。这个组块的功能巨大,善于组块的人,记忆能力会比一般人好很多。

但短时记忆还只是更多地对信息进行保存和重复,较少涉及具体的操作。一些复杂认知活动,需要具备更多操作的工作记忆参与。譬如规则的运用(组块)等。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比如决策中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能力( Wickelgren ,1997;Baddeley,1992 2003 2008 2010)工作记忆就像一个能容纳几种材料的操作台,供大脑前额皮层(心智)进行信息处理与加工。早期,人们把短时记忆等同于工作记忆。但是,它和短时记忆是两个概念,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Baddeley 1974)

短时记忆通常只对信息进行保存和重复,但工作记忆则需要更多的操作,譬如规则的运用(组块)、注意力集中等。人们在进行一项认知操作时,如记别人的手机号码,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在记这个号码的时候,同时又去看其他的号码,这样,就不容易记住。另外,还要用到组块的功能。如手机号码是11位,超出了7±2的范围,若不是极其重要的人物(情感会有助于认知加工),一般很难记住。所以我们通常会把手机号码分成三大块或两大块来记住。如 139 23456789  13923 456789这样,每个组块都在短时记忆的范畴,就容易记下来了。有时候,还要用些策略,如139 2453 1976139是常用的手机开头数字,不须记,1976是个重要年份,这些一起运用。这个电话号码就不会忘记了。

对于工作记忆而言,其容量大小非常重要。虽然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都在7±2”个组块(chunk)间,这之间本身就有巨大的差异,再加上这个chunk,个体间工作记忆的容量是相差甚远的,而这个差距导致的不仅是记忆的差异,而是人的认知、决策甚至人格方面的差异。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会让人觉得是记忆的问题。一般的像我这样,会被说成是丢三落四的性格,严重的会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过现在并没有证据证明工作记忆是某些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只是存在相关)。

比如有各种物质成瘾行为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因为他们存在抑制性低、冲动性,奖赏效应等问题而导致无法戒断。但低工作记忆容量其实也起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起到中介的作用,但仍不容忽视。

许多研究都证明,药物成瘾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比正常人显著低。成瘾者尤其是毒品成瘾的人,虽然自己也知道毒品的危害,想戒断。但每次遇到毒品的时候,除了那种在下意识状态下,就开始吸毒的,其他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毒品的人,虽然会几经挣扎,最后通常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再次吸毒。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最终使用毒品的决策,工作记忆容量低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那么它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红下决心减肥,不再喝含糖量高的可乐了,虽然她自己很喜欢。一天,体育课后,口渴,就去自动售货机买水。一路上,她在想,首先,不能买可乐,她可以选择的有果汁和矿泉水,果汁好喝、又健康但比较贵,矿泉水喝着没味道,但是便宜、健康,所以应该买水。正想着,碰到小明,跟她聊了一下自己刚刚碰到的一件怪事,然后,小明走了。小红一边想着小明的故事,一边走到售货机前,不自觉中又选择了可乐饮料。如果小红的工作记忆容量高,可以令她在想着小明的故事的同时,还有空间储存刚刚做出的比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买矿泉水;如果小红的工作记忆容量低,完全被小明的故事占据了,没有多余的空间存储饮料的问题,这时,凸显性最高(最喜欢)的可乐就会成为决策的目标。成瘾的人也是这样,虽然下定戒毒的决心,但是每次面对毒品的时候,凸显性高的毒品效应(快感)会占据工作记忆,从而令成瘾者做出一再复吸的决策而把吸毒的后果又没有考虑在内了。

和工作记忆有关的心理问题还有很多,如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老年痴呆就不用说了,(一般的年纪增长是工作记忆容量降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等。当然,不是工作记忆容量低的人就会成瘾、或有其他的心理问题。工作记忆的影响在这些心理问题中并没有发现直接的作用,多数起到调节的作用。

但工作记忆容量低,确实会影响到生活,因为工作记忆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操作。在生活中,虽然不像长时记忆的影响那样明显,但也会造成很多困扰,只是人们往往不清楚这是工作记忆的问题。比如一些小错误,总是一犯再犯,出门总是要丢东西;更不要说日理万机,同时处理很多事情。不过凡事都有两方面,只要不是很严重,工作记忆容量低也有它的好处:让你做事情时记住一些最重要的原则,而对小的方面就不计较了,说得好听,是显得大气。像我这样的人,只能心心念念地记住人生中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不要犯错误,因为一旦错了,付不起代价。其他的,错就错了吧,再来,不行,再来!人生苦短,但有时也长,够犯一些小错误,再改正!而且,工作记忆容量低,就善忘,善忘的人,也容易快乐!下秒就忘了上一秒生的气,不开心的事情全都可以忘诸脑后!

参考文献:

Wickelgren, I. (1997). CognitiveNeuroscience: Getting a Grasp on Working Memory. Science, 275(14), 1580.

Baddeley,A.D., &Hitch,G.(1974).Working Memory. Psychology ofLearning and Motivation. 8, 47–89 

Baddeley, A. (1992).Working memory. Science, 255, 556-558.

Baddeley, A. (2003),Working memory: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4, 829-839.doi:10.1038/nrn12

Baddeley,A., Møller, J. & Pakes, A.G. (2008) . Properties ofresiduals for spatial point processes.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60, 627. doi:10.1007/s10463-007-0116-6

Baddeley, A. (2010) Working memory. CurrentBiology, 20(4), 136–14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978-1015884.html

上一篇:美国大选后的PTSD
下一篇:英伦印象点滴
收藏 IP: 90.254.71.*| 热度|

12 武夷山 郭战胜 彭思龙 虞左俊 孟凡成 黄永义 应行仁 王志强 杨绪洪 thzwang scking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