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轻松读懂海洋(18)气候事件—奇怪的中始新世气候适宜期(MECO) 精选

已有 7135 次阅读 2022-2-15 13:2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40Ma的中始新世,又发生了一次热事件,它持续了大约40万年,并经过5万年恢复到正常背景。在这期间,在西南太平洋SST升温3-6°,全球SST增加了4-5°CO2大量被释放,pCO2大幅度增加,海洋变酸。δ18O减少了1-1.2‰,也对应着温度增加4-5°,同时说明南极初始冰盖影响非常小,海平面上升也很小。

由于温度升高,一些之前生活在低纬度高温区的生物会入侵高纬度地区,这种现象在南大洋海洋和南美南端的陆地环境都有反映,尤其是南美南端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显著增加。

以上这些特征,初一看这不就是一次小型的PETM或者超热事件吗?

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MECO在很多特征上与之前讲的热事件不同,反而和白垩纪事件的OAE事件类似。1)首先,MECO的时间尺度为几十万年,刚好加在万年和百万尺度的事件之间,这暗示着不一样的触发机制;2)其次,一般的热事件都对应着典型的δ13C负漂移,可是MECO期间,δ13C变化复杂,不同区域的特征不一样,但是整体正漂。这说明在MECO期间,全球的大洋换流模式和碳库扰动非常不均一。由于δ13C没有偏负,说明大量的CO2并不来源于海底之前存储的有机碳。在新特提斯洋演化中,海底碳酸盐岩的变质分解(decarbonation),有可能是一种可能的碳库,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碳库;3)在MECO的起始时间上,虽然大部分地区的数据显示应该定义在40Ma,但是,也有其它地区的记录显示在41Ma就已经有了反应。这说明,不同纬度上的记录和体系对MECO的反应灵敏度也不完全一致。这更加说明MECO期间全球不同区域气候反馈的多样性问题。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复杂性,很多学者把MECO称之为一个气候谜题。

正常情况下,全球大气CO2增加,会使得大陆风化加强。这个在PETM等热事件中非常明显。那么,在MECO期间,也是如此吗?

在此,我们利用一种新手段锇(Os)同位素(187Os/188Os)。对于古老的大陆岩石来说,这个比值很高,达到1.4。而对于地幔来源或者洋中脊岩石,这个比值很低,只有~0.13。后者只是前者的1/10。因此,如果187Os/188Os大幅度增加,就说明大陆风化加剧。

当我们观察MECO期间187Os/188Os比值时,发现了非常不同寻常的一幕,这个比值变化很小,不但不增加,反而还略有降低。这说明MECO期间,大陆硅酸盐风化没有增加。反而火山活动、洋中脊和热液活动可以解释这种反常的187Os/188Os变化。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火山喷发的CO2确实加入到了海洋和大气系统中,但是并没有被大陆硅酸盐风化中和。因此,海洋确实也变酸了,CCD也变浅了。如何理解这种大气CO2增加,但是大陆硅酸盐风化没加强的反常现象呢?

科学家假设MECO时期,大陆上的岩石对于风化不敏感了。或者大陆上已经缺少可以被大规模风化的岩石了。这个到底有无可能呢?

我们假想,MECO之前的几十个百万年期间,属于温室气候,陆地一直处于被风化状态,大部分可以被风化的岩石已经被充分消耗掉,所以,MECO时期,没有可以多余的被风化的岩石材料了。这个现象和粉尘与干旱化现象类似。当干旱化开始出现时,粉尘源区会产生很多粉尘。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粉尘源被消耗光,只剩下戈壁滩和一些不能被风吹起来的沙子。此时,即使干旱化再加深,也无法产生更多的粉尘。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在MECO期间,海平面相对上升,淹没了大陆架,从而一些容易被风化的物质减少。

MECO期间,沉积了大量的生物磁小体。这些磁小体在纳米级别,属于单畴颗粒。这种现象可对应粉尘铁源输入,造成微生物生产力增加。这种情况在PETM也曾经出现。粉尘只出现在特定区域,所以,这一模式还需要更广泛的钻孔数据来加以支持。其中一个重要原理就是,粉尘少的地方,这种生物磁小体的含量就会少。

在晚始新世,MECO被大家关注,其实类似的事件还有好几次,比如在36.6-37.5 Ma之间,同样存在这样的天气变暖,δ13C正偏的事件。也同样是温度缓慢上升的这种所谓的柔和的升温事件,直到EOT,这种规律才被打破。在30-34Ma,温度和δ13C变化就完全反相关。这说明,出现MECO这种特殊类型的气候事件,和南极冰盖的大小密切相关。这是否暗示着在EOT之前,小型的南极冰盖对气候变化具有不一样的敏感度。或者在晚始新世形成了初级的一些冰盖,对气候变化扰动更加敏感?

既然无法用陆地风化机制吸收额外的CO2,那在MECO的恢复期,最可能的机制就是生物生产力增加。在MECO的中后期,我们确实发现了生物生产力增加的情形。随着大气中CO2的减少,温度逐渐变冷,生物生产力减弱,δ13C也就慢慢恢复到之前偏负的背景值。这种机制让我们回想起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对应着蒙特利尔事件。在百万年尺度上,温度升高,δ13C正偏。我们可以再次假设,MECO时期,海平面略有上升,在那个时期,大陆架可能分布很广泛,一次被淹没的大陆架就能够沉积足够多的CaCO3

PETM时期,由于海底酸化、氧气消耗等原因,大部分低栖生物被灭绝了。但是,MECO好像要缓和得多。这可能由于MECO是一个缓慢的升温过程,生物有充足的时间加以调节。

MECO期间,由于缺氧,深海大洋处于还原状态。MECO结束之后,深海很快就恢复到氧化状态,MECO期间存留的Mn2+被氧化成Mn4+的氧化物,并沉积下来,在MECO的上方形成一层特殊的Mn异常。

MECO时期,新特提斯洋还在,但是已经不属于开放大洋环境,而是被陆地包围,类似于今天的地中海。于是这一地区的海水性质受到周边河流的淡水输入、有机质输入、营养盐输入等影响,信号会变得更复杂。在这一地区研究MECO,一定要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

由于MECO升温的缓慢性,对于MECO的持续时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比如,我们定义的600kyrMECO主体暖期,是不是只是一个~1.2Myr更长暖期的一部分?

MECO期间,陆地上的气候反应也并不一致。比如,在新特提斯地区、北美地区显示的是变暖变湿,而在亚洲内陆则变干旱。一方面,这反应了陆地对气候响应时的区域特性,另一方面,可能也反应在MECO期间,主要的天文调谐参数变弱,缺乏了全球的整体一致性。

MECO期间天文调谐参数确实发生了变化。研究表明,MECO刚好对应于400kyr2.4MyrEccentricity 周期最小值,这和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类似。也就是长Eccentricity的调谐变弱了,从而打乱了海洋中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天文轨道参数的限定,MECO的最佳时期应该40.2-39.7Ma。在MECO刚刚开始的时候,在某些记录中确实也出现了δ13C短暂的负漂移,但是很快就被正偏所校正。

在很大程度上,MECO的性质与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AE)类似。比如,无论是δ13C正偏幅度和持续时间上都是如此。但是,OAE期间,海底完全缺氧,大量有机碳埋藏。但是MECO期间,虽然也缺氧,但是还没达到OAE的程度,此外,除了在MECO后期(40.07-39.96Ma)和MECO结束之后(39.68-39.55Ma),有生产力明显升高外,MECO前期并没有大量的有机质埋藏行为。MECOOAE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背景温度,前者经过始新世降温后比后者的背景温度降低了很多。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同时具有400kyr2.4MyrEccentricity 周期最小值可不止MECO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罗列一下这样的特殊时期,看这些时期为什么有时发生MECO这样的事件,有时则没有。通过这样的对比,就有可能回答一个重要的气候边界问题。虽然外部环境出现了,但是地球自身的内部系统还没准备好,或者处于不同的状态(比如南大洋构造运动产生的海陆分布变化,或者新特提斯洋演化),那么地球整体输出的气候响应当然也不一样。这就像一个老师教很多学生,内容都一样,但是由于学生状况不同,成绩也及不一样。

MECO这种天文轨道参数条件下,季节性变化减弱,全球水文循环也减弱,这刚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MECO时期大陆风化变得不明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325401.html

上一篇:轻松读懂海洋(17)气候事件—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EECO)与随后的始新世气候变冷
下一篇:战略引领与战术执行的统一
收藏 IP: 116.7.234.*| 热度|

4 杨学祥 鲍海飞 黄永义 仲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