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管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69786

博文

文献耦合和共引分析在侦测研究前沿中的应用

已有 7054 次阅读 2015-8-11 01:5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前沿, 文献耦合, 共引分析

文献耦合和共引分析在侦测研究前沿中的应用

贺飞 北京大学

 

研究前沿这一概念最早由Price在1965年首次引入[1],是科研中最先进、最新以及最有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了解特定领域的研究前沿,不仅能了解目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也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技术政策提供依据。当前用来侦测研究前沿的主要文献计量技术有:引用分析、直接引用、文献耦合、共引分析、共词分析、关键词分析和合著分析等。其中文献耦合分析和共引分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识别和侦测研究前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文献。

文献耦合和共引分析都涉及第3篇论文同其他两篇论文之间的联系,很容易混淆。文献耦合发生在当论文A和论文B都引用相同的参考文献时,而共引则发生在当两个参考文献,一个属于论文A,另一个属于论文B,都被论文C引用,表示论文A和论文B之间存在一个共引关系。文献耦合用论文的引用来形成聚类,而共引则用被引论文来形成聚类。但是究竟哪种方法更好呢?

从目前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引用分析包括直接引用分析、文献耦合分析和共引分析是检测研究前沿的有用方法。在三种方法中,文献耦合和共引是对称的方法,因此在这两种方法的检测能力和效率方面存在高度的可比性,因此,这两种方法常在某一特定领域检测研究前沿时被同时应用。

Boyack和Klavans应用四种方法[2]比较了共引分析、文献耦合、直接引用以及基于文献耦合的引用-文本混合方法在生物医学2,153,769篇论文大数据集(2004–2008)的研究前沿聚类方案的精确性,认为文献耦合稍好过共引分析, 混合方法在各方面改进了文献耦合的结果,直接引用是目前为止精度最差的方法。但Shibata等人[3]在三个研究前沿领域(氮化镓(GaN)、复杂网络(CNW)以及碳纳米管(CNT))中对共引、文献耦合和直接引用等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直接引用效果最好,文献耦合在检测研究前沿时比共引表现好。而Jarneving[4]则认为文献耦合和共引分析之间的比较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工作,他的结论是对这些方法需要进一步更为详细和定量的比较研究。

综合现有研究表明[5],文献耦合和共引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究竟谁能识别更多的研究前沿,谁能更早地识别刚浮现的研究前沿,究竟谁有更好的检测绩效,需要我们在未来开展更为详细和系统的比较研究。此外,还可以将文献耦合和共引分析同直接引用、共词分析、关键词分析或合著作者分析等手段结合起来使用,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Price, D. D. (1965). Networks of scientific papers. Science, 149, 510–515.

[2]Boyack, K. W., & Klavans, R. (2010). Co-citation analysis,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d direct citation: Which citation approach represents the research front most accuratel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1(12), 2389–2404.

[3]Shibata, N., Kajikawa, Y., Takeda, Y., & Matsushima, K. (2009).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hods of detecting research fronts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cit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0(3), 571–580.

[4]Jarneving, B. (2005). A comparison of two bibliometric methods for mapping of the research front. Scientometrics, 65(2), 245–263.

[5] Huang,M.,Chang,C.(201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detecting research fronts in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field using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d co-citationScientometrics, 102(3), 2041–2057.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15-912116.html

上一篇:美国大学先修课项目发展状况
下一篇:哈佛加强理科与工程科学的举措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5 曹聪 武夷山 杜建 周春雷 姜春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