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底线的60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angimm 研究领域:活性天然产物的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博文

107篇论文被撤事件:究竟该怎么反思? 精选

已有 14370 次阅读 2017-4-23 12:44 |个人分类:教学科研|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 学术不端, 反思, 撤稿

最近107Tumor Biology撤稿的新闻成了热点话题。我觉得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只怕也不是最后一次,而很多人说的“逼良为娼”现象也并非始自今天。只不过这次事件涉及的撤稿数目较大,出版社比较有名,而且95%以上都是中国人的文章,其中还有不少是来自著名高校的作者,所以才在中国引起较大的关注罢了。

不客气地说,这个杂志能闹出这么大的事,我既不意外又有点儿意外。不意外的是,我本是个药化工作者,2013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肿瘤药理学的文章,此后就收到过这个杂志的审稿邀请。鉴于我自己经验有限,只慎重地从中选了一篇审,其他的稿件建议他们找别人审;但此后仍不断收到这个杂志的审稿邀请,对我拒审的领域论文也还是源源不断地发来。于是我只好给编辑去信,请他们不要再找我审稿了。当时我觉得这个杂志有点不负责任,不愿意再和他们合作。意外的是,他们最后竟然能“痛下杀手,说明这个杂志还没有烂到家。看新闻里说,原来这个杂志从Springer变为SAGE出版,编辑队伍也重组了,但这个撤稿还是Springer干的。

杂志和出版社在纠正自己的错误,那么中国人的反应呢?官方反应一向迟钝,那么就看看半官方的中国科协是怎么回应的。据《联合早报》报道,“近日,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期刊的107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创下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之最。对此,中国科协火速表态: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http://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170423-752191)。

大约十年前我和国外的合作者会面时就向他抱怨过,中国学者的论文有时会被格外“关照”,甚至影响发表。我自己倒没有这种经历,而是看到这样的报道有感而发。当初我并不认为那些“关照都是源于西方主流学者的偏见,而是觉得中国人自己应该反思,更应该自律。当然,如果遇到偏见也应该积极斗争。

一晃十年过去了,除了一些来自基层和普通科研人员的声音,并没有见到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反思,更遑论动作了。在追责学术不端的问题上,雷声大雨点小似乎已经是“标配”。作为个人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否则只怕会陷入更深的失望。

回到本文的标题“该怎么反思”。问题的关键应该是:该反思的人都反思了并采取行动了吗?杂志和出版社当然要反思,也采取了动作(撤稿、整顿编辑队伍和引入机器编辑系统),中国的半官方机构也在替人家反思和采取批评了人家的行动。至于那些作者和论文第三方机构,大概就不是反思的问题了吧?如果他们真得反思,大概就是怎么做得更巧妙而不被逮到了吧?

另外我想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拜托科学网上的“好事者”和社会舆论别再呼吁管理者反思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反思的结果常常会让基层科研人员办各种事情的手续更繁琐--我们的财务报销手续已经很繁琐了,这两年又加上更加繁琐的国际交流的各种手续。最新增加的繁琐手续是:由于教育部对学位论文的考评中发现很多质量不合格,于是学校就在答辩之前又加上个预答辩,说学位论文质量有问题,导师和系/学院都要“连坐”

如果官方对这个事件的因应之策,就是增加我们一线工作者的麻烦,比如说增加论文投稿的审批手续,那我们这些老老实实的人可要倒霉了--因为那些不老实的发表虚假论文获益者的所作所为,被迫要为新的繁琐手续付出更多与科研无关的时间精力。所以,我宁肯像中国科协的回应那样,让国外杂志社去整改好了。

其实在这个事件上管理者要想做有所作为,就是增加追责学术不端者的意志和行动力(很多时候无非是因为难做就不做罢了,也有根本不想做的情况)。至于对评价体系的反思,这事希望不大--这些年来让中国科研一派红红火火景象的政策需要反思吗?再说反思将把那些原来的政策制定者和既得利益者置于何地?




107篇论文撤稿事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1050646.html

上一篇:面试中的诧异
下一篇:从癌症研究的历史中学习(一):古埃及到中世纪对癌症的认识
收藏 IP: 218.241.251.*| 热度|

27 杨学祥 吕洪波 栗茂腾 韦玉程 陈南晖 武夷山 王大岗 王晓峰 章雨旭 牛文鑫 罗祥存 蒋德明 王晓明 姜传佳 信忠保 蒋永华 吕喆 李兆栋 zjzhaokeqin xchen jinchengfeiwu biofans xlsd kexuegzz wqhwqh333 wangqinling jacobyuan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