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yuniaogu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文

闯关游戏里的科研素养 精选

已有 8159 次阅读 2014-11-23 11:04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研, 研究生,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闯关游戏里的科研素养

对于硕士和博士的研究生们,科研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你喜欢与否,一旦踏进研究生的队伍,很少有回旋的余地,导师的任务要干,实验要做,文章也要写……科研重压如同五指大山,下面的青椒们时刻呼唤东土的和尚,能否帮忙揭开那可恶的咒语?繁琐的高僧依旧令人生厌,即使他的大道可以揭去我们身上的咒符!于是我们不妨,换个心情,一起玩个小游戏,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眼神关:心明方能眼快

华师大生态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会始终是那么的给力,繁琐的科研之余,为我们精心设计了闯关的游戏!五名同学为一组,一共五组选手,总共需要闯过五关,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第一关考察眼睛的反应速度,顺着工作人员的手势,指到哪里,眼睛就要看到哪里,反应慢的同学重来,直到全部达标,方能过关。简单的规则未必容易通过,同学们的表现更是参差不齐。有的同学眼神可以时刻盯住工作人员的动作,指哪瞄哪,一次性通过。而有的同学就悲催了,反应半天愣是准不到方向。

科研虽然不同于闯关,但依旧需要好的眼神!试验中微生物细微的差别,文献中众多的参数,文章里细致的格式……都需要我们犀利的眼神来发掘。作为科研的素养,好的眼神必不可少。可是眼神又如何培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明方能眼快!试验中,只要具备充沛的理论知识,对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了然于胸,才可以发现其中细致入微的实验变化。


飘逸的投篮,姿势美如画!

投篮掷镖:熟练出真知

过了眼神关,下面两关考验的是选手的动手能力。先开始是投篮,对于篮球门外汉而言,即使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把球扔进篮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瞧!几个女生,小心翼翼的将球运到中线,起身、跳跃、投篮,姿势有模有样!哐哐哐!除了球不进,其他都很美。一次不行再来,不抛弃不放弃!终于篮筐不堪忍受无情的摧残,球进了。

下一关,依旧考验动手能力,飞镖掷气球。为了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完整的记录师弟、师妹们的飒爽英姿,我在靠近气球的地方拍照。一边端着相机,一边默默祈祷,师弟你可仍准了,师兄的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见,师弟,从容的拿起飞镖,双眸相对的一瞬间,我选择了信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师弟,瞄准气球,嗖的一声,飞镖掷出!气球没事,我惊出一身冷汗!此刻,我终明白所谓的勇敢,不是面对危险从容不迫,而是生命掌握在别人手中,依旧坚守!就这样随着师弟一次次掷出飞镖,我和气球的命运紧紧的捆在了一起,不是它破就是我破。目送最后一个气球离去,我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活着真好。随后,下一组的女生开始登台,我鼓起勇气继续坚守自己的阵地。突然间,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到了我和气球的面前,不是别人,就是刚才那个让篮筐流泪的女孩。此刻,我做出了人生中最为明智的选择,在她掷出飞镖的那一刻,我纵身一跃,跳到安全的距离。结果皆大欢喜,气球没事,我也没事。

无论投篮还是飞镖,其实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熟练的过程。科研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都不是天才,没有人可以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就生态学而言,从微观的分子标记,到宏观的生态模型,再到数理统计的meta分析,有多少是我们无法掌握的高深玄学,说到头都是一个慢慢熟练的过程。耐住性子,慢慢来,须知熟练出真知。


师妹,当你投出飞镖的那一瞬间,我做出了人生中最为明智的选择—果断撤离!

跳绳:耐力的考验

对于再怎么不喜欢运动的人来说,跳绳也依旧的轻松。因此,本关不需太多的技巧,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跳绳却是耐力的考验,必须跳到一定的次数方能通关。此关贵在坚持,唯有坚持方能笑到最后。

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研究生阶段已经慢慢开启自己的学术生涯。新鲜感一过,随着实验、课题的深入原本就少的可怜的兴趣和热情,如同秋后的树叶慢慢飘零,纵然偶有坚挺,也难以熬过罪恶的寒冬。热情不在,激情已逝,科研进入最为煎熬的阶段。凭心而论,我们很少是被真正意义上的困难所击败,战胜我们的永远是最后一刻的放弃!此时此刻,恰恰是耐力的考验,只有坚持,不断的坚持,熬过严冬,就是春暖花开!


说实话,不是他跳得高,而是我拍得好

绑腿越障碍:团队合作的力量

最后一关是绑腿跨越障碍,考验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我格外关注此关师弟、师妹们的表现,快门不停的按下,依依留下他们美丽的倩影。小组里的五名同学依依将腿绑到一起,协同跨过前面设置的障碍。五组选手的配合让我非常吃惊。他们是那么的默契,腿绑到一块,心也连在了一起。随着“一二一”的口号,有秩序的迈步向前。到了前面的线绳围成的障碍,小组有序的弯腰、迈腿,不慌不乱,依次通过,顺利拿到前方的小彩旗。


默契的配合

说到团队,科研领域更是如此。个人英雄主义的潮流已经过去。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没有任何人可以穷尽一切的知识和技能。大到诺奖成果,小到科研文章,没有团队的支持,科研举步维艰。重视团队的力量,更需学会如何合作。著名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就是生态学领域合作的典范。科学泰斗尚需合作,我等青椒更需努力。如今交叉学科大行其道,不同知识背景的整合,更容易得出重要的成果,合作的精神更需要不断发扬。

小小的游戏,不仅玩的开心,还能清楚的展现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不那么呆板,减少死记硬背的考试,而更多从实践活动中去发掘一个人的科研潜力。科研还会枯燥吗?说多了,扯远了,国家大事,不是我等小民可以妄加评论的。与其杞人忧天,不若活在当下。


给力的研究生会,赞一个!

如此美好的校园生活,更应感谢研究生会的大力组织,师弟、师妹们的踊跃参与。谢谢你们,生活因你们而精彩!无论前路如何,我们必定风雨同舟!谨以此篇,献给我可爱的师弟、师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0233-845553.html

上一篇:恩师指点迷津:博士路在脚下
下一篇:稀世珍鸟如何飞出地狱之门?
收藏 IP: 58.198.191.*| 热度|

23 武夷山 吕秀齐 苗元华 黄永义 陈楷翰 辛晓十 罗汉江 王春艳 李宇斌 曹聪 璩存勇 唐小卿 赵斌 葛振鸣 杨正瓴 蔡庆华 何青 biofans bird66 wuzhenyuhn shenlu zjzhaokeqin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