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shouj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shoujiang

博文

Weihs 98年的实验没有关闭定域漏洞

已有 4445 次阅读 2013-6-25 19:5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于定域漏洞,人们认为98WeihsPRL上的文章真正关闭了定域漏洞,aspect也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评述了Weihs的工作。然而Weihs98年的实验没有真正关闭定域漏洞。我在arxiv贴了一篇文章http://arxiv.org/abs/1306.1986,说明为什么没有关闭定域漏洞,并且说明了怎么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提出漏洞是不是真的漏洞。提出的这个实验是很值得做的,如果实验证明提出的漏洞不是真正的漏洞,那么这个实验就是一个真正关闭定域漏洞的重要实验,如果实验证实这个漏洞是真正的漏洞,应当会引起一场物理学的革命。

在贴在arxiv文章里,详述了我们的观点。在这里我们简单的说一下我们的观点。

以前人们所说的定域漏洞指的是:Bell测试有两个测量端,一个测量端会收到另一个测量端以前的信息,如果测量端不是时变的,那么以前的信息就和现在的信息相同,也就是虽然收到的是以前的信息,但是和现在的信息是一样的,也可以说人们认为信息是测量之前传递的。

而我们提出的定域漏洞指的是:对与关于光子的Bell测试,在光子接触到测量设备时,Weihs认为光子一接触测量设备马上就有显著影响,但是我认为文献表明,这种观点应当是错误的。也就是光子从接触到测量设备到对测量接触设备有显著影响要有一段时间。同时,我们认为纠缠态的光子相互影响,可能会增大这个时间,使这个时间足够传递信息。我们所说的定域漏洞是信息在测量开始之后传递。我认为测量开始之后才传递信息的定域漏洞比以前所说的定域漏洞更合理。

另外:Weihs在他们的文章中写到“Aspect et al., however, used periodic sinusoidal switching, which is predictable into the future. Thus communication slow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or even at the speed of light, could in principle explain the results obtained. Therefore this second loophole is still open.”可能认为他们的工作比1982aspectPRL上发表的文章最大的优点是“Selection of an analyzer direction has to be completely unpredictable, which necessitates a physical random number generator.”但实际上谁能保证物理随机数发生器不可预测?并且很容易看出,如果真和weihs一样用严格的逻辑,定域漏洞永远不可关闭,因为没法保证方向不能预测。但我们认为人们应当用不严格的逻辑,因此虽然知道物理随机数发生器有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但没必要为一小点可能性而抓住不放。

 

我认为人们是用不严格的逻辑的,比如说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如果我们只用严格逻辑,你会发现许多知识有问题,不用这些知识,得不偿失。

 

如果我们提出的漏洞是真的漏洞,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想人们现在处于一个怎样的情景:bell不等式本来要求两端测量不能相互影响,有的实验可能真的满足两端测量不相互影响,所以满足bell不等式,这实际是真正成功的实验,但是却被判定失败。有的实验因为测量时间比较长,两端测量相互影响,实际是不满足前提的,按道理是失败的实验,却被认为是成功的实验,可是人们误认为光子一接触到测量设备就马上产生显著影响,所以产生了难以解释的现象,可能把它曲解为是非定域引起的,或者是非决定论引起的,特别是现在的量子通讯,如果它的保密性依赖于非决定论,花钱多少是一件事,如果将依赖于非决定论的量子通信用于军事用途,可能引起极其严重后果。

 

所以我认为搞量子通信的物理学家一定要验证我们提出的漏洞是否是真正的漏洞,特别是依赖于非决定论的,不然应用他们的成果有巨大风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9212-702671.html


下一篇:PRL不发表指出其影响深远文章明显错误的评论
收藏 IP: 159.226.216.*| 热度|

1 管克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