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a08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ara0807

博文

[转载]你不知道的郑南宁院士的50个俯卧撑 !

已有 2304 次阅读 2019-10-12 09:40 |个人分类:人工智能|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你不知道的郑南宁院士的50个俯卧撑 !


文章 | 西安交通大学

2019年9月10日,教师节,一个本该是学生对老师表达感恩祝福的日子,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泓理楼内,却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受郑南宁院士委托,人工智能学院辛景民、孙宏滨、李杰、魏平一行代表学院教师,带着月饼和问候,看望正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的2019级研究生新生,了解他们在创新港的学习生活。圆圆的月饼,贴心的问候,在教师节接到来自老师的祝福,这种“反差萌”让同学们惊讶的同时,也倍感温暖。


这不是特例。教师节、中秋节给学生送礼物是团队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这源于团队带头人郑南宁院士对学生的一片拳拳关爱。


1.jpg


“要注意身体,加强体育锻炼”

   

学生们对郑南宁院士的崇拜,可不只是因为郑院士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还因为他是“一口气能做五十个俯卧撑”的体育达人。在郑院士的理念里,科学与体育结合迸发出的魅力势不可挡,因此他提倡“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在忙碌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和学生一起跑步、游泳、骑车等体育运动。


“郑老师认为锻炼和科研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并不断突破极限。”博士生刘子熠说。2003年保研入学的张雪涛在体育成绩上并不出众,郑南宁院士关注到了这一点,坚持带领学生锻炼,“我记得2008年的夏天,已经快50岁的郑老师还可以绕着操场跑20圈,我们跟着他一起跑,直到蒙蒙细雨变大了才停下来。”博士生刘龙军是2007年进入人机所的,他说郑南宁院士对他们身体健康的关心12年间从未间断,“陪郑老师出去开会的时候,他会叮嘱我们吃饱吃好,但又不忘时刻督促我们进行体育锻炼。”“我们办公室还配备了血压计和体脂秤,郑老师经常会让我们去使用一下。”青年教师杜少毅将跑步的习惯从2008年保持到了现在,“做学生的时候,郑老师基本每天都带着我们去跑步,工作以后虽然忙了,我还会坚持每周锻炼。”


2.jpg


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人机所的师生们留下了一段“一群人、一起做、一起跑”的难忘记忆,也让他们形成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


“要互帮互助,多坚持一分钟”

   

除了身体健康,学习上、生活中,郑南宁院士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杜少毅想起2008年读博士时和郑南宁院士一起整理书稿的经历,“郑老师当时去杭州出差,我们还在整理书稿,他回来的时候专门给我们带了两盒点心。”刘龙军当时经常在实验室里研究制作芯片到深夜,处在领导岗位的郑南宁院士每天在完成行政工作后,无论多晚都会到实验室看望他们,“不管多晚,郑老师都会过来叮嘱我们注意身体健康和实验安全。”“有一年冬天,一个外地的师兄寒假还在加班,临近过年的时候,他凌晨4点多就要去赶回家的车,郑老师专门嘱咐我们一定要去送他。”张雪涛说郑南宁院士时刻告诉他们,同门师兄弟之间应该相互照应,这种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他们。


3.jpg


2009年,绝大部分的芯片制作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当时的思路很受限,我们都在制作视频显示处理芯片。”刘龙军提到。而郑南宁院士提出研究虚拟现实的全息投影,“我们当时听了都很震惊,觉得是天方夜谭,但郑老师鼓励我们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实现,虚拟现实如今真的成了主流。”刘子熠表示,郑南宁院士那句“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一直鼓舞着他。刘龙军说郑南宁院士就像是一个精神的象征,“我们都很崇拜郑老师,很多时候不需要他说什么,只要他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会感到很大的鼓励。”


“要培养人才,提供发展机会”

   

尽管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所发展,但不可否认人才缺口仍然很大,这一现实反映在高校,就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相对不足。为此,郑南宁院士十分重视人工智能课程的设置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汪建基提到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试验班,“人工智能课程是国内的一个先例,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所以刚开始时没有课本,给学生的预习和复习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郑老师非常上心,和我们多次讨论,一定要编写出一个课本。


9月21日至22日,第二届中国认知计算机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在西安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提议的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也同时成立。会议期间,他发布了新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作出开拓性贡献。


“不管大小场合,郑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都是要给年轻人创造好的机会和条件。”刘龙军回忆道,“这些话让我心里特别温暖,也在我们青年教师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引导我们去教育和影响下一代人。”郑南宁院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1年,杜少毅应聘副教授职位,“第一次答辩的时候落选了,我心情很沮丧,郑老师就手把手地指导我,从制作幻灯片到讲解方式都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第二次答辩能如愿以偿。”汪建基也表示郑南宁院士的耐心和细心让他受益匪浅,他将这些精神品质继承下来,并沿袭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十多年来,郑南宁院士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培养了数千名人工智能领域的毕业生,他们献身于祖国的各行各业,用知识推动科技发展。而郑院士这种关爱学生的师者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一代代青年教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51291-1201592.html

上一篇:用于轻度认知障碍诊断的群体相似约束功能脑网络建模方法
下一篇:智车科技第39周自动驾驶周刊丨百度10月底沧州开测;LeddarTech新型固态激光雷达;戴森放弃造车;
收藏 IP: 159.226.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