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jzhao 中国工程院院士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92.168.0.*   [13]zhxftcl1   2013-9-29 13:18
恳请赵文津院士帮我审查两篇新稿:《降水量与可降水量高度正相关和降水效率的一般变化规律》、《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和推论》

尊敬的赵文津院士:
       您好!应我的请求(详见下面8楼的留言),1个多月前您审查过以下论文:《青藏高原和中蒙干旱区特别是新疆半个世纪气候变化的证据作用,四论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恶劣气候》和《西北内流区历史气候和中亚干旱区现代气候的证据作用,五论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大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等稿件。我的论点极其大胆,“比较另类”。对我撰写的论文,专家学者要么见到标题就想当然否定;要么半信半疑、肯定我的部分认识;更多的专家学者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专家学者基本接受我的论点;但也没有一位专家学者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反驳意见。

        最近,我又写了一个稿子,因篇幅过长,我把它分成了两篇论文,标题分别是《降水量与可降水量高度正相关和降水效率的一般变化规律》、《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和推论》。稿件中采用了大量客观数据,自我感觉,论证比较充分、说服力比较强。由10篇稿件组成的系列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论证同一个论点(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论点的可信度很高。

        我最近完成的两篇论文预印本网址分别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f190b1d0141c6a2d750022c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f190b1d0141c6ac5deb022e,请您审查。盼望您事实求是的审稿意见,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对两篇新稿,您保持沉默?发表高见?我特别盼望您的质疑,盼望质疑意见。

稿件中有我的邮箱地址,您可以在此回复我,也可电邮回复我,期待您的客观评价,盼望回复。
中秋节刚刚过去,快到国庆,祝赵文津院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节日愉快!
盼望西北环境变好的普通百姓  檀成龙  2013.9.29.
IP: 122.66.117.*   [12]jinjiawang   2013-9-14 20:03
我的实验颠覆牛顿300多年的岁差理论!地球差异旋转新解岁差。
修正发展牛顿的岁差理论 天地耦合,开辟数字化预报地震新纪元。请赵老师支持合作。
IP: 114.243.8.*   [11]赵文津   2013-9-5 06:46
赵文津:首先感谢网友对我的博文热烈关注与响应,大家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还长篇作说明,在此深表感谢.第二点要说明的是,我写的剖析林敏先生对"八问"的回答,就转基因粮食安全性的回答1-3点是答非所问;第四点是对中国能不能粮食自给,农业部门说法不一致,那个对?我认为中国粮食应自给,也可以自给;第5点是美国是否对中国发动生物战,并不是靠林敏先生在美国市场看一看就可以否定的事.如此而已."八问"在网可查到.是彭光谦先生发表的,林敏先生的回答刊在8月28日中国科学报上.希望大家平心静气的讨论问题而已,可以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搞人身攻击,这不解决什么问题.
IP: 60.247.124.*   [10]张丹丹   2013-8-28 15:28
老师,您好!在您所从事的领域中,是否有存在多次概念变迁的研究主题?比如,以“注意力缺失/多动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研究为例。该项研究在1990年代兴起,但其研究最早却可以追溯到1902年George F. Still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当时被称为一群儿童行为障碍问题。之后在1920年代、1960年代和1980年代分别经历了不同的概念演变,被分别称为“脑炎后行为障碍”、“脑功能轻微失调”和“注意力缺失”。我正在统计主题概念变迁的例子,如果能得到您的帮助,将非常感谢!
IP: 192.168.0.*   [9]zhxftcl1   2013-8-19 12:13
本地水汽与外来水汽的蒸发地点、平均生存日龄、平均海拔高度、平均温度都不同,那么它们在本地形成降水的能力相同吗?

尊敬的赵文津院士:
      您好!7月29日,我给您留言恳请审查2篇预印本论文。您刚刚给我回复,非常非常感谢!!!我的论点过于“大胆”,专家学者要么凭感觉否定我的论点,要么保持沉默,这些我都能理解,我正在努力,正在写一篇新稿,相信新稿的说服力大很多。不包括尚在写作中的新稿,到目前为止,关于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的论点,我一共写了8篇稿件,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把它们对照起来审查,或许能够产生智慧的火花,所以,恳请您再审3篇稿件,将5篇稿件对照审查(这5篇稿件相对重要一些,其余3篇稿件相对次要一些。如果您需要其余3篇稿件,可以用最后一篇《八论》参考文献中的预印本网址打开),这次请您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本地水汽与外来水汽的蒸发地点、平均生存日龄(由液态水或固态水蒸散变成水汽开始计算日龄)、平均海拔高度、平均温度等都不同,那么它们在本地形成降水的能力相同吗?新疆近几十年来降水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什么?还有新疆四季不同降水增加情况的4个为什么?还有新疆降水转化率方面的3个为什么?还有比较不同区域水汽变雨方面的差异,科研数据背后隐藏的6个为什么?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以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或许能推动水循环理论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水汽变雨方面的宏观规律,就有可能对症下药、找对西北缺水问题治本的解决方案。
对以上15个问题,我在预印本论文《本地水汽比外来水汽容易在本地形成降水的证据和联想》的第2章做了一些探索,该文的预印本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ec1263c013f148805090058,请您客观评价,您有一些什么样的看法?如果我的论点确实成立,那对国家就有很大作用,那西北气候恶劣、经济发展较慢、百姓生活困难的局面就有望得到解决。


2、审查以上稿件,要用到另外一篇预印本稿件创造的计算方法,这篇稿件的标题是《四两拨千斤,西北内流区巨型超深盆地群有极大的“调水倍增效益”》,该文的预印本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f190b1d013f5227e9090041,这篇稿件是我全部8篇系列论文的第一篇,是系列论文的核心,里面有非常简单的数学模型,也请您一并审查。

3、我写的8篇系列论文中,最后一篇稿件对前面7篇稿件进行了归纳汇总,还对前面的稿件作了重要补充。自我感觉,重要补充的证明力很强,其定量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篇稿件的预印本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f190b1d013f240022bb000c,也请您一并审查,请您重点关注这篇文章的以下问题: 在前面相关论证的基础上,《八论》第3节能不能彻底证明本地水汽确实比外来水汽容易在本地形成降水?采用理想气体方程计算的迎风坡地形雨的截留比例可信吗?计算的超深盆地水汽返回率β≥90% 靠谱吗?

4、以上3 篇稿件和7月29日留言中的2 篇稿件互相印证、互相补充,5 篇稿件对照审查,能不能提高论点的可信度?

5、学术问题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国家对民族可能有很大作用的学术观点,有较多数量的客观证据,也符合基本的逻辑推理,虽然这样的观点存在很大争议,学术刊物也应该支持它的发表,否则,原始创新将寸步难行。按照以上标准,我的稿件值得发表吗?

        审查我的《四论》和《五论》等2篇稿件已花费您大量宝贵时间,再审查《六论》、《一论》和《八论》等3篇稿件又要花费您大量宝贵时间,辛苦您了。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希望您客观评价,盼望回复,盼望得到审稿意见。
                                           一位关心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普通百姓  檀成龙 2013.8.19.
IP: 192.168.0.*   [8]zhxftcl1   2013-7-29 11:36
近几十年来输入新疆的外来水汽减少,但当地降水量反而大幅增加,外来水汽与当地降水竟然负相关,这是为什么?

尊敬的赵文津院士:
       您好!读了您的博客《敬畏水,珍惜水,节约用水》,得知您很关注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我研究向西北调水好几年了,想请您帮我审查两篇稿件,想与您交流以下意见:
1、在西北乃至整个中蒙干旱半干旱区“整体暖干化”、输入新疆的外来水汽减少和当地高云减少的大背景下,新疆的降水量反而大幅增加,南北疆的年代际降水量反而分别增加了约50%和30%,外来水汽与当地降水竟然负相关,这是为什么?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以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或许能推动水循环理论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找到了近几十年来新疆降水量大幅增加的原因,就有可能找到西北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以上问题,您有一些什么样的看法?对问题的背景条件(西北整体暖干化、输入新疆的外来水汽减少、当地高云减少等)又有一些什么看法?对以上问题,我在《青藏高原和中蒙干旱区特别是新疆半个世纪气候变化的证据作用》预印本的第6章做了一些探索,请您客观评价(请重点审查第6章)。该文的预印本的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ec1263c013f14804cd30056,如果我的论点确实成立,那对国家就有很大作用,那西北气候恶劣、经济发展较慢、百姓生活困难的局面就有望得到解决。

2、以上稿件的因果逻辑“气温、地温上升--→冰川加速融化--→冰川融水参与当地的径流和蒸发--→当地降水量增大”,能不能经受其它地方气候变化客观事实的检验?能不能经受历史气候的检验?历史是未来的镜子,历史气候有很强的证据作用。为此,我又写了另外一篇稿件,标题是《西北内流区历史气候和中亚干旱区现代气候的证据作用》,也请您一并审查。该文的预印本的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3ec1263c013f1466458f0050

3、由以上两篇稿件可知,时间上从西北内流区的历史气候到现代气候,空间上从青藏高原的气候到中蒙和中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时空范围如此宏观的客观证据都证明以上因果逻辑成立,用这些证据证明的论点充分可信吗?

稿件中有我的邮箱地址,您可以在此回复我,也可电邮回复我,期待您的客观评价,盼望回复。
                                              一位关心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普通百姓  檀成龙 2013.7.29.
我的回复(2013-8-19 09:04):你研究这个问题很重要,是西北开发的核心问题。请注意在大背景下的一个时段,天气的变化,比如最近新疆就有天气反常变化,而它则是在更大背景下出现的。是否有道理,请酌!
IP: 124.202.191.*   [7]amw123   2013-7-14 01:05
赵老师:您好,看完你发的关于中医的文章,觉得中医真的要好好思考了。抛却民族感情在外,我觉得中医有可取的地方,但是没有一个好的继承是主要原因。我是一个生物学方面的学生,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事研究,有时候我只看到的是一个细胞与分子却没有看到整体的效应。去年我跟一些老中医聊天发现其实中医在很多时候都能对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很好的病症治疗效果。您觉得中医改怎么去改善呢?
我的回复(2013-8-19 09:14):看到您写得意见很高兴,一定要有信心相信中医药绝对有科学的内涵,需要有高水平的现代生物医学知识的人对其重视与致力研究,但必需有新的医学观--整体观、辨证观,不能用传统西医的思维方式-头痛医头的形式观。我不懂医学仅供参考。当然国家政策也有很大影响。
我的回复(2013-7-29 09:49):中医学肯定有科学道理。由于我们自我轻视,不认真投入研究,加之研究思路也不一定适当,所以进展不够理想。我对您们年青人寄予希望。希望多讨论。
IP: 180.159.165.*   [6]lijy   2013-5-23 08:30
<赵文津:关于“去行政化”的一些想法 >学习了。希望看到赵先生推动地震预报工作的更多博文。
IP: 219.140.164.*   [5]饶扬玉   2013-5-15 09:10
赵院士:您好!
       我是一个内部刊物《科技动态——地壳运动与地震》的编辑,我想转载您的这篇大作。不知道可否?
    顺致安祺!
我的回复(2013-5-20 11:05):同意转载
IP: 110.195.206.*   [4]lijy   2013-5-15 08:39
传承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力学,深化李四光先生的理论和地震预报思路,当是指导“地震预报”的主流方向。
IP: 222.168.19.*   [3]田圃   2013-5-15 08:03
我完全不懂地震和地球物理。但对地震预报持悲观态度。地球活动的时空间复杂度有可能是在多个尺度上关联的,为我们人类记录的时间尺度太小,预报所需要的时间尺度(天)对地球活动来讲实在太小了。在化学反应中,宏观的速率可以测定和分析,但某个分子是否在某个时间发生反应是不可能被预测的。假如有1000,000个地球,也许我们能够预测其中多少个在某段时间发生地震,但对一个地球做预测也许就不那么灵了。
纯属外行民科!
IP: 121.237.30.*   [2]abiaogz   2013-5-15 00:03
很喜欢您的空间,来顶你了! http://hainan.qitata.com
IP: 222.128.138.*   [1]aike   2013-5-14 21:18
这种问题才值得科学研究!国家现在资助了一些做下去肯定出文章的项目。像对地震预测有争议的问题,他们肯定要把本子杀掉。太可惜了,不去研究这个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包括日本和中国,作了一些好的地震预测工作,现在应该在高的基础科研层面上,重新开战!但是,又有谁愿意做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