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oseit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unyinzhou 讨论地球深部研究进展(SEDI)的纯科学博客

博文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美国单飞,日本何去何从?

已有 4507 次阅读 2011-8-26 13:25 |个人分类:最新论文介绍|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国, 日本, IODP, 大洋钻探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美国单飞,日本何去何从?

 

(周春银 编译;资料来源:Science杂志8-26

 

【编者按】延续多年的大洋钻探计划,即将面临新的变故和重组。美国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准备结束其在大洋钻探中数十年以来的国际合作活动,留下日本自谋未来。美国地球科学深海钻探财政资助已经被削减,日本在今年刚刚也面临大幅的科研经费的削减,此时美国选择退出,无疑使得现在的IODP即将面临更大的困境。美国和日本作为大洋钻探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从此即将分道扬镳,不知会对未来的大洋钻探科学研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二者在IODP中的博弈竞争,是否也是美国退出的原因呢?不得而知。

 

--------------------------------------------------------------------------------------------

 

图:美国JR号(上)和日本地球号(下)从此将分道扬镳

 

上周,美国NSF官方发出通知,在20139月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项目到期后,美国将正式退出。目前IODP共有3艘科研船和26个国家参与,这次美国没有选择IODP重组,而是选择退出后独立发展,籍此希望能够削减成本,并吸引足够的外国资助来使他们自己的钻探船能够全职运转。

 

目前的重组方案使得大洋科学钻探倒退回该计划的初期。1985-2003年期间,美国领导着大洋钻探计划(ODPOcean Drilling Program),拥有钻探船JOIDES Resolution号(JR),其他国家出资40%以换得参与该计划的机会。从2003年开始,IODP由日本和美国联合领导,拥有翻新后的JOIDES Resolution号,以及由日本运作的新的更大、功能更强的地球号(Chikyu)。

 

地球号可以钻入到海底更深最具挑战性的位置,如日本外海产生大地震的断层。但是其运行成本也比JR号高得多,其在燃料、钻杆和其他不可预料的维修等方面的高成本已经成为多年来该钻探平台的诟病。于是,地球号每年只有3-4个月被用于科学钻探,其他时间则出租给工业界用于油气勘探。

 

预算削减也使得NSF不得不压缩JR2012年两个月的科学计划,只有6个月在运行。NSF相关人员也表示,JR号的运行成本也在飙升,而NSF还在为2009年已经完成的JR号翻修超支还款。来自2009年刺激计划的两千五百万资金也几乎耗尽,2010年在IODP共花费六千三百万,今年NSF的总预算则低1%

 

NSF相关人员表示他们将建立新的运行模式来降低运行成本和吸收新的资助。调整之后NSF将独立管理JR号,但是他们也欢迎其他国家的资助。美国相关研究人员对这一举措表示欢迎。

 

日本方面对于美国的退出并不意外,但是时机却令人沮丧。双方对于15年前建立的僵硬机制感到失望,当时的研究环境完全不同,从那以后预算就开始缩水。但是他们的研究今后也可能会面向更多的社会需要。NSF大洋钻探计划人员在与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交涉后仍然无果。

 

美国这一决定是在大洋钻探计划刚刚提出一个新的10年科学勘探计划的几个星期之后,而这一计划主要依赖于美国、日本和欧洲方面的钻探平台的支持。日本方面表示,NSF这一决定完全是与参与国家之间的讨论相悖的,日本方面将会继续大洋钻探活动,并希望国际社会不要仅仅关注资金,而是要更关注科学研究和科学参与;希望建立一个兼容并包的科学顾问机制来维持大洋钻探的国际视野和避免重蹈覆辙。

 

日本相关人员表示,由于严峻的财政状况,可以理解NSF的决定;但是也很担忧,由于预算限制美国正变得越来越自闭(inoward-looking),这样的态度对于国际科学合作将是一个打击。

 

Science》原文链接阅读: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3/6046/1079.full

 

本博相关文章延伸阅读:通向地幔之旅 Journey to the mantle of the Earth

 

IODP网站:http://www.iodp.org/

 

IODP-China网站:http://www.iodp-china.or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454-479825.html

上一篇:夏威夷:洋壳再循环速率 (8-25《Nature》最新文章介绍)
下一篇:大陆地壳的熔融(《Elements》综述)
收藏 IP: 133.71.61.*| 热度|

1 吴吉良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