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iangxiao

博文

引进老年美国科学家有用吗? 精选

已有 10722 次阅读 2011-11-16 23:15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科学家

  昨天在一个会议上碰到我当年博士后导师.谈起他现在在南韩建立了一个实验室. 他已经75岁左右,为什么还要"流洋韩国"呢? 原来韩国科学院建立了一个神经科学所,招募了一批国际上比较有名的科学家. 由于韩国的条件没有限制只招韩国人,也没有年龄歧视,所以年老而德高望众的科学家反而较强的竞争力.因为老年美国科学家早已经过职场风云,一般不会狮子大开口要条件,所以被招收的成功率也较高. 
  我觉得招聘条件很容易控制, 可以保证招到高质量的科学家而非国际骗子.比如要求在美国名牌大学当过N年终身教授,拿过N年NIH基金, 发过N篇高质量文章, 教授过N年本科,医科或研究生院课程, 学生中有N个拿到教授职位等. 这些条件需要多年兢兢业业工作的积累, 英文叫做"track record",不容易造假的. 
  一定会有人疑问这么高的条件能招到人吗? 从我的观察是很容易的.因为美国二战后加强科学教育,积累了一大批精英科学家,他们很多已经到了60-70的年龄.这种人在美国是人山人海. 近两年来美国国内NIH和NSF基金急剧下滑,很多人面临实验室关门的考验.这些人很多身体尚健,不愿退休.外国的高级研究院对他们就有吸引力,多年以来澳洲,南美,日本,新加坡,南韩等国一直有政策系统地招收这类接近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名牌科学家.我认识几个欧洲的知名科学家最后都安家南美.我们国家现在有那么雄厚的科研基金,有条件把投资分散一下, 不要只投在立足本国人的超级项目上.
  这么老的人对国家的科研水平有用吗? 个人认为是很有用的,因为他们是美国科学的底线. 实际来说, 首先他们教课,实验完全是英语教学,实验室的建立管理也是国际标准的,这就给国内学生营造了一个不用出国的国际进修机会,节约了大量资助留学的外流资金. 其次,他们有多年培养人的经验,很多人长时间泡在实验室里和学生做实验,一字一句帮学生改文章. 就是说能为自己的学生花大量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导师的作用. 这点是很多中青年科学家比不上的. 按照他们过去的成绩,如果十年能把十个本国博士后带成教授,贡献应该是很大的. 培养人的方法都是有"遗传"的, 导师为你花多少时间你也会为你的学生花多少时间. 我的导师是这种人,他的十几个学生包括我自己也是这种人. 第三,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可以说是美国科学的大脑. 把这种人从世界各地吸引到美国曾是美国有意无意的国策.中国(和前面提到的其它国家一样)虽然没有吸引世界精英的国策,但在局部政策方面(比如基金委)补充一下,收获也会很大的.
  从负面看, 这种吸引高级(高龄)科学家的政策也可以看成是乘美国科研资助之危的"brain drain". 嗨,没那么多阴谋论啦,从正面地看是接过引领世界科研发展的火炬.

附: 用韩国吸引一个人的条件作为例子:
 硬条件:
 工资,打给那人在美所在的学校.
 实验室300平方米
 一百万美元左右的启动经费
 在韩国每年工作三个月
这些条件只相当于招收一个新junior faculty.启动经费相当于一个NIH平常的基金(R01, 25% PI effort)
 软条件: 
 依山傍水的校园,走路上班,宿舍不收租金. 一两个本国学生作为助手. 软条件比较难, 要求没有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房地产不是天价,空气没有过度污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685-508752.html

上一篇:2016-- 风电经济的拐点?
下一篇:用iPad写博客
收藏 IP: 108.56.236.*| 热度|

48 唐凌峰 王晓明 戴力扬 张亮生 唐常杰 王涛 刘用生 柳海涛 谢鑫 覃开蓉 高建国 水迎波 杨正瓴 胡健波 吉宗祥 龚文引 张英姿 罗岚 刘锋 丁世谦 陈震 熊伟 蓝劲松 武夷山 廖爱民 王汀 丁邦平 许先进 张彦斌 许培扬 曹建军 董志刚 李学宽 虞左俊 赵凤光 梁智鹏 李刚 陆绮 niubizationl ericLJ zdzszl crossludo niming007 songshu123 lingling101 yewen arpku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