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ng--与岁月成正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ing 普世无关我,孤心送远行。月眠风滞两栏凭,莫道惯于长夜数兰清。

博文

特聘教授与双轨制 精选

已有 7842 次阅读 2007-6-29 01:34 |个人分类:评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肖立志先生在其博客中提出了特聘教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中一个群体所面临的社会大众认知问题。我在这里就我的理解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我的基本观点是:在中国设立特聘教授这一“职称”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可以很容易地从两个方面阐述其社会意义。

 

首先,从表面上看,特聘教授“职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英联邦国家系统的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和美国的Title Professor (endowed),看起来是为那些教授群体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好的待遇,也是一种荣誉。这些讲座教授和Endowed教授工资福利待遇较一般教授为高,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高很多。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承认特聘教授们是教授群体中比较突出的“年轻”的一部分,那么设置特聘教授“职称”本身无可厚非。至于实际上社会对于特聘教授的performance评价如何,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次,从体制改革角度看也更加重要的是特聘教授的设置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渗透到高等科教领域中的一种双轨制。毋庸讳言,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和各类社会活动中,双轨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从最初的价格双轨制,到内资外资企业的双轨制,再到所谓的所有制形式的双轨制,无一不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突出重围和困境的每一个沉重脚印。这些双轨制哪一个不造就了一批高收入阶层和所谓的精英?

 

上世纪末期,高等学校中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而科研院所和企业中已经开始设置首席研究员,他们的待遇比一般研究人员高出很多。由于高等院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要普遍大幅度提教授待遇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任务。在此情况下,推行所谓的双轨制再一次成为高校改革进程的不二法宝。通过推行特聘教授制,高校教授待遇提高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同时逐渐获得了社会的“无奈”认可,继而出现了985工程和随后的高校教师待遇提升的“大跃进”。一般教授的工资外津贴从每年6万到2万不等,现在更是有一些高校的资深教授津贴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每年10万。

 

可以说,特聘教授模式的推行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各个行业双轨制的“成功”,从而具有了明确的社会意义。事实上,由于特聘教授是有任职期限的,期间也不能再享受学校的津贴,因此那些特聘教授的待遇实际上比资深教授也多不了多少。然而,高校一般教授高出其工资的那一大块津贴却随着特聘教授这一双轨制产物的出现而变得没有了终止期限,这一意义的深远自然不言自明。

 

有了上述两方面的意义,还有多少人会去诘难特聘教授的设置?就是它带动了高校教师待遇的提升,从而实现了这一双轨制短暂而“辉煌”的使命。从这个角度看,总体上为这一双轨制产物叫好才是我们的作用和利益之所在,呵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5-3929.html

上一篇:控告有理
下一篇:那一颗东方之珠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