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读了艺琼的《当科研遇上怀孕》,感慨良多。对女人来说,怀胎十月算得上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正因为不可多得,这期间我努力不错过任何可能的体验,可劲儿地折腾,也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得酣畅淋漓。时隔5年,凭记忆记录一下。
怀孕其实有点意外,发现怀孕也是有点儿意思。刚工作半年的某天晚上,我们部门一起吃饭欢送一位同事回家待产,饭后溜达到后海边一酒吧喝东西。说来奇怪,那天我莫名其妙就不想喝啤酒,跟怀孕的同事要了一样的果汁。回到家,就发现自己也孕了。
因为户口之类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稍微纠结了一下到底要不要孩子。拿定主意也只是短短一瞬的事儿。我揣着到中日医院做B超的结果,在公交车站等车,在阳光下看着B超影像中那个小小的胚胎,想到肚子里有一个小小生命在孕育,感到无比神奇,必须要见证他的成长!
接下来,我在业余时间准备博士论文的答辩,以及写发表的文章。4月底去英国论文答辩,途径阿姆斯特丹还出去晃荡了大半天,坐船游了canal。回来的时候我手拎了一大袋子的书和参考文献,并托运了16罐奶粉回来。在阿姆斯特丹转机时遇到一个姐姐,看出我怀孕,帮我拎东西,到了首都机场又帮我取行李,当时她的宝宝一岁多,她告诉我,“不用感到不好意思,你应该开心,宝宝生出来你会更开心的!”她说的没错,我们现在依然联系。当时,论文答辩的外审官很严格,要求对一部分数据做进一步分析,论文也做相应修改,碰巧那段时间有点妊娠反应总是特别困,老师帮我想了一个偷懒的办法就没有改。回应老师的雪中送炭,我给学位论文这张不太漂亮的锦上添了3朵花,在孕期完成了3篇文章并且陆续被接收。
此间还经历了原来部门的解散和转岗,转到新的岗位是怀孕5、6个月的时候,状态好得不得了,跑步赶班车,天天擦地,周末在家包包子。有朋友不忍心看孕妇这么辛苦,几次炖了肉送到家里来,还三令五申要我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营养确实是有点跟不上,贫血,体重增加也不太够。主要是消化系统功能有局限,服了医院给开的铁剂,经常吃刘一手的猪肝,以及附近一个苍蝇馆子的酸菜白肉,还吃过安素,觉得自己尽力,坦然地顺其自然了。自我感觉持续良好,去承德团队建设爬山涉水玩儿得很high。后来,领导问有没有意向到总部工作一段时间,我欣然同意。怀孕7个多月时去丹麦出差3周,起早坐火车到公司,和工作上的伙伴成了好朋友。女人对待怀孕生子的态度其实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三观,怀孕作为社交的话题,很容易检验出彼此是不是一路人。工作之余,我还大着肚子和从瑞士过来的好友连续几晚逛Tivoli,大着肚子参加公司在Bella Centre的年度大趴。对哥本哈根的感情之深和这些经历都有关系。然后,我们毫发无损地回来了。安全起见,回国前一天在丹麦做了一次检查,医生的诚实打击了我,他说这个宝宝一切都好,就是头太大腿太短。。。孩儿他爸安慰我说,“没事儿,咱不跟北欧人对标。”在得到我的知情同意后,医生告知了胎儿的性别,稍稍抚慰了一下我受打击的小心灵。
孕期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耗在了本不必要的产检上。优生优育作为伴随独生子女政策的社会福利,无可厚非,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啊,怀孕生产本来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个月检查一次,到后来两周甚至一周检查一次,根据人群妊娠情况的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孕妇是不需要的。虽然不认同,我还是积极配合了产检。积极的态度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丰富的人生体验。20几周有个唐氏综合症的筛查,我拿到的结果是1/273,临床上小于1/268属于低风险,于是我就划到了高风险人群中,医生建议做羊水穿刺进一步检查。说实话,概率这东西具体到个体意义并不大,而1/273和1/268也几乎没有区别。跟医生朋友打听了一下取羊水技术也比较成熟,就听从医生的建议做了羊水穿刺。当时,大针头穿进肚子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紧张也值,咱开开眼界,看到了羊水长啥样,还能知道21三体综合症的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两周之后接到医院打来电话,“很遗憾通知您,您的细胞培养没有成功,羊水穿刺没有结果。。。。”好吧,我当时确实有想到,能不能自己留点羊水,存到实验室,检测点啥。。。第六感太准。于是,我迅速回到1/273和1/268没有显著差异的状态,相信自然生命力,这一篇就翻过去了。
接下来讲产检乌龙的高潮。37周的时候做胎心监护,我又一次没有通过,因为胎动的时候,胎儿心跳没有加速。其实我儿子平时胎动就很频繁,习惯了动心跳不加速也很正常。后来知道,老专家会告诉孕妇只要胎儿动就没什么问题,年轻医生有的就很教条。周日上午去测还是不行,让下午再去。我的第六感又准了。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去了趟公司,发了几个邮件交代工作。下午又到医院做胎心监护,护士不知怎么搞得,弄来弄去,突然吓得不行,说,“哎呀,听不到胎心了!”年轻医生一看我的病例37周+3天,足月,赶紧剖吧。于是,我被推进了手术室。30分钟后,孩子出来了,哇得一声,哭声特别响亮。主刀医生说,“你看真是的,这么好一孩子给人家剖了。”
就这样,孕期戛然而止。毛茸茸的小婴儿急切来到这个世界,我升级成为妈妈。
高晓松在演唱会上说,“只有渡过长长年纪,才能真的懂得去常常追忆。” 我还不懂常常追忆,只是,偶尔回头,看看我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2-28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