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wanb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anwanbing

博文

帝道(牛著)-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统一理论

已有 3470 次阅读 2014-3-12 09:0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设物质最小微粒为奇子(至当今认知领域,只能假定奇子为最小物质微粒),两奇子构成一光子。奇子稳定独存最小速乃最大稳定光速(约数倍或数十倍于三十万千米/秒,今测得之光速乃地球附近之平均光速,非最大光速),低于此速时,距离相近之两奇子即盘旋构成一光子,若光子大于此速,则光子与其物质相撞则散没为奇子。

物质能量最终均由动能及势能构成,动能可直接表现出来,其两者在合适条件下可互化。在同一稳态参照系内,物质动能越大,其势能越小,其总体能量越小。例,在太阳系内,土星绕太阳之转速小于水星,设土、水二星质量等,则动能大者水星也,但总能量大者土星也,若使木星跌至水星轨道,则必先降低其能量。此法则亦适用于微观领域。

因两奇子初始状态不同(速度方向及大小),相互距离不同,故其所成之光子直径大小亦不同,外观看来即光之波长从小到大不同,且连续变化。两奇子初始能态(相对能态)越高,距离越大,则其所成光子直径越大,其相互盘绕速度越低,光子外在表现之动能越小;奇子初始能态越低,距离越小,则其所成光子直径越小,其相互盘绕速度越大,光子外在表现之动能越大。此即红外光热效应明显,而紫外光能激发光电效应之根本原因(红外光撞击电子,因其结构松散,实际只有一个奇子可接近电子,故不可将电子撞离原子核)。

于地球上所测得万有引力系数比其实际值稍大。太阳系内奇子密度大,物体吸引周围奇子在其周围成一奇子圈(圈内奇子密度稍大),因自由奇子速度很大,所以此圈直径亦大,两物体之奇子圈有重叠部分。奇子会对两物体产生微小冲击力,如此所测得力比两个物体间实际引力稍大,则所得万有引力系数稍大于实际值(当物体飞离太阳系至边缘时,太阳周围奇子密度较大,其所生引力显现,看似为万有引力增大。其实为太阳系内奇子之引力合力与太阳引力接近重合所致)。实测万有引力系数时,各种测量误差已远过奇子圈之影响,其可勿略不计。

宇宙中大量暗物质即游离态之奇子及光子。因自由奇子速度极大,体积极小(奇子与紫外光子相比,其大小当差多个数量级),奇子甚至可穿越地球如入空室。

黑洞乃由奇子挤压于一处而成,即奇子所成之晶体( 球状晶体,本身亦高速旋转,密度内大外小。设黑洞表面最小重力加速度值约2X1035  倍于地球,即引力加速度值大于等于两奇子正面相撞所生加速度值,奇子方不可逃脱构成光子。设氢原子直径10-10  ,中子直径10-15  ,中子和质子实乃低能紫外光子所成之微晶体,设其中紫外光子直径为10-20  ,设奇子直径为10-24  ,设其逃脱黑洞之最小速度为107  /秒,据a=2v2  /s,设碰撞路程为奇子直径,得a=2X1038  ,即黑洞表面最小加速度值约2X1037  倍于地球表面。设中子星密度2X1014  倍于地球,黑洞密度1026  倍于中子星,黑洞密度2X1040  倍于地球,如此则黑洞最小直径为地球千分之一,即约十三公里,其最小质量约2X1031  倍于地球。实际黑洞最小值随黑洞中奇子平均总能态之高低而变化,其能态越低,其所成最小黑洞越小,其能态越高,其所成最小黑洞越大,且黑洞亦会蒸发出少量高能态奇子。)。黑洞中,奇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超高速(其速当比地球附近之光速大多个数量级)微震动。黑洞中之奇子能态最低,其势能最小,其动能最大,即黑洞之温度极高。黑洞不断吸附周围之物质,物质跌入黑洞时,大部能态降低,进入黑洞构成晶体,一小部能态升高以边界速度溢出,溢出之奇子随即盘旋成直径极小之光子,即超级紫外光子,此种光子之总体能态极低,其表现之动能极大。(光子显现之动能有二:一、光子前进之动能,二、奇子高速盘绕所成之动能。)

绕黑洞旋转之物质不断蒸发辐射出较高能态奇子和光子,其能态渐低,最终跌入黑洞。新物质跌入黑洞后,分解为奇子,对原晶体进行一次冲击,少量奇子因瞬间撞击而能态升高逃离黑洞,之后迅速盘旋构成能态极低之超级紫外光子,大部能态降低融入黑洞,黑洞进行局部重构。新入物质必导致黑洞之奇子均能态微增,均速微升,黑洞渐大。平时黑洞则蒸发辐射出少量较高能态奇子,其均能态渐降。黑洞完全冷却后形成超密晶体。黑洞冷却后外围奇子密度极低,尽管其高速旋转,亦不能形成磁场,磁场乃自由奇子和光子之涡流。当新入物质冲击黑洞导致其奇子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时,黑洞即发生崩溃,此即宇宙大爆炸(亦或奇子非最小微粒,构成奇子之物质发生反应所致,此可能暂时不可排除)。

黑洞爆炸后,奇子渐远离爆炸中心,其势能渐大,动能渐小,小至最大稳定光速时,两近距离奇子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渐盘旋构成一光子。由于奇子初始相对速度、距离各不相同,所构成之光子直径也各不相同,由红外光子至紫外光子其直径由大渐小。光之波粒二像性及偏旋光性之成因,即因光子乃二奇子盘绕而成,特性乃其结构之外在表现。(当观测光子时,实际测得现象乃二相互盘绕奇子之综合表现。)

紫外光子直径不断缩小,当其直径小到某一程度,即可呈现出电子特性,即可被单奇子撞飞。电子即低能态紫外光子,由二奇子构成,直径各不相同,为从大到小一个系列,直至两个奇子聚于一处。

相对速度继续减小之近距离低能态光子(超低能态紫外光子和电子),盘旋构成光子之晶体结构--中子和质子(中子和质子本身亦高速旋转,密度内大外小),质子吸引低能态近距离电子和多个低能态奇子盘旋构成氢原子,其它多个相对能态低、近距离之质子、中子可盘旋构成众多原子核,原子核吸引相对低能态之奇子、光子、电子绕其盘旋构成原子,众多原子即为众多化学元素。相对近距离低能态之原子可构成分子。众多物质再聚拢成星系,当然,众多化学元素乃由不同质量恒星生死所成之核反应炉炼成。化学反应实质乃不同能态之奇子、光子、电子借助不同能态之原子核进行转化之反应。现实世界所有物质最终均由处于不同能态之奇子构成,看似繁华庞大,其实乃涡流套涡流,环环相套,其间极度空虚,故自由奇子可穿越星球如过虚无之境。核反应实质乃打破众多较高能态核子涡流,使众多核子散没为光子,其余构成较低能态之核子。

中子和质子结构:其为近距离低能态光子高速盘旋所成之晶体结构,密度内大外小,中间之核即奇子之微晶体(高速盘旋,奇子之超大晶体即黑洞),外部有各种能态之电子、光子、奇子层层环绕,故底层之低能态光、电子受压而高速旋转,不可抬升,中子及质子亦处于动态稳定系中。

电磁效应即运动之电子引发周围奇子和高能光子发生运动(波动)所致,磁场即相对低能态(其速度还不足以逃脱物体核子之引力,只是盘旋半径大)之奇子及高能红外光子高速盘旋所成之涡流。当某处奇子密度足够小时,即不可产生电磁波。温度高低即由奇子和高能红外光子密度大小引起,可用温度近似度量奇子密度。故当温度足够低时,电磁效应即随之消失,电流通过导体即接近无能量损耗,称之为超导现象。

电子何以带电,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常温下原子核周围拥有大量绕其盘旋之奇子和高能态红外光子(红外光子半径大,对于电子而言,可视其为奇子),类似星系,其直径颇大,称之为奇子场,即磁场(相近原子核外围奇子场可重叠),因有红外光子存在,故其内外各层之间有粘连现象,外层奇子转速慢,内层奇子转速快,电子进入原子核奇子场,撞击低速奇子,其能态迅速降低(因其半径极小,构成电子之二奇子相对转速高,难以与周围低速奇子发生置换),跌入接近核子中心之低层轨道,受外层奇子撞击,其轨道难以上升,而维持于某一动态平衡之中,故看似其所受引力远大于万有引力,即以为其带电。当地球高空温度降低,奇子密度急剧下降至某一程度,高空气体原子核之电子轨道即大幅度抬升,地球高空即出现电离层,随着奇子密度继续下降,则核子周围之电子稍遇奇子(遇高能态红外光子撞击,其实只遇到光子中一个奇子撞击)撞击即飞离原子核。

导体切割磁场何以产生电流,磁场中奇子撞击导体核子外围之电子,即将其撞飞而在导体各原子间移动。导体晶体结构所能保有奇子量远小于非导体结构,故其核子外层电子易被撞飞,因其保有奇子量少,故导体又为热之良导体。

磁石何以引铁而不能引铜?其因一:铁核晶体结构间隙尺寸使得电子通过时阻力较大,其各原子外围电子旋转时可产生粘连,导致其电子旋转方向较一致,磁场能够冲击铁内部之自由电子附带到铁核,其因二:铁核晶体结构间隙可以吸附保有足够多自由电子,铜铝等金属晶体结构不足以吸附保有足够多自由电子,其电阻较小,仅当持续电流通过时方能被磁石吸引住。只要磁场足够强大,即可吸引住各种金属或将其撞碎。

物理学中各种强力和弱力其实乃由微观粒子所处结构状态所致。有强力处其奇子密度大,其相互撞击致使内层粒子不可逃脱,故各种物质均处在动态稳定系中,有衰退期。

何以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中子、质子之结构大小稍有差别,质子小,中子大,单奇子撞击质子时,遇其外部高速旋转之奇子、光子流,顺其绕质子旋转一圈即被甩出折回,从外视之犹被质子弹回,故质子进入其它物质之奇子场,则遇众多奇子撞击能态迅速降低而跌入其低层轨道,即如带电引力增大。而单奇子撞击中子时,遇其外部高速旋转之奇子、光子流,仅顺其绕中子旋转半圈即被甩出前行而去,从外视之犹从中子穿过,故中子总体不受奇子场影响,从外视之则不带电。

人造物质及黑洞,先将中子或质子置于超低温环境中(近于绝对零度),则其外层较高能态之奇子层将大部散去,而后将其从两端分别加速至接近光速(或超越光速将外层光、电子散去),使其从正面相撞,只要速度足够大,则相撞击之中、质子将撞碎,外层之光、电子将能态升高而飞离,内核将聚于一处,只要附近有足够多中、质子相撞,则所聚集之奇子晶核将变大,而飞离之光、电子众多则可将其它外部物质之中、质子撞碎,继而发生连锁反应,犹核反应,将产生人造黑洞。若开始之中、质子数量少,所成之奇子晶核小,则晶核吸引周围相近之较低能态电、光子、奇子而成为超大原子核物质,若处于常温环境中,受周围高能奇、光子撞击,则其极不稳定,可迅速衰减裂变小原子核物质。因此反应极难控制,故于地球做此实验可产生黑洞将整个太阳系吞没。

海市蜃楼现象,此乃光子在较高密度奇子层面所发生之近似全反射现象,即光子从低温层入高温层时产生之现象,与有无气体无直接关系。光子通过不同温层还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子通过一般物体表面附近区域会发生折射现象。构成物休之原子分子拥有众多绕其核子旋转之不同能态奇子、光子,会扰动其周围游离态之奇子及光子,进而影响到通过其区域之光子。将一棍状物体放于眼前晃动,背景为水刷石地面时,可明显看到此现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94991-775217.html

上一篇:帝道(牛金奇著)-第一章 名词注解
下一篇:帝道(牛著)-第二章 第二节 地貌演化概述
收藏 IP: 60.190.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