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xu000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0xu0008

博文

亚当的身份 精选

已有 6740 次阅读 2014-7-17 18:27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进化, 直立行走

大约180万年前,人类——也许还不能很确定地被叫做人类,亚当可能更合适,forGod’s sake——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大的头颅,更小的胃,直立行走。这些特征发生在灵巧的双手,语言,以及社会出现之前,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揭幕式。

直立行走


因为在视觉上的强烈冲击,直立行走很自然地被挑出来,作为揭幕式的第一曲。Engles做了如下的假想:直立行走释放了双手,使复杂操作成为可能,进而刺激了交流的需要使语言产生,最终发展出了人类社会。直立行走似乎是多米诺骨牌很靠前的一张,开启了灵活的手,语言,社会等一系列后续事件。

直立行走之前是哪一张牌呢?劳动被挑出来,安放在了直立行走的前面。这样做似乎也合乎情理。因此,我们不妨把亚当称作辛勤的劳作者。更具体地,由于那个时代工作类型的单一,狩猎是重要的生存依靠,或许我能被允许把他称为直着身子的猎人亚当。在这里,亚当以一个勤劳勇敢的形象出现。

心里想,不如面对面


然而,把劳动放在直立行走之前这样的骨牌排序,是生物学家做的。上帝是否有别样的安排呢?比如,面对面的性爱可能促进了直立行走的发生。细节可能是这样的:面对面的性爱能产生更大的愉悦感受;也让日常交往中直立身子,将性器官裸露在外成为时尚;两者的共同作用逐渐使直立行走巩固了下来。

同大头,小胃,直立行走这样的信息不同,古人面对面的性爱很难被化石捕捉到,因此我们也只能做技术性的推测。

这样看来,也许亚当的名字前面应该加上寻欢者三个字?于是,亚当就变成了一个追逐快乐的自由奔放的亚当。

大头


   不仅直立行走本身的动机令人怀疑,直立行走本身的地位也不牢靠。比如,更大的头颅的地位可能被严重低估。

更大的头颅,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更大的脑容量无疑意味着智力的突出,以及对环境的更好地适应。但是对于母亲来讲,这却带来很大的生育风险:不仅仅是痛苦,甚至是流产的增多和生育率的下降。如何才能保证后代的智力,同时又不降低种群的生育力呢?直立分娩可能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直立分娩能让怀孕的雌性(也许这里应该叫做夏娃)分泌更多的脑啡肽,这样产妇能感到舒服些,产程时间也会缩短;另外,胎儿窒息,难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几率都不同程度下降。直立分娩可能从雌性怀孕之初就开始成为必要。因此,直立分娩可能促进了孕妇的直立行走倾向。直立的优雅与卓尔不群不仅给亚当夏娃很大的优势和美好回忆,也让未婚者非常羡慕,很快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来很多的模仿者。

从这个意义上,亚当是个天资颖悟的医生。

小胃


同样需要重新评估的,也许是变小了的胃。较小的胃意味着什么?可能是胃肠功能的增强,更可能是烹调带来的饮食的逐渐精细。饮食的精细提供了更多的营养供大脑发育,同样,胃肠负担的减少也让大脑的建设有了更多的资源。这样,大脑就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饮食的精细烹调也可能对直立行走产生影响:站着做吃的很显然比猫着腰更好。嘴巴是延伸的胃。饮食也让人类的五官,尤其是下颌骨逐渐退化,形成完美容颜——尽管在猿猴看来,我们可能丑陋不堪。

或许,亚当是个嘴巴挑剔的厨子?

排序


亚当,是机警的猎人?无所顾忌的寻欢者?灵光一闪的医生?还是大嘴饕餮的厨师?很难说哪个代表了亚当最初的身份,更可能的是亚当一一经历了这些身份。细分下,猎人和医生,代表被动的承受,寻欢者和厨子,代表了人类主动追求快乐的原动力,食色性也。在那满目河山空念远的史前时代,进化的顺序,到底是先来自于苦大仇深的被动进取,还是充满浪漫与探索的主动追逐?

我更倾向于寻欢者和厨子法国人在这两方面都闻名,或许我可以用个稍微耸人听闻的论断作为结尾?

亚当是法国人!

[1] http://www.economist.com/news/books-and-arts/21606253-new-theory-convincing-shaped-water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6720-812514.html

上一篇:癌症世界杯
下一篇:疾病的分期支付
收藏 IP: 112.253.20.*| 热度|

18 武夷山 应行仁 强涛 唐凌峰 王荣林 郑永军 侯沉 黄永义 董焱章 高敏 孙平 徐大彬 王晓明 shenlu xuexiyanjiu eastHL2008 Vetaren11 cross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