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xu000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0xu0008

博文

致我未来研究生的一封信 精选

已有 8741 次阅读 2020-4-24 00:13 |个人分类:科研 产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徐鑫

我虽然几年来帮着带了十几个研究生,但对自己未来的研究生还是充满期待。我不知道你在哪,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甚至什么时候出现都不知道,但是我想对你说些心里话。这些话并不是一个资深科学家的非凡见地,只是一个普通科研人的多年感悟。我说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想在研究生调剂的当口,找到有共鸣的人,成为我的第一个研究生。

科研选题要避免进入过时的领域。2019年4月29日,杨振宁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演讲中提到:盛宴已过(the party is over)。杨先生说的是高能物理领域,他觉得这个领域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有理想的研究生要走进未来五年、十年大有发展机会的领域。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惑之年的青椒,更是要进入一个少有人研究而又有潜力的领域,否则一世一事无成。所以做研究不要追热点,因为可能盛宴已过!选对领域很难,需要运气和眼光。也许避免选错领域稍微容易一点。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死在哪儿,我永远也不会去那个地方。(All I Want To Know Is Where I'm Going To Die So I'll Never Go There)”。

过时的领域有很多内涵。比如产能过剩。但即使方兴未艾,也要考虑自己的背景潜力等因素,判断是否能驾驭。

大发现可遇而不可求,还是要扎实工作,且从所好。左宗棠写过很多有名的对联,其中一幅是: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往,向宽处行

我觉得这幅对联很好地概括了科研领域的追求和选择。每个做科研的都要发上等愿,就是追求重要问题;但是可能大多数人只能结中等缘,就是只具备一般的实验条件;而要有享下等福的心理准备,就是长期做出一般的成果;等待积累出较好成绩是后来事。

每个做科研的还要择高处立,就是跟踪重要问题,选好的平台和先进的技术;寻平处往,就是追求发现的简单平易,便于普及和应用;向宽处行,就是不断拓展局面,最终服务社会。

不要不看文献,也不要看太多文献。研究生不看文献肯定不行,通过研究生期间学会阅读文献,知道学术文献传达了某方面重要和新鲜的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术训练。但是看多了也不行。现在光是p53的文献就有近10万篇,每天各种科研公众号推送无数的科研新知,都要看吗?博学不如精思,研究生就是要专精具体领域。

不能做太多假设,做些non-hypothesis的研究。尤其对生命科学而言,基于文献阅读得到的A通过B调控C导致D这种模式很难奏效,或者缺乏新意,或者根本行不通。基于非假设研究得到的线索的寻根溯源更靠谱。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结论。即使是顶级杂志的结论,如果是你的立项基础,一定要重复出来才可以。

不要轻易相信阳性结果,也不要轻易相信阴性结果。阳性结果总是让我们高兴,但是充满危险,尤其是立论基础的阳性结果,一定要多重复几次。阴性结果虽让人气馁,但有时也要多重复几次,以避免遗珠之恨。

建立自己的模式生物体系。并不一定都要用小鼠。我甚至想过有一天有钱了,用水熊虫来做些研究。

除了这些,我还有些书推荐。

中科院植物所刘春明的「科学之游戏规则」。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介绍了面对重要科研抉择时的心路历程,对新晋研究生非常友善。我很喜欢这本书,2018年刘教授来潍坊开会,我专门打印了这本书要了他的签名。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的一篇短文:「人生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最初这本书是我在读到马臻博士的文章时看到的,深以为然。这个判断尤其适合科研领域。懂了这个道理,可以不再为抉择亦嗔亦喜,患得患失。

谢耘的「我的职场十年」。这虽是一本做企业的书,但是对即将进入科研领域的研究生也非常有帮助。

这些书在网上都能找到。或者在成为我的研究生之后,我可以把我看过的直接给你。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即使不读我的研究生,这些书也值得一读。

我还很喜欢居里夫人的一段话,在生化环材饱受诟病的当下,这些话让我平和很多: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Life is not easy for any of us. But what of that? We must have perseverance and above all confidence in ourselves. We must believe that we are gifted for something, and that this thing, at whatever cost, must be attained.

我们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科研环境,但是在烧钱的科研领域,这首诗也成立: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比如去年1月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名普通副教授许晓东的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behaves as a pr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第一个由病毒编码的朊病毒,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比如5天前的4月17日,一所普通的高校,浙江万里学院,葛楚天、钱国英等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 is mediated by pSTAT3 repression of Kdm6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红耳龟中温度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性别转换。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固然动人,但是更动人的是研究本身:病毒编码朊蛋白、性别决定温度。多么有意思的题目!中国的普通院校的科研人员敢于从事这样的基础研究,我只能说我们现在的科研环境挺不错。

如果对我感兴趣想调剂研究生的,点击:

https://mp.weixin.qq.com/s/9lY9coYqflGxOsi_HWIUlQ

想加我微信的,扫码: 

微信图片_20200423234815.jpg

我在这,等你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6720-1229829.html

上一篇:如何找到武汉肺炎病毒的源头
下一篇:基因之战:幼子的逆袭
收藏 IP: 123.168.248.*| 热度|

25 徐骁青 卜令泽 许亚东 李东风 杨涛只 唐凌峰 刘铁 黄永义 李雄 赵杰 周健 杨金波 王恪铭 韩春坛 唐顺明 姚伟 庞峰 郁志勇 周浙昆 梁洪泽 张红光 冯广达 史发年 帅凌鹰 孙宝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