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Z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Zuo

博文

Atiyah 与 Witten

已有 2147 次阅读 2020-11-18 10:49 |个人分类:纽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Atiyah 与 Witten

左  芬

2019年1月12日,13日


(按:Michael Atiyah 于2019年1月11日去世。本文是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仓促写就的,主要是想强调数学家与物理学家之间的互相影响,内容稍微有些技术化。今年九月初Atiyah 的学生和合作者 Nigel Hitchin 写了一篇纪念 Atiyah的长文,非常详尽地刻画了Atiyah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我之前曾经选译过几小段,等时间充裕的时候争取把全文译出来。) 


Atiyah  Witten 的关系是令人羡慕的:


1. 早年对纽结的研究需要把她们铺到平面上,再去分类和计算。Atiyah 说,应该有一个天然的三维描述; Witten 想了很久,终于想出可以用三维 Chern-Simons 理论中的 Wilson 圈去计算;Atiyah 接着把这一类理论公理化为拓扑量子场论;Witten 近年更将此推广为某类四维超对称规范理论对纽结演化Khovanov同调)的刻画。


2. Atiyah 很早就发现数学中的 Langlands 对偶群(Langlands1967)与物理中超对称规范理论的电磁对偶群(Goddard-Nuyts-Olive 1977; Montonen-Olive 1977)相同,进而猜测几何 Langlands 对偶在物理上表现为某种规范理论的电磁对偶 Witten 最初表示怀疑,但近30年后,却反而将该猜测部分地实现了。

3. 更有趣的是,Witten  Khovanov 同调 和几何 Langlands 对偶两方面的工作用到了许多相同的元素。这一点,我想即使是想象力丰富的 Atiyah,也是始料未及的。

 

最后补充一点 Atiyah  Donaldson  Seiberg-Witten 理论转变过程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对电磁对偶再多说一句:Langlands 群(或GNO群)着重的是电荷与磁荷(表示)的互换;电磁对偶还有一个侧面是强弱耦合强度的互换,这由 Seiberg-Witten 1994 年在一类超对称规范理论中严格实现;特别地,当电表述是强耦合的,磁表述是弱耦合的,并且在低能下可能出现规范对称性自发破缺:非Abel的规范理论破缺为Abel理论。


1982年,在 Bott 的影响下,Witten 将数学中的同调不变量用超对称量子力学重新表述,并猜测对于任意的(超对称)量子理论,都可构建相应的拓扑理论。同年,Atiyah 的学生 Donaldson 利用 Yang-Mills 理论的瞬子解得到四维流形的新不变量;特别地,区分了拓扑流形与光滑流形。1987年,Atiyah 在二者基础上提出,应该存在一个四维超对称量子场论,其观测量直接给出 Donaldson 不变量。1988年,Witten 构建出该理论,其中用到他著名的对超对称算子的拓扑扭转(topological twist)操作。1994年,利用强弱对偶后的 Seiberg-Witten 表述,Witten 指出可以将 Donaldson  Abel 的瞬子方程简化为 Abel 的 Seiberg-Witten 方程:三周之内,Donaldson 理论全面变形为 Seiberg-Witten 理论。


我们事实上已经提到纽结/Khovanov同调与几何Langlands对偶,以及几何 Langlands对偶与 Seiberg-Witten 理论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我们指出纽结/Khovanov 同调与 Donaldson 理论也是有所关联的。这一点,在纽结的情形就有所启示:Chern-Simons-Witten 理论对纽结的描述一直有一个漏洞,不能直接说明相应的不变量为什么是多项式(例如 Jones 多项式)。Witten 近年澄清了这一点:一个纽结可以通过不同的4维瞬子构型过渡到真空,而多项式的各个幂次项分别计数了瞬子数为该幂次时的解的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3936-1258846.html

上一篇:Jones 多项式的后续发展
下一篇:霍金与量子引力
收藏 IP: 221.231.196.*| 热度|

2 刘全慧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