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Z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Zuo

博文

科研与科普

已有 2866 次阅读 2020-11-15 11:20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研与科普

(代求职意向书)

左  芬

2020年9月

 


(按:这是前一阵求职时的一篇游戏之作,或许还有一点价值,所以传上来供诸位参考。)


最近应聘了某出版社的编辑职位,被要求撰写一份求职意向书。正好借此机会解释一下我为什么突然想从科研转向科普方向。


其实在国外,科研与科普始终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有名的大科学家。比如在物理学方面广为人知的霍金,其科普著作《时间简史》甚至创下了同类书籍销量之最。而在国内,对科普活动非常重视的同行可以说少之又少,李淼算是比较另类的一位,写了一系列通俗的物理科普书籍。数学方面,有一位林开亮近年比较活跃,有一些不错的译作出版。海外华人中,文小刚近年也在科普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从之前的微信公众号“赛先生”,到现在的“返朴”。


我个人跟他们略有不同,因为并未在研究方面取得什么突出的成就。我的失败并非是因为我个人的智商或是能力问题,而是受限于当前整个物理学领域的艰难现状。在我从事科研的大部分时期,我一直追随着主流的研究方向,亦步亦趋。直到大约四五年前,我开始对主流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怀疑。其诱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研究方向始终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原理或纲领,但更多的是接触了众多的小众思想,包括文小刚的呈展论,李斯莫林等人的圈引力,以及约翰∙贝兹的高阶范畴论,等等。


由于这些理论距我先前的研究方向较远,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完全不知所云。而我最终能完全理解这些深奥的理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普文章和书籍。这里面包括文小刚在其公众号上的系列文章,李斯莫林声名远扬的书《物理学的困惑》,以及约翰∙贝兹数十年苦心经营的博客“本周数学物理之发现”。


而在接触到众多不同声音之后,我也开始反思:为何物理学会走到如今这种死气沉沉的地步?为何一种僵化丑陋的研究框架会垄断物理学界数十年,而几乎毫无建树?在这方面,老一辈的物理学大师们早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振宁就表示:“(粒子物理学的)盛宴已过。”可是,完全没有人理会。到了这个世纪初,两本反思物理学现状的书,李斯莫林的《物理学的困惑》与彼得沃特的《非关对错》,相继出版,结果也仅仅在一潭死水中激起了微微波澜而已。


在此情形下,我以为,想直接通过科研来使整个领域发生突然的近期改变,似乎不切实际。也许我们需要把目标放得更长远,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但我们至少应该把我们失败的经验留给他们。而这,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科普。


这就不得不说到国内的科普现状了。相信很多的同行跟我一样,读得比较多的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这一套丛书以物理/宇宙为主,也包含一部分生物和综合内容,都是国外名家作品的译本,总体水平非常高。物理方面的译者主要是李泳。前面提到的《物理学的困惑》就在这一丛书中。数学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概览”系列也还不错,但稍嫌专业,不能面向普通读者。近年来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作品,比如前两年的《爱与数学》,以及这两年的《量子空间》,《物理世界的数学奇迹》等等。这一系列作品都是讲述非常前沿的研究内容,但作者都写得非常浅显易懂,非常适合普通读者。我本人也从中受益良多。但也必须指出,国内的科普书籍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前面提到的本世纪初的两本思想深刻的反思之作,《物理学的困惑》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译本,而《非关对错》直到现在都还未有中译本,实属遗憾。另外中译本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内容翻译得与原意完全不符。这里面比较突出的,是彭罗斯的皇皇巨著《通向实在之路》。中译本多处不知所云,让该书失色不少。当然,这里面部分原因是原书内容过于浩瀚,译者很难全盘把握。


基于以上考量,我觉得自己从科研转到科普方向是适时的,应该也能够胜任。


后记:这里提到了中译本的翻译问题。在写完本文之后我又遇到了一个更尴尬的反面典型。我想买温伯格的经典名著《最初三分钟》来补充一下宇宙学方面的知识,随手买了当前流行的重庆大学出版社的译本,结果发现完全读不下去。只好又回头去买了20年前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译本,以及40年前科学出版社的译本。科学出版社的译者是冼鼎钧,校对有冼鼎昌,后者是国内有名的物理学家,在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大致读了一下,发现冼译本真的太完美了,从准确性到措辞,都无可挑剔。如果换成我本人来译,绝对译不到这么好。再翻对外出版的译本,就错误连篇了,而重庆大学出版社的译本,竟然全盘沿袭了前者的错误,甚至在修订的过程中,还错上加错。比较显著的错误,一方面是天文数值的数量级错误,比如按他们的译文,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巴纳德星,每年差不多能绕太阳系转100圈了,这哪是恒星,分明就是行星嘛!!还有就是物理概念上的错误,比如具有确定波长的光子竟然能选择适当能量激发原子,光谱线竟然是纵横交错的!!一本这么经典的名著就这样被糟蹋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3936-1258431.html

上一篇:质量缺失之谜(续)
下一篇:沃恩·琼斯(1952-2020)
收藏 IP: 221.231.196.*| 热度|

6 尤明庆 陆仲绩 范振英 王安良 冯大诚 文克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