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欧盟点头:是否要“禁转” 自己看着办

已有 2383 次阅读 2015-1-7 00:0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见习记者 姜天海综合报道


有些人将这称作欧盟大地上科学的挫败,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摆脱长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种最实际的方法。
 
自2005年起,欧盟成员国可能将有权决定,是否禁止本国的转基因作物——尽管欧盟自己的监管机构都宣布,转基因作物的栽培是安全的。
 
评论家表示,这一动作破坏了基于科学风险评估的整体概念。
 
但很多成员国却对此拍手叫好,因为这将允许他们跟随本国民众的意愿——在不少成员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声如潮。
 
决定权之争
 
转基因作物决定权“交回各国”的决定已经拖延了数年。
 
12月3日,该决定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代表欧洲议会和代表各国政府的谈判者终于通过了法案的联合版本。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如果整个议会和成员国正式签署该法案,那么转基因作物的决定权就有可能在明年春天交回给各成员国。
 
从当前的政策来讲,转基因作物的栽培已经经过了整个欧洲层面的批准。
 
如果想要在欧盟大地上栽培某种转基因作物,首先要面对的是位于意大利帕尔马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该机构将对生物技术公司的申请进行公共卫生和环境的风险评估。
 
随后,基于EFSA的建议,欧洲委员会决定是否允许某种作物的栽培。成员国必须要以由各国政府专家组成的监管委员会的形式,在欧洲委员会的决定上签字。
 
停滞不前的审批流程
 
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巨大分歧让整个审批流程变得缓慢无比。因此,目前只有一种转基因作物——孟山都公司的抗虫害玉米MON810生长在欧盟的土地上。
 
有很多转基因作物就被迫卡死在审批的环节上。
 
例如,杜邦先锋公司早在2001年就为抗虫害玉米1507提出了申请,该申请得到了EFSA的许可,但是到了成员国委员会环节就再也走不下去了。
 
由于各个成员国之间就转基因作物种植存在分歧,因此一直未能就这种转基因作物的审批达成一致意见,委员会也不得不在这个案例上拖延数年。
 
当他们将这个案例移交给等级更高的部长级理事会时,三分之二的成员国对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表示了反对态度。但是,由于在投票系统中各个成员国所持的票数不等,反对者并没有达到驳回该案例的“有效多数(qualified majority)”票,这也就意味着委员会并没有权利对这种作物进行批准。因此,该转基因作物至今都处于审批尚未通过的状态。
 
但是也有些国家无视欧盟的规定,仍然禁止转基因作物的栽培。因此,即便是经欧盟批准的MON810,也只是在5个国家内栽培生长,尽管这些国家的禁令遭遇了法律的猛烈抨击。
 
新计划带来新气象?
 
新的法案计划为“反转”国家,如法国和奥地利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们可以忽视委员会的决定,无需寻找最新的科学证据反驳EFSA,就可以禁止新的作物进入自己的国家,也不会陷入令人头疼的法律问题。
 
“这不是反对科学和政治的问题,也不是反对理性与感性的问题。”议会主要谈判官Frédérique Ries的助手Patrice Audibert表示,而是为了揭开当前纷繁复杂的局面,并让各国政府可以回应欧洲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不信任。同时,“挺转”国家则希望如此一来,“反转”国家更愿意在泛欧审批决定上签字。然而,这一法案却遭受了来自多方的抨击。
 
生物技术公司表示,这种同意保持分歧意见的做法是以市场和谐为代价的,这种基本观念为产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信号,也可能对其他创新的引进产生阻碍作用。
 
“为以非科学的理由反对现代技术设立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并为全球创新型产业考虑是否在欧洲进行投资和运营,发出了负面的讯号。”产业协会EuropaBio 农业生物技术负责人Beat Sp??th在声明中表示。
 
同时,绿色组织也表示,该法案并没有为各国的禁令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法案中提到,要保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成员国可以藉此提出禁止转基因作物的栽培。
 
但是欧盟地区的绿色和平组织农业政策总监Marco Contiero表示,如果种子公司就禁令在法庭提起诉讼,该法案目前的措辞将经受不住法律的审查。
 
转基因问题两方的科学阵营也对这一提案表示不满。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生物学家、“反转”人士Angelika Hilbeck表示,该提案是一种逃避,是面对“无法达成安全上的科学共识、陷入极端僵局的一种政治解决方案”。但是瑞典于默奥大学植物科学中心植物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Stefan Jansson却表示,EFSA的风险评估是十分彻底的,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中并没有真正的科学纷争。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欧盟的计划是“一种倒退”,Jansson表示,“但如果这有助于打破僵局,可能反而是一种进步。时间会证明一切。”■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12月刊 科学·深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857100.html

上一篇:“走出去”的科学职业优势
下一篇:性取向,基因说了算?
收藏 IP: 211.100.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