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19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ish1968

博文

论程蝶衣的痴

已有 3735 次阅读 2019-2-25 17:21 |个人分类:陆放文章|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心理, 分析

陆放

   “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此境非君莫属,此貌非君莫有(1)。”这是小说中人物袁四爷用来形容程蝶衣表演虞姬的出神入化的语句。程蝶衣为什么能有如此成就?这是他对京剧的痴所造成的,程蝶衣的痴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痴迷,而是对他重视的一切的痴狂,比如对他师哥段小楼和他那种终其一生的"从一而终"理念,都是抱着一种极端痴狂的态度。我想分析的便是这痴狂的由来及对程蝶衣一生的影响。

  “一个孩子,幼年时便被亲生父母抛弃,完全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这种孩子心中的阴影很可能会导致一种或多种极端的心理(2)。”程蝶衣便属于这类孩子,他心中的对母亲的不解与哀怨,间接导致了他的痴狂的形成.同样,他要融入的新环境是一个冰冷的世界,从早到晚便是不停的苦练与师傅的责骂,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当一个人被压抑的过久,尤其是幼童,那心中被压制的情感便会发生扭曲,从而产生极端的心理(3)。”程蝶衣只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便经历了许多痛苦,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师傅如此严厉,他还亲眼看到了小癞子的死,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大的震惊与无奈!他有许多疑问,可是没人来回答,他有的只是一天天的苦练和被压抑。在这种生活中,那种极端的痴狂心理便慢慢产生了。

  程蝶衣的生活是一片黑暗,但也不是只有黑暗,他的师哥段小楼照顾他,保护他,使他感到温暖,这对他来说便好似一根救命稻草,他渐渐的对师哥产生了一种依恋心理,再由这种依恋心理发展为对师哥的爱,但这是在他完全入戏了之后的事了。对他同样影响深远的是京剧,他对京剧原本的态度应该是厌恶,因为他经常把“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4)。”背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5)。”并经常因此受到师傅责打,可习惯了逆来顺受的程蝶衣还是接受了京剧,并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全部,这也是他唯一的出路,可又有谁知道,当这句话完全占据了他的潜意识时,他却再也没走出来,他将自己想成了她,虞姬,一个剧中的人物。“当一个人分不清梦幻与现实时,那他的人生就注定只是一场妖梦(5)。”程蝶衣悲剧的根源正是如此,他沉迷于剧中,将自己和小楼想象成虞姬和霸王,他的一生就是把自己放错了位置的一生。我们再往更深处想,是什么最根本的导致了他对自身价值观的错误理解?那便是他的那种痴狂,他重视的只有师哥和京剧,他那心中被压抑的情感便全部投入于小楼与京剧,他的人生中有价值的只有这两件事物,对此的痴狂便是注定的了。所以,由此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程蝶衣一生的悲剧都是由他内心的这种“不疯魔,不成佛(6)。”的痴狂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从一而终(7)。”是世人评论程蝶衣最常用的一句话,也是程蝶衣最让人感动的品性,但是却很少有人想过这种心理从何而来。程蝶衣对他的师哥和京剧都是一种迷恋到痴狂的态度,他的人生中只有这两件事物才是重要的,而其他的云云都是因为与这两件事物扯上关系才吸引程蝶衣的目光,“从一而终”的理念便是如此,简单的说,那便是“从一而终”的理念是从他对师哥和京剧的痴狂中引申出来的。师傅曾跟他说过做人要“从一而终”。他当时太小,肯定尚未完全理解这句话,只是将其记在心中,可当他发现师哥段小楼爱上了一个女人时,他便对此产生了足够的重视,因为小楼和京剧便是他的全部,而在他自己的人生剧中,虞姬怎可没有霸王?所以他的那种痴狂便转向了“从一而终”这个理念。“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是一辈子!(8)”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一而终”的那种理念已经完全形成,这是他对一件新的事物的痴狂。同理可证,他对让菊仙离开小楼的坚持,其中一部分也是痴狂所导致的。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论证痴狂的心理对程蝶衣一生影响的深远,还可以发现这种痴狂使得程蝶衣异常的固执,很难改变自己的观点。

  人生如戏,可是诺一个人真的将人生当作一部戏,那他的人生悲剧性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程蝶衣对京剧和小楼的痴狂伴随他终生,在法庭上,在文革中,他都尽全力去保护自己的戏中世界,毫不顾忌自己的个人利益。虽说这是一种痴狂,却带给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读者深深的感动,因为这种程度的痴在当今的金钱利益社会之中,显得那么纯真可贵。

  我想说的是“做人不要太痴狂”。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可是那些寻找桃花源的人却因为无法圆梦而郁郁而终。我们便好似伊卡洛斯,梦想便如天空的太阳,当我们过于接近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背上的翅膀便会熔化,那我们只能沉入冰冷的海水中去了。我们应该做的是保留一部分该有的,对正面事物的痴;而要避免的,是程蝶衣那种因痴狂而走入极端的悲剧。

 

(1)(4)(6)(7)(8)摘自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原文。

(2)(3)摘自王新宇的《幼童与极端心理》新版第113页。

(5)摘自网络署名“红色恋人”关于《霸王别姬》的评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2549-1164152.html

上一篇:药到病除“心”大陆
下一篇:爱的活灵是一种强烈情感的外化——对佐伯人物形象的分析
收藏 IP: 117.89.232.*| 热度|

2 赫荣乔 元凯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