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tornad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ktornado

博文

义务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直接导致了中国教育的乱象

已有 11591 次阅读 2012-11-26 17: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教育

有孩子以后,了解了一下小学初中教育,深有体会。
中国本科以前的教育乱象有哪些,这里列举一点:
1、小学生压力大。奥数,主课补习等现象非常普遍。
2、近视学生占比例很高,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3、心理素质较差,很难管理好自己,甚至大学生也有家人陪读现象。

说个简单的,孩子准备上小学。打听到的信息是,以后小升初只能上本学区的。本学区只有1个是市重点,还有2个是区重点,剩下的是三流学校。而我们准备上的 这个附小每年大概有4,5个能考上市重点,4,50个能上到区重点,剩下的都是去三流初中。关键在于初中考高中是全市统考。本区这个市重点的初中,其高中部也是市重点。而全市5个重点有3个在另一个学区。导致了很多人去那个区买学籍房,即使是30平米的房子。房价3万相对于我们区的1.5万。
    我是说如果,9年义务教育所涵盖的所有小学初中,相比之下谁也不比谁的师资力量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小升初还会有如此压力吗??任何政策都是好的,比如为 了小学减压,孩子每天3点半放学。问题是在这样畸形的教育资源分配的现实中,其他的孩子都在上各种主课补习班。你怎么办。政策规定早放学,早放学以后干嘛 去了,都上补习班了。甚至小学教师因为大多数学生提前学习过相关内容。上课看到大多数孩子都会了,就不再解释了。于是这个政策幸福了小学老师,苦了孩子和 孩子家长。原来课堂的内容通通去补习班上课。任课老师再去开小班。呵呵,你觉得如何?这能怪家长吗?
    如果教育资源很平均,每个小学的升学率都相差不大,你有必要不上你家周边的小学,费劲的往别的学校钻吗?如果初中招生学生不按照学生成绩而是按照学区来 招。初中学校生源的学习成绩相差不大。也就是你孩子即使不上补习班,最终上的初中和好学生上的初中没有区别。那你还逼你孩子在小学阶段去天天补习吗?没有 了这个压力,你才可能让孩子学点感兴趣的东西,体育类,音乐类,画画,书法,学什么不行?可是这个小升初压制着你,你不补习连上课的进度都跟不上。你能如 何???
   既然是9年义务教育,为什么教育资源要集中??为什么要搞市重点的初中,区重点的初中?在12岁的孩子里分三六九等这合理吗???小学除了认字和学点算术还能学点什么。就靠这点知识把孩子分优等和差等。从此打上优良中差的标签,合适吗???
   教育资源集中,这就相当于美国的私立和公立的区别。私立压力大,学习好。公立钱少,学习一般。有钱人才能享受了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啊!所以就不应该允许什么校办校?校办校就是让公立的学校拿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去办私校去肥他们的腰包!!!!!!!!!!!所以就 不应该允许9年义务教育搞私校@!!!因为这就会演变成美国私校和公校的严重不平等。人生来平等。把小学生从12岁分出三六九等来享受不同的教育资源本身 就是严重的不平等。这就是为什么小初中减压不见效果的原因。
义务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直接导致了本科前教育乱象。
1、因为初中教育资源的不平均,你要上好初中,那就要努力。在周围同学都补习,而不补习就跟不上进度的情况下,只能上补习班,因而教育部给小学生省下来的时间,都用来补习主课了。而为什么很多家长都支持补习,因为你要上好学校啊。所以如果初中的学校不分好坏。意思就是所有小学生成绩大排名。前10名分别去10个学校,每个初中涵盖的名次都有。那你还会逼你的孩子非得前几吗??甚至为了小学那点知识去强迫孩子刻苦努力,放弃其他一切兴趣值得吗?
2、课业繁重直接造成小学生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课外兴趣,甚至课外活动,体育爱好全部被剥夺。如果初中的教育资源是平均的,去哪个初中都无所谓。那么孩子喜欢某项体育运动,家长自然会允许并支持。因为学习压力不大,有这个时间。
3、在学习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陪孩子体育运动,学习很多感兴趣的事情。甚至让孩子参与家务财务管理等等。这些事情孩子参与的越多,对事物正确认识的可能性就越大。现状的心理素质差就是因为孩子只生活中只要学习好万事都好的评价体制中。对家庭社会参与度低,是孩子心理成长慢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没时间啊。

上面3个问题都归结在初中教育资源不平均的根结上。平均,才会减压,才会有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由的成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68-636450.html

上一篇:Aurora公式编辑器
下一篇:公式编辑器Aurora化学科研工作者mhchem包的使用
收藏 IP: 202.113.230.*|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