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55: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 精选

已有 6253 次阅读 2019-9-13 17:2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cg9qzscr-1353902186.jpg

关于这本书说点轶事。前段时间为了把一篇写了很久的文章赶紧在开学前完稿,审核校对过程中想到一个细节需要完善,于是发现了这本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我从网上买到的是一本旧书,原价外加30元运费,为了那篇文章还是买下。书到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的原有者也是一个喜欢划书的人,这就为我的阅读增加了困难,那个人划得很密,搞得我都没有地方划了,即便划了一转眼就忘掉划在哪里了,结果导致这本小书看了很长时间。不过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贯的德国风格,值得推荐。

本书作者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阿诺德.盖伦,关于作者找到如下一点信息:

Arnold Gehlen (29 January 1904 in Leipzig, German Empire – 30 January 1976 in Hamburg, West Germany) was an influential conservative German philosopher, sociologist, and anthropologist. 

Man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德文版1957出)

th (1).jpg

为什么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根据巨大的、无意识的冲动的动机在运作着的。人类在行动循环和省力化上的基本特点,乃是一切技术发展的最后决定因素。

实现省力化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工具阶段;其次,机器阶段;第三,自动机阶段。其实这个分类很有深意,每一次省力化的背后我们让度的是什么?能量与智力在这个阶梯上是逐渐被替换掉的,到自动化阶段,人的能量与智力都被替换了。其实,这个阶段人存在的原有意义消失(至少是严重损耗)了。人作为人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换言之,人获得意义路径还有哪些?

哲学家的工作就在于从时代的焦虑中,揭示出其背后的结构,然后给出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我最近几年私下里常说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卫精神之源的原因所在。在即将到来的失业大潮面前,如何捍卫人类存在的尊严和价值,其实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对技术的需求不可阻挡,那么最后很可能出现技术不再需要人这种“废物“的局面了,到那时该怎么办呢?(我们小组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完成一篇相关文章,正在最后修改与校对中------)

关于书籍的信息如下:

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工业社会的社会心理问题》,译者:何兆武、何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4月;

价格:18元;

难度系数:4.5(德国哲学家的书一贯的难读)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下图就是阿诺德.盖伦。

2019-9-13中秋节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197836.html

上一篇: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54:阿伦特《人的境况》
下一篇:[转载]向一部伟大影片致敬!
收藏 IP: 101.88.46.*| 热度|

9 杨正瓴 周忠浩 李毅伟 郑永军 黄永义 张忆文 武夷山 张婷婷 汤茂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