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今天收获一个大惊喜 精选

已有 16199 次阅读 2018-7-12 09:44 |个人分类:精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惊喜, 教学, 考试, 监考

     今天收获一个大惊喜,让自己的心情足足愉快了一整天,连干活都不觉得累了,这正印证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句古语。说起来也奇怪,这个惊喜无关物质,却能够让人精神愉悦。这个惊喜是关于一个付出与回报的故事,当然更多的是找到自己今后教学的方向,让我备受鼓舞。

2016-2017学年,我曾经担任16级网络工程1班的班主任;后来由于领导的要求,转任负责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兼职秘书,所以在2017-2018学年就没有继续担任该班级的班主任。尽管担任班主任的时间不长,但和班上的同学接触较多,对学生也比较了解,班上59名同学,我都能一一对上号。有幸的是,这学期继续给该班级上《随机数学》这门课。昨天刚期末考试,我心里对考试结果有一个预期,估计挂科人数在12人左右。这个估计已经很保守了,因为以前这门课程的挂科率一般都是在30%左右。改完卷子之后,发现挂科的人数只有2人,而且其他同学的成绩都是相当不错。本以为是卷子出太简单了,将其他另外两个班级卷子改完之后发现其他班级依然保持30%左右的挂科率。更令人可喜的是:该班级无论成绩优秀、良好、中等的人数都比其他另外两个班级多很多,平均分比其中一个班级高12分,另外一个班级高10分。所以,我在网络工程1班的教学,算是在目前有限教学生涯中,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仅创造了挂科率最低的记录;而且良好,优秀,中等的人数比例也创了新高。

看到这个结果,高兴之余,问了该班上和我交流比较多的同学。他给我的解释是“还是因为你当过我们的班主任,同学们心里学的时候和其他老师教的时候,那种态度是不一样的”。这就迫使我认真思考。当初大一的时候,该班级59人,就有33人挂科,且挂科多的人甚至一年挂了30学分。为什么该班级这门课的挂科人数会这么少?细细想来,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因为熟悉,学生不敢逃课,上课不敢开小差。因为不用点名,我就知道谁来,谁没有来;如果谁在看手机,我就直接叫他,上来做题,任何同学都不会存在侥幸的心里。该门课程有72学时,每周两次课,每次两学时,一个学期下来只有5人旷课迟到,旷课迟到总次数5人次;上课玩手机的也很少,认真听讲的多。反观另外两个班级,16级软件工程1班18人旷课迟到,旷课迟到总次数54人次;16级软件工程2班21人旷课迟到,旷课迟到总次数69人次;且这两个班级的同学上课玩手机屡禁不止。

第二,小班教学。16级网工1班单独授课,再加上人员熟悉,课堂比较容易控制。另外两个班级117人一起上课,课堂不好控制,光点名就得占用不少时间,这边刚抓一个开小差的同学,另外一边又不顾上,所以很难兼顾。此外,这117人一起上课,以前又没有和他们有过接触过,只能记住寥寥无几的几个学生。

第三,严格落实作业提交制度,没有提交一次扣平时分5分。《随机数学》几乎每次下课后都会布置作业,一学期下来总共布置27次作业。16级网工1班只有5人没有提交作业,总共没有提交的次数为19人次。而16级软件工程1班有25人没有提交作业,总共没有提交的次数为85人次;16级软件工程2班有17人没有提交作业,总共没有提交的次数为66人次。

第四,学生了解我的风格。16级网工1班的学生和我接触比较多,对我的做事风格比较熟悉,对课堂上定的规矩,肯定会严格的执行,不会打折扣。而其他班级的同学,由于不熟悉,以为和他们以前遇到的比较好说话的老师一样,认为规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他们才敢逃课,不交作业。

总之,这几个原因归根到底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因为对学生比较熟悉,能够将每一个学生对得上号;就因为这点,学生自然就对你敬畏有加,所以不敢轻易逃课,不敢轻易给你添堵,更不敢不交作业。

通过这次经历,算是找到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教学的路,那就是努力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获取些许的成就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123619.html

上一篇:监考是一件苦差事
下一篇:与孙傲博友探讨教学问题
收藏 IP: 58.23.48.*| 热度|

47 武夷山 王启云 朱晓刚 郭战胜 褚海亮 孙颉 柳林涛 吴斌 杨正瓴 郑新奇 潘学峰 刘光银 王国强 李东风 刘立 何海 王从彦 张云 安海龙 田园 汪晓军 史晓雷 黄永义 刘山亮 戎可 蔡宁 张华容 许峰 韩玉芬 孙冰 徐绍辉 王海洋 梁庆华 苏德辰 李学友 武伟伟 葛素红 李毅伟 姚伟 宁利中 李颖业 张鹰 璩存勇 郭景涛 史仍飞 ljxm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