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OLONG 蒲公英的世界

博文

我译《黄帝内经》®2

已有 3311 次阅读 2016-10-25 23:0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译《黄帝内经》®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题记:

(1)自己的生活根本就没有按照四气调神大论来处理,活到现在50岁应该说是个很蹊跷的事。

(2)天明则日月不明”的解读颇为困难,我把“则”理解成了“而”,“且”,不知妥否?

(3)我把“肝”“心”“肺”“肾”分别译成了“肝系”“心系”“肺系”“肾系”,因为中医的肝心肺肾并不等同于现在解剖学里的肝脏、心脏、肺和肾。

(4)把五脏六腑阴阳各自的两态和季节的变化关联起来,很有意思。现代生物学里考察一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完全可以用阴阳两态来对应。衡量基因表达的丰度的动态变化实际上可以看成是阴阳两态的动态转换。追踪人体比如肝脏器官内的基因表达水平或者蛋白表达水平上伴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看看究竟有什么规律可循,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5)按照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内经》这里讲的是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和环境之间的形成协调统一,就是适应性的问题。

  •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的三个月,发陈出新,大自然万物苏醒、生命由萌动走向生机嫣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而卧,清早即起,多在庭院开展舒展身体的活动,步子宽泛,头发自然散开,达到胸怀开畅、精神愉快的目的。多促生而非杀伐,多施予而非敛夺,多奖赏而非惩罚,这是顺应“春气”的养“生”之道。如果违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系,待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使得获取夏长之气的条件不充足。

  •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的三个月,繁茂景秀。此时,发诸天地之气相互作用,大自然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入夜而眠,清早即起,白天不起厌倦,神志情思不生怒火,让精神面貌适应夏天以成其秀美,使气魄宣畅自如而达到神韵外显,这是顺应“夏气”的养“长”之道。如果违逆夏生之气,便会损伤心系,到秋天则容易出现各种疟疾。所谓“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会使得秋收之起的条件不足,冬天再度罹患疾病。

  •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个月,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从容收敛平淡。此时,源于天空之气的变化迅猛快速,而源于大地之气的变化清爽肃然。人们应早睡早起,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保持神志情思安宁,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保持神气收敛,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情思外泄以保持肺气清肃,这是顺应“秋气”的养“收”之道。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系,冬天就会米谷不化而患消食不良,使得藏储之气的条件不足。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蛰伏的闭藏时令。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要使神志情思深藏于内,安静自若,犹如个人隐私,严守而不外泄,又犹如得到了所渴望得到的东西,将其珍藏起来一样;要避开寒冷,求取温暖,不要发大汗让皮肤开泄而快速折损气魄,这是顺应“冬气”养“藏”之道。违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系,使得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肌肉萎缩与手脚冰凉的现象。

  •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天空之气,清净光明,以藏而不露为要而运行不止,所以总是保持着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虽然天是亮的但如果看不到太阳或者月亮,阴霾邪气就会无孔不入。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雨露不降。天地两气不能相互顺畅交流,各种生命也就得不到生长繁衍要素的施予而不能绵延。生命不能绵延,即便自然界久负盛名的树木也会死亡。毒气不发散,风雨无时节,雨露当降不降,草木因此枯槁不荣。狂风频频发生,暴雨时而倾盆,天地四季失去了应有的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使得各种生灵半途夭折。只有圣贤之人会采用恰到好处的养身修心之道顺应自然变化,所以身无大病,不失与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万物相处的和谐而生机延绵。

  •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违逆春生之气,肝系不“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夏长之气,心系不“长”以致心气内虚而体弱无能。违逆秋收之气,肺系不能“收”以致肺燥热而生喘咳。违逆冬藏之气,肾系不能“藏”,以致肾气只能下沉不能上达,因肾主水而变成死水一潭。

  •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因此,生命的阴阳两态与一年四季的变化,是控制自然万物的始与终、生与死的根本。顺从生命发展“生”、“长”、“收”与“藏”的自然规律,就会苛疾不生。否则,多灾多难、百病丛生。对于养生之道,圣贤之人付诸行动,愚蠢之人只是表示佩服而已。顺从阴阳的消长规律可以生存顺达,逆之则乖乱死亡。背道而驰,机体内部本身就会格格不入。

  •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以,圣贤之人不等已再去治病,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再去治理,这和临渴而挖井或者战乱发生了才造兵器,有啥差别呢?岂不是太晚了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5582-1010864.html

上一篇:韩春雨:有人给你占卦,匪夷所思
下一篇:青年领袖高山请进
收藏 IP: 113.200.245.*| 热度|

15 郑永军 姬扬 谢力 李颖业 王大岗 田云川 张焱 李学宽 杨正瓴 李土荣 戴德昌 武夷山 realOZGHUR ljxm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