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逍遥者自逍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f864 数学教育 家庭教育

博文

“一分钟法则”,拖延患者的福音

已有 5270 次阅读 2018-3-13 13: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不知您是否听过“一分钟法则”?我是近来才知道这条法则的,大致内容是:如果你发现做一件事情需要花的时间不到一分钟,那么现在就去做。

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动辄“21天形成一个习惯”“10000小时定律”长远规划改变人生的鸡汤,但实施起来常见的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个体意志力的确很是重要,但身处快节奏时代,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改变,外界的诱惑很多,脱轨的门槛很低,稍不留神,之前的计划就成了笑话。时代步伐太快,我们得努力跟上,但却往往疲于奔命,于是抓大放小成为我们最有力的借口和措施。比如起床整理下床铺,给干枯的花草浇水,回复一下信息,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按一下按钮,……等等小事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常被忽略,但量变会引起质变,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需要大把的时间才能完成,于是我们就更忙碌了。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一分钟法则”就是告诉你要去立刻完成那些你在此时此刻觉得讨厌,更愿意去拖延的小事。

我是一个拖延症患者,总觉得小事做了无关痛痒、不做也没什么影响,只是觉得生活一团糟,却还不知问题何在。举个例子,从前我一般都会保持4双袜子,一天一双,晚上洗脚时顺手就洗了,晾着,每天如此每天袜子都在更新,一般一到两天晾的袜子就干了,剩下一双作为后备。后来工作之后,手机和电脑成为随身伙伴,即使是洗脚都不放过,袜子也从4双变成10双,再到十几双,但每每倒觉得袜子不够穿了。对此,因为“方便”,所以从未意识到这件事这些小事的重要性,当我看到“一分钟法则”时,恍然大悟,原来很多事就是这样慢慢堆积起来的,才会忙乱如斯。

对这些小事有时我们是因为讨厌不愿去做,有时是因为怕麻烦懒得去做,但做完了之后才发现:大部分的小事都不像它们看上去那样让人讨厌,也不是那么麻烦,而且做好了一件事,做好事的那种愉悦感可能会影响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所以这一分钟可谓物超所值。如果一分钟连续了,你会发现10分钟竟然可以做到这么多事,你离超人竟然也只有一线之隔,也不用再专门等周末或什么时间一起来处理。

下面举一些小事来例证下“一分钟法则”的神奇:

1. 当我在使用一样东西时,用完之后放回原处。可能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算这都不算事,但对我来说从前是用到那算那,靠着自认为强大的逻辑能力能够找到原来东西放哪了。但随着事多,逻辑的效用会被干扰,上学期就发生了从图书馆借的书找不到的情况,让我对逻辑都产生了怀疑。看完书之后把书放回书房或书架绝不超过一分钟,但却可以让我更快地确认东西在什么地方;

2. 关于锻炼,一直都想坚持锻炼的,想21天形成习惯,但打球不是每天都能约到人或是有时间,跑步遇到有应酬或是气候不好,总有各种理由,好像不正式上阵就算不得锻炼,但其实在读书、写字、上课间隙的几分钟完全可以来一场简单的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活动下筋骨的运动,来几个深蹲,来几个弯腰活动下颈椎好像都不需要太多完整的时间,锻炼从一分钟开始;

3. 比如说喝水,我喜欢喝水,且来者不拒,但经常是喝完了杯中水,却忘了续上,总是想着在忙完这点就去倒上水,但一转眼又忘了这事,直到感觉渴了才会再去补水,但那已是身体报警了。站起来去倒水绝不超过一分钟,最基本的需求就得到了满足。

4. 比如读书,拿起一本书来,总是渴望一气呵成地读完,但各种事好像有意不让看书一般,尤其是看专业理论书籍,一小时才能看几页,有空隙的几分钟总觉看不了什么,所以干脆也就不看了。近来突然发现不管是专业书还是小说书,有时偶尔看了一眼,而后就去忙其他事了,不小心多想了一下,那一眼看到的内容却是刻骨铭心,印象深刻,理解通透。

对于“一分钟法则”,我是新手,愿与诸君共勉之。当然,所有的观点和看法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并不强求。但试试总是没错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4523-1103674.html

上一篇:考研和不考研的区别
下一篇:考研复试,你该如何准备
收藏 IP: 111.121.94.*| 热度|

2 农绍庄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