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交稿后,作者还要做什么? 精选

已有 8994 次阅读 2017-12-10 08: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编辑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交稿前,我们追着作者;交稿后,作者追着我们!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现在作者都很忙,从选题立项到交稿,期间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编辑为了能及时收到稿件,不得不追着作者催稿。

而很多作者交了稿之后,就想着赶紧拿到书,申报项目也好,项目结题也好,报奖也好,送人也好,有本书总比没有强,交了稿就赶紧出版,可以用一用。

于是,作者和编辑们的关系就成了这样,先是我追你,然后是你追我!


我也遇到过这种作者。

作者交了稿,就很着急,恨不能马上拿到书,给我打电话,说要跟我谈谈,跟我说一下流程节点,并且告诉我,他们为了书稿质量,也同步正在修改呢!

我一听,直接脑袋就炸了,在电话里跟老师急了!

我顾不上温婉的风度,直接在电话里叫起来,您千万不能这样!如果您现在交的稿子,不是最终定稿,我们可以马上停止编辑流程,您继续改到定稿再交稿,绝不可以我们在编辑,您在修改,这样是不可以的!

对于交稿,出版社是有规定的,就是要求“齐清定”。

“齐”指的是文稿(扉页、内容简介、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索引等)、图稿齐全;
“清”指的是稿面整齐,书写清楚,标注明确、易辨,图件清绘;
“定”指的是文、图内容已确定,不存在遗留问题,无需再作较大增删和修改。


交了稿之后,作者除了等待出书,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呢?

首先,作者要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知道,交了稿后什么不能做。

书稿提交给了出版社后,作者一定不能不告知编辑,同步修改书稿内容,即便是告知编辑,同步修改也是不行的!

作者要了解,出版社的图书出版是有一定流程的,并不是作者交稿,编辑简单整理,就可以印刷的。

目前,大部分出版社遵循的是“三审三校制”,现在的一般流程是:作者交稿→编辑修改→排版→三校三审→定稿签字→校对清样→封面版式设计→出样书→印刷装订→出版发行。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现在出版行业也逐渐电子化,但是稿件的编辑还停留在纸稿修改,可以用刀耕火种的水平来形容。

我曾质疑过,为什么不在电脑上直接修改,干干净净的电子稿,发给排班人员直接排版,岂不省事?

但是老编辑断然否定了我。

电脑操作确实方便,但是快捷方便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错误,用纸稿修改,三审三校都留存纸样,便于核对。编辑在纸上确定色笔的修改,排版人员在排版时才会遵循改动,否则不予认可,减少因编辑的疏忽大意产生的错误。

后来在编辑过程中,我确实遇到过这种问题,稿件在三校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改动,不知道是在哪个环节产生的,我们就把前几次的纸稿都翻出来一一核对,确定是哪次修改的,是编辑改的还是校对改的,或者是排版排错了。

再把原稿、校对稿和作者样摆出来核查的时候,我才深感,经过实践检验的流程,就是有效的流程。

所以,编辑修改作者稿件的时候,作者的稿件是被打印成纸稿了的,这就意味着,这个稿件已经定格,不能再有变动,此后所有流程修改,都会以这一次的纸稿为模板。

如果作者交稿后还同步修改稿件,一是增加编辑的工作量,编辑只能把这些新的修改重新改到旧稿中,改动太大的稿件就只能重新编辑,编辑之前做的工作全部归零;二是增加稿件的错误率,如果稿件已经经过了一次或两次校对,大范围的修改,后面编校流程不足,就很难检查出书稿存在的错误。

所以,作者交稿后,千万不能还大面积增删稿件的内容。


那么,作者可以做什么呢?

作者交稿后,最应该做的事情是配合编辑的工作,尤其是谨慎对待编辑返回的稿件清样和修改意见。

一般而言,编辑对于稿件的修改,不能全凭个人喜好,更不能随心所欲。

编辑对于书稿的修改,要遵循国家的出版规范,将书稿中不规范、不正确的表达方式修改正确,并根据经验,修改书稿中存在的知识性、逻辑性等错误,避免出现政治性问题,调整章节标题内容,规范图表公式,等等。有些修改,编辑比较确定,就会直接修改,有一些不确定的内容,编辑就会在书稿中标识出来。

编辑初步修改完后,稿件会进行排版,排版后的书稿已经初步具备图书的特征,编辑会把排完的初样发给作者,我们称之为作者样,并把不确定的问题附在作者样上,征询作者的修改意见。

认真细致地通读并修改作者样,是作者交稿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作者一定要仔细通读作者样,把自己当作读者,来审视阅读这本书,并对书稿进行细节上的修改。

另外,对于编辑的修改意见,不管编辑提的意见是否专业,都一定要谨慎对待,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确定的修改意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视而不见。

我曾经在作者样问作者,是这样修改好,还是那样修改好,或者不改?作者只回答了,可以!

我就很凌乱了,到底可以的是哪一个意见呢?我就只能再找作者确定,他确定的是哪种修改意见。

还有的作者,拿到作者样后,发现经过编辑的修改、规范之后,之前很多写法确实有问题,就开始大面积修改,大篇幅增删,这样也是不合适的。

作者拿到作者样之后,一般都是经过了初审,大面积修改的内容,就会相应少了部分编校流程,改动越大,后面出错几率越大。

在书稿编校的后期,编辑们是尽量不去做修改,因为我们都知道,改得越多,有可能错得越多。

因此,作者拿到作者样后,除了修改编辑提出的问题,以及发现编辑没有修改或者修改不恰当的地方之外,只做细节完善,尽量少做大面积增删修改。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图书出版虽然不是一个高精尖的行业,印刷一本书看起来似乎并不难,但是实际上,一本高质量图书的诞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负责任的编辑,会帮助作者认真地编校审核书稿,而作者与编辑的密切配合,就更能在细节上使书稿更加臻于完善。

因此,交稿后,作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配合编辑的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1088949.html

上一篇:那些记忆,一直在
下一篇:专著编写第二步:全书框架的搭建1
收藏 IP: 219.143.154.*| 热度|

18 周浙昆 彭渤 尤明庆 杨辉 王启云 黄育和 李曙 孙立杰 邱趖 黄永义 蒋新正 张鹰 姚伟 杨金波 丛远新 章雨旭 zjzhaokeqin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